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运全: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和文化创新共同体_黄河_文化_中国

记者 李康宁

4月18日上午,“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以“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为主论题,与会的众多专家学者,为黄河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表示,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标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文明孕育的过程中,黄河文化充满着包容性,也是开放创新的。其蕴含的自立自强、胸怀天下的精神,是当下我们要强调阐发的黄河文化的内核,也是我们对外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于运全认为,本次黄河文化论坛最大的亮点,是将沿黄九省(区)不同文化特色、不同形态的物质精神财富,在山东东营集中呈现,打造了一个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共同体和文化创新的共同体。这个特别有意义,也是之前不多见的。大家可以取长补短,这个形式特别好,有助于让国际社会在一个区域、一个品牌上了解黄河文化的特色,有助于我们在相互交流、互学互鉴中将黄河文化传播向世界。

关于此次论坛对于山东文化“两创”助推,于运全说:“山东搭建一个公共交流的平台,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这本身就是齐鲁文化开放、包容、自信的一个体现。在这次同步进行的黄河大集上,展现了沿黄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也令一同前来的中国外文局国际文化研究者耳目一新。一位德国同事发现,黄河文化和莱茵河文明有很多共通之处,来自美国的友人表示,没想到山东在黄河文化集中展示方面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这就是山东助力文化创新创造,打造黄河文化论坛的当代意义和国际价值。”

关于如何创新话语形式,加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力度,于运全认为:“一直以来我们宣扬黄河文化,总是强调其博大精深和多元多样。但是要向国际传播展示黄河文化,首先要提炼其核心精神和当代价值,以及世界意义;强调她作为中国母亲河所承载的大河文明,除了具有中国特色之外的世界意义与价值,用国际共通、话语创新的方式去讲好黄河故事。”他强调,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到黄河文化的传承中;也希望依托本次论坛,有更多的相关文化产品诞生,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独特性贡献。

同时,他还期待黄河文化论坛能够继续扩大影响,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国际文化论坛。可以邀请世界的大河文明来交流对话,让世界的大河文明的成果在齐鲁大地上展现汇聚。以交流互鉴的方式把黄河的故事讲好,也学习借鉴其他大河文明延续到当代的优秀文化内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