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上网冲浪,发现有位网友晚上想吃寿司,结果遭遇了鬼片情节——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寿司竟然会发光……
我先不放图了,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深夜,你饥肠辘辘,不想开灯了,想起冰箱正好有一盒寿司。当你拿到寿司,关上冰箱门的一刹那,有一块寿司在黑夜中熠熠发光!!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但神没说过,寿司也得有光啊!
寿司为什么会发光?
寿司发光这事不算罕见,各国网友都心有戚戚焉。
2020 年,一泰国网友在便利店买的虾寿司,在黑暗中发出了蓝幽幽的光,他反手就发到了网上;2018 年,一日本网友买的鸡蛋寿司,在黑咕隆咚中发出了点点星光。
真的不敢下嘴
展开全文
发光的鸡蛋寿司
寿司发光,大概率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
寿司食材受到发光细菌感染所致,如假单细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费氏弧菌、磷弧菌等。之前很多人发现生猪肉会发出蓝绿色荧光,从“夜光猪肉”中就检出过荧光假单细胞菌[1]。
夜光猪肉
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受到损害时可以致病),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煮熟即可杀灭。但荧光假单胞菌的出现,说明食物在存储、制作、销售等过程中,很可能卫生情况欠佳。
也存在并非食材感染,而是制作寿司的食材本身就会发光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要求比较苛刻。日本富山县出产的萤乌贼,每年3到5月产卵季就会在海面闪闪发亮。萤乌贼体内的萤光素,在萤光素酶的催化下,发生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反应,而光就是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虽然萤乌贼本身会闪闪发光,但如果你想吃到闪闪发光的
萤乌贼寿司,就得把萤乌贼捕获后立马做成寿司送进嘴里。
萤乌贼导致的夜光海滩
图片来源:9gag.com
闪着光的萤乌贼
图片来源:pgw.udn.com.tw
另外一种小概率事件是,这不仅要求制作寿司的海鲜食材极度新鲜,还要它刚巧吃了发光的浮游生物(比如磷虾),人家还没消化呢,
就被做成寿司了。
遇到这种情况,简直可以去买彩票了。
遇到除上述两种小概率事件外的发光寿司时,保险起见还是不要食用。一是无法判断是否因为制作保存条件有限,造成发光菌和其他细菌滋生,二是寿司多是生食,无法煮熟杀灭细菌。
有的发光寿司真的能吃!
上面说的那些发光寿司,多是遭遇了发光菌感染所致。但真有厨师,专门做出了好看能吃的发光寿司。
看着好像还行?
图片来源:collateral.it
2012 年,美国兴起了一股吃发光寿司的热潮。有人将烹饪发光寿司的视频传到了网上。视频中,两名厨师把细小的荧光鱼混入芥末捣碎,然后抹在紫菜和米饭上。在紫外线照射下,寿司上的混合物发出荧光。
这种发光寿司使用的荧光鱼是转基因斑马鱼。斑马鱼是一种观赏鱼,因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条纹似斑马而得名。研究者将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的荧光基因植入斑马鱼体内,便得到了各种色彩斑斓的小鱼。起初培育转基因斑马鱼是为了确定水域的污染情况——当水质受到污染时,转基因斑马鱼发出的荧光强度也会增加。
转基因斑马鱼
图片来源:glofish.com
除了使用荧光鱼,通过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和激发光的配合,也能达到让寿司发光的效果。原理是光反应物质在受到激发光(捋一下舌头)照射后,发生了电子跃迁,并将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
在激发光的照射下,蛋白质、维生素等均能发光,例如维生素B2溶液在黑光灯照射下,会发出黄绿色荧光。
这种黄绿色荧光其实是在特定光照下,夜光小鱼和芥末粉混合的效果。图片来源:foodprocessing-technology.com
阿布扎比有家名为Glow-in-the-Dark的快闪酒吧,就利用这种原理制成了夜光寿司——
萤光粉色的握寿司、电蓝色和霓虹绿色调的生鱼片寿司。根据酒吧主理人的介绍,团队在开发菜单的过程中,尽可能多找能使用这些光反应成分的原料和含有维生素B2的食材,例如香蕉、辣椒、蜂蜜等。
加上荧光饮料,气氛突然诡异?
图片来源:foodprocessing-technology.com
另外,在日本寿司里,也有
“发光鱼”(光り物)
的概念,但这里的发光和我们上文所说的荧光就不是一回事了,而是指鱼背呈青黑色、鱼皮闪耀着光泽的青背银身鱼,比如竹荚鱼、青花鱼、秋刀鱼等等。
确实闪闪发光!
图片来源:kimukazu.com
这类鱼不易保存,吃不习惯会觉得有腥味,所以常以醋腌、盐渍的方法来保鲜。虽然算不上高级寿司食材,但别有一番风味。
参考文献:
[2]
你问我为啥冒绿光?还不是生活所迫
撰文 | 三个料理人 · 王枪枪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