为啥帝俊是帝舜?《山海经》中的帝俊是谁_山海经_黄帝_女娲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帝俊 山海经 黄帝 女娲

本文目录

  • 为啥帝俊是帝舜
  • 《山海经》中的帝俊是谁
  • 古代神话中的帝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啥帝俊是帝舜

首先肯定地说,这是一种伪说,不是一回事。

《大荒南经》及《大方北经》《大荒东经》巜大荒西经》和巜海内经》等史籍称,帝俊,即帝夋(音qun),是天王少昊也,青阳氏一族。主导观点,其生于今山东菏泽西到河南濮阳一带,濮阳曾为清水北部,山南为阳,水北为阳,故曰清阳,后演泽为青阳。

三国韦昭注《山海经.南经》曰:“为‘喾’之误。原有“夔神“,时光运转,渐演化为喾神和夋神。殷墟甲骨文卜辞称,商代有高祖夔,俊也。此说不确。王国维《殷先公先王考》曰:“‘夔‘为‘喾’。“为帝喾讹为夋“。

郭璞注巜山海经.南经》,毕沅《新校正》及郝懿行《笺疏》等人均称,又分化为帝舜之神。郭沫若巜古代史研究》,袁珂《山海经校注》均称,此说为误,不实。

之所以为错,我们可看有关人物关系。帝喾是黄帝曾孙,尧为帝喾子。帝喾初居商丘(今属河南:一说当时濮阳称商丘),都于濮阳,死后葬附近的今河南内黄。而舜是颛顼之6代孙。帝喾是颛顼侄子,继颛顼之位,死后葬临近之河南浚(xvn)县。

可见,“俊“与“舜“不仅不是一个人,而且不在一个时代。“俊“与青阳氏少昊有关系。而高祖“夔“是“喾“,说其为“俊“,为殷墟甲骨文卜辞之错。说“俊“与“舜“为一人,乃郭璞等人之误。

《山海经》中的帝俊是谁

帝俊是串联中国文明史的关键人物,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

帝俊只在两个文献中出现过,一个就是大家熟知的《山海经》,另一个是长沙子弹库出土的帛书。在帛书里写作帝夋,这是俊字的最初写法。《山海经》上面写作帝俊,应该不是山海经本来的写法,而是在传抄过程中改过来的。

关于帝俊的身份,也就是说他到底是谁,是有线索可以研究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帝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但是皇、帝两个不同称呼的区别在哪里?根据《说文解字》,皇字由自和王两字组成,是会意字。自的原义是从来、外来、从天而降。因此皇字的本来意思是从天而降的王。也就是说皇是从天上下来统治人间的首领。

帝,《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王天下之号也,从丄朿聲。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形声字,⊥指的是地面。综合起来,帝字的意思就是出生于地球上的人间的王。

根据山海经的讲述,帝俊后来到了天上。也就是说他出生于人间,但是后来被接上了天。在远古中国的帝王之中享受这种待遇的除了帝俊之外,另外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五帝之首的黄帝。上天认为他治理民间有功,因此派了一条龙的把他接上去。当然黄帝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伏羲女娲的孙子。所以帝俊和伏羲女娲关系密切。

在山海经所讲述的内容中,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十日,另一个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而羲和是主管日月星辰运行的,到了黄帝时代,就直接把主管天文的官命名为羲和。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羲和一定在黄帝的前面,因此帝俊也就在黄帝之前。第二个是羲和生活的年代日月星辰还没有定型,还需要专人管理。按照神话传说的顺序,这是天地开辟之后的大荒时代。

而在黄帝之前的大荒时代,历史基本线索是这样的:首先是伏羲女娲统治人间,伏羲女娲在地上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少典。他们回到天上之后,由儿子少典统治人间。少典去了天上之后,天上派了另一个神来治理人间,这就是神农氏。因为神农氏也是从天上下来的,所以被称为皇。伏羲女娲和神农氏就是三皇。因此可以推出帝俊就是少典。

这是根据逻辑来推理的。如果根据古典记载来推理就更简单了。《山海经》说:帝俊生帝鸿。

《史记正义》说: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及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也就是说帝鸿就是黄帝。

《国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也就是说黄帝是少典的儿子。

从以上三个记载等量代换过来,得出的结果是:帝俊就是少典。

用两种方法证明得出同一个结论,可以算是百分之百可靠的了。所以大家别再认为帝俊是其他人了。正确认识帝俊的重要意义在于,他上联伏羲女娲,下启炎帝黄帝,让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没有了空白。

不过本处的讲述,跟朋友们印象中有些知识不一样。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因为目前中国境内有伏羲墓,有人会不相信伏羲女娲回到了天上。其实伏羲女娲不但回到了天上,而且很可能现在还活着。因为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四万多岁。第二点是很多人包括历史记载,都把神农氏和炎帝当做了一个人,其实是完全可以分开的两个。神农氏是天神,炎帝是在地面出生的部落首领。这些事情一言难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文集,用了几十万字,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华民族的起源。

追索远古历史,连线中华文明,欢迎大家关注老严。

古代神话中的帝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首先说明一下“俊”通“夋”,读dì qūn,有多少人读错成dì jùn的?

