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个免费杯子,竟赔进去三十万,新型诈骗套路需警惕!_应聘者_套路_诈骗

扫描二维码

就可以获得精美礼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路边类似的活动

只要按对方要求扫描二维码

一个免费礼品就轻松到手

然而,看似“好事”的背后

实则暗藏玄机……

01

轻信扫码 遭遇诈骗

西安市民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前几日,李先生在农贸市场看到有扫二维码领杯子的活动,没有多想便参加了。

对方拿起李先生的手机一顿操作,将李先生及其好友拉进了一个微信群里。

进群后,李先生看到有人在推荐一款名为“全聚德”的APP,推荐人称只要根据客服引导进行操作,就可以获得一定报酬。

看到不断有群友将获利截图发至群内,李先生也心动了,他下载了APP,注册了账号,并在客服指引下,完成了两笔转账,居然真的获得了小小的“利润”。

但是,随着报酬越来越丰厚,他离“陷阱”也就不远了。

当李先生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转账后,发现不仅报酬没有了,客服也失联了。李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刻报警。

展开全文

而此时,他已经投入了近30万元……

02

地摊式“吸粉引流” 实为犯罪

接到李先生报警后,陕西西安鄠邑网安部门对李先生遭遇的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判,确定这是典型的地推式“吸粉引流”。

地推人员在西安、成都等城市中人流量较大的农贸市场、商场摆摊,以免费礼品为诱饵,吸引受害人加入微信群。每拉进群20-30人就可以获得70-80元不等的报酬。

受害人进群后,团伙的另一部分成员会在微信群中发布刷单软件。

受害人下载并注册账号后,刚开始可以提现少量现金,等到刷单的金额变大后便无法提现,只能继续充钱。

最终结果就是,钱充进去了,客服却消失了……

03

迅速出击 一举抓获

结合犯罪嫌疑人作案特点,西安鄠邑网安部门迅速联合多方警力,对辖区人群较多的农贸市场及其周边进行全力清查,很快便将参与地推的张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

据张某等人交代,上游联系到他们时,明确告知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电信诈骗中的一环,但面对高额回报,5人仍选择铤而走险。

目前,张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鄠邑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04

网警提醒 巧避套路

套路一:扫码加微信好友。

一旦添加,对方可能会频繁私信或者拉你进群,又或者发送不明链接,诱导你进入新骗局或在手机中植入病毒。

套路二:关注公众号。

在公众号上推送各种吸睛链接,并以“购买商品+返利”的形式吸引用户,当用户投入一定金额后,公众号再也无法打开,本金也无法要回。

套路三:下载APP。

在账号注册时要求用户提交实名身份信息、银行账号信息等,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在APP中进行刷单操作,引诱你不断向APP投钱。

套路四:辅助注册,解封微信。

在一些灰色产业链中,经常遇到微信批量操作后被封,需要陌生人帮助注册新的微信号,或者认识的人帮助解封。

而如果辅助解封的微信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自己的微信号也会被认为与这些活动有关联而被封号。

因此,看到扫码送礼品的活动,一定要擦亮双眼,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杯子的“小利”,造成个人信息泄漏甚至是被骗走所有积蓄的“重大损失”!

如今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除了上文中的案例

还有这些新型陷阱需警惕

警惕“完美应聘者”

上海警方侦破 “套路应聘”诈骗案

一家公司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

自称有互联网“大厂”工作经验的

王某、李某等8人前来应聘

还展示了所掌握的“优质客户名单”

公司对这些光鲜的履历十分满意

许诺带头人王某2万元底薪

其他人8000元至9000元底薪

外加销售提成

没想到这8人入职3个月

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业绩

应聘时声称能接洽的优质项目

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当公司准备将他们辞退时

8人仿佛早有准备

要求支付该月全部薪水才肯离职

公司无奈妥协

然而,王某不久后误发在公司群里的

一张其他公司的离职证明

引起了公司负责人的注意

随后发现这8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内

在两家公司入职、赚取两份底薪

于是向警方报案

△作案工具

警方发现,8人在短时间内

先后在多家企业应聘销售、融资等岗位

骗取薪资

经综合研判分析

8人实为“职业骗薪”犯罪团伙

提醒:“完美应聘者”诈骗,即诈骗团伙根据用人企业招聘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虚构伪造学历证明、工作履历和过往业绩等材料,将自己精心包装成“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消极怠工,甚至在多个企业同时就职,以此套路骗取工资底薪。

不转账,也可能上当!

警惕陌生人的共享屏幕邀约

不转账就不会上当?

屏幕共享类诈骗

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余额

骗子会伪造身份

利用事先获取的

银行卡账号、个人信息等

诱骗下载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

实时监控手机

获取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

并将资金转走

提醒:关闭屏幕共享,要在软件中点“停止屏幕共享”。

注意!这些防诈提示要牢记

“动动手指,当天现结”

“日赚上千,返利过万”

无论招聘文案变换多少种花样

所谓“低投入高回报”

都是诈骗套路

在投资、求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一防招聘诈骗类陷阱

以高收入、高回报等进行包装,引诱应聘者成为“免费”劳动力,再无故解聘;或以招聘为名,要求应聘者提供个人信息,借机对本人及其家人、亲友实施诈骗;或以招聘需要资格证书为由,诱骗缴费参加线上培训,即使成功取得证书也不会被录用。

二防培训贷、传销类陷阱

以只需要参加付费培训、测试等为由,诱惑、胁迫应聘者贷款;或以招聘、创业项目为名,诱导、强迫应聘者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三防黑中介类陷阱

中介机构与不法企业串通,以报名费、介绍费、体检费、押金等为名,向应聘者收取费用,再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费。

四防非法试用类陷阱

无故延长试用期;或在签订聘用合同时只签订试用期合同,在试用期内不缴纳社保只发放低廉的实习费用,试用期离职时要求本人承担违约责任等。

五防虚假承诺类陷阱

诱导应聘者参加升学培训、就业集训营等,再以各种理由拒不退费;或以“帮忙找工作”等为名,骗取应聘者所谓“好处费”“打点费”后,以各种理由推诿甚至失联跑路。

六防刷单炒信、跑分类陷阱

以不参加工作、边玩手机边挣钱、月入过万为噱头,诱骗应聘者参与刷单炒信、跑分等非法活动;或者诱骗应聘者在刷单炒信、跑分时缴纳保证金,而后以各种理由拒不退款甚至关闭平台隐匿。

综合:公安部网安局、央视新闻客户端、公安部刑侦局官方微博、央广网

来源:群众新闻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