身份猜想

帝俊是中国神话中独立于黄帝、炎帝之外的第三个神系,有传说他就是上古时期崇拜的昊天上帝。但中国从很早以前就不热衷于神话,所以导致除了和我们人文祖先炎黄有关的神,其他的都记载非常少,帝俊的来龙去脉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了。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帝俊可能是稍早于炎、黄时期的一个东方大部落首领,但在部落斗争中被打败吞并,其遗民、文化逐渐融入到其他的部落当中。遗民为了纪念帝俊,将其和其他神话融合,同时后世为了消弭帝俊的影响,也将他的形象融入到其他神话人物当中。于是帝俊的形象被少昊等神话人物,尤其是五帝之一的帝喾取代。。

所以这导致了,帝俊的事迹和少昊、颛顼、帝喾、尧、舜都有大量的重合,尤其帝喾最为明显,而且秦汉之后又突然在中国神话中消失。相反在受到大量前秦文化影响的《山海经》中却能找到不少帝俊的影子,而帝喾只出现三次,都是一笔带过。

日月之父

在《山海经》中记载: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这就很厉害,帝俊和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和另一个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妥妥的就是一个创世父神的形象。

但是神话往往是对历史的反应,追究其深层的意义,所谓的十个太阳,十二个月亮,很可能是以帝俊为父系分离出的崇拜太阳的部落集团和崇拜月亮的部落集团。

同时《山海经》记载,以及历史上与帝俊有关的子孙国家刚好为十个:

1、中容国;2、白民国;3、思幽国;4、黑齿国;5、三身国;6、季厘国;7、西周国;8、儋耳国;9、牛黎国;10、殷商。

这恐怕是不能用巧合来解释的,至于十二月则没有找到相关记录。

我猜测,“帝俊”可能是一个早期的东方大型部落,但是在残酷的部落斗争中被打败(从其文化大量被黄帝吸收来看,可见这个获胜部落可能是黄帝部落),其后裔四散迁徙,成为了十个部落,为了纪念祖先,将其和自身的日月崇拜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神“帝俊”。

(ps:那后羿射日是否是其讨伐了九国呢?)

帝俊和少昊

少昊姓姬,名玄嚣,传说是黄帝长子,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但是少昊所在的东夷部落在文化上却与帝俊的记载多有相似之处。

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凤文化。而《山海经》中帝俊的记载,往往也与鸟分不开。

《大荒东经》: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五帝纪》:

(少昊)有凤鸟之瑞,故以鸟纪官。为鸟师而鸟名。

另外,《山海经》中帝俊子孙国记载中,常可见“使四鸟:豹、虎、熊、罴”,这四者可能是部落支系名,这也比较符合东夷人比较喜欢鸟,什么都以鸟命名。

另外《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

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

而《拾遗记》中记载少昊之母为皇娥,与《史记》、《汉书》中记载少昊父为黄帝、母为螺母不同。恰恰只是和帝俊妻子娥皇前后颠倒。

从上可以看出,少昊实际应该是帝俊子孙,或者说东夷部落是否就是“帝俊”部落的继承者。只是在文化融合中将少昊归为了黄帝子孙。这也能解释后来帝俊形象在荆楚等东夷文化中逐渐神化为昊天上帝。

帝俊和帝喾

现在一般认为帝俊和帝喾是一人,且有很多证据指向。

如帝喾名为姬俊,或作姬夋,五帝之一,名字相同。

《山海经》中帝俊生季厘,而《左传》中高辛氏(帝喾)有才子八人,其中有季狸,狸、厘声同。

少昊名挚,殷商的祖先帝喾之子契,在古代,挚和契同音,且两者都是玄鸟崇拜。

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山海经》中大量出现帝俊,而帝喾却只有三处被一笔带过呢?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如果说是笔误,却分别出现在了三处地方,且书中帝俊描述又与帝喾有多处不同。且帝喾及后裔的凤鸟崇拜出现的过于突兀,反而帝俊、少昊一直有迹可寻。

因此,我认为,帝俊或者却有其人,或者是东夷人文祖先的象征,在被黄帝部落打败后,为了相互融合,继而又将其变为黄帝曾孙帝喾,或者是帝喾却有其人,却将帝俊的事迹全部嫁接到了帝喾的身上。从而最后使帝俊、帝喾两人合为为一。

当然,以上都是我图书时带来的个人推测,希望未来考古发掘中能带来更多的线索,帮助我们揭开中国上古历史的谜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