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一个人回答问题回答的很好,应该用什么成语形容
- 如何评价《奇葩说》
一个人回答问题回答的很好,应该用什么成语形容
1、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2、言之有物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3、言之有理 :说的话有道理。
4、以理服人 :用道理来说服人。
5、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6、言简意赅 :赅:完备。 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7、言近旨远 :旨:意思。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8、微言大义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9、简明扼要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10、一语道破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如何评价《奇葩说》
为了避免回答过于冗长,我简单的列三个点粗略地说说,分别是「趣味」「套路」以及「争议」。
趣味
先来一段我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的对于奇葩说的定义:
如果说奇葩说这档节目的宗旨是「集结有趣的灵魂一起来做趣味观点的搬运工」,那马东就是「广告界的包工头」,决心不做豆腐渣宣传工程,一个有良心会讨广告主欢心的臭奸商!(纯玩笑)是的,这就是这个节目之所以火爆的主要原因,两个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
其一人其中的一种欲望叫「表达欲」,一个拥有庞大粉丝的节目将一个带有讨论空间的话题抛出,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其二思想被冲刷后的快感,人活着容易陷入一种思维惯性中,刻板印象也是这么来的,照大白话说就日常生活只动手不动脑,靠惯性生活。当被一群人刻意设置好情境和设计过的语言冲击到的时候,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许多事还能被这样所理解。坦白说,绝大部分的生活里都有过这些情况的存在,只是日常或被忽略或懒得琢磨。思想受虐也是一种趣味,应该可以算是「精神食粮中的烧烤」,常识类的白米饭吃腻了,换顿烧烤就滋味了。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奇葩说的「套路」。
套路
之前罗胖引用莱昂纳德·科恩的一句话结束了第四季,他说:裂痕,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当时俘获了多少个人?温暖了多少颗心。
一句名言就震撼了无数人,这就是鸡汤的力量。可你要知道裂痕,同时也有可能是进水的地方!一群爱琢磨的人来仿佛告诉一群不爱琢磨的人真理似的,其实只要你懂得套路怎么用,你稍微琢磨也一样说得很有道理和感人。那我们就稍微解构一下这些套路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套路,高阶表达者善用理论你却不得而知,低阶表达者靠惯性说话。意思是任何的表达都是套用世界已有的知识作了不同程度的阉割,一口口喂你吃。区别就在于你在收看节目被娱乐的时候,说话的那个人可能在家里正看着新出的论文或者某些领域的书籍。马东在第一季的时候说了「扭矩」这个词,本因就在这里,很多用常识说出来的话,稍微的运用一些生僻的或者大词做一下概括,这句话就成为了渗透心灵力量的话。
第二个套路,让被嘲讽的难过喘不上气,让被赞美的开心使劲憋着。段子在辩论综艺中起到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观点立论,这个首推的当然是傅首尔这号人物了,可以说极为擅长,而像肖骁的这种低位击打的能手也惯用于这种模式。再诸如吐槽大会的形式,同样是利用「踩+捧」的基本套路。
在表达一句话时先用一些接地气的词将你踩一下,然后将你捧高,再踩一脚,在快节奏切换当中勾起了你看戏的欲望,从中Get到嗨点气氛就自然起来了,同时还可以进阶成为同一句话里同时拥有踩和捧的表达,如:你真的很努力,我也很佩服,证明了老女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不信你可以随便拿一件小事按这个逻辑试试,也能写出不错的段子。
第三个套路,偷换概念,屏蔽对方的攻击。这个手法几乎每一场或每一个选手都在使用,不管是直接怼回去的(马薇薇),还是站在中间打辩论(陈铭),又或是延伸和转化了话题含义的(黄执中)等等,都无一不在巧用这个手段。只是由于话术较高明或说很多话扰乱你使其很难察觉。分辨的方式也不困难,就是每一次在承认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时候,下一句的那个「但是、虽然、或许」这些转折,就是概念开始被偷换的开始。如:我们当然承认一个人有梦想是好事,但是,我们不需要去鼓励的行为,我们只需要补足信息给他,现实会告诉他梦想靠不靠谱。
你乍一听好像挺对,但实际已经将「鼓励或不鼓励」的立场模糊了,而是用了站在中间两边不得罪的方式,反击了对手盲目鼓励的观点。
将一道应用题变成语文主观题就是偷换概念,比如谈论利弊问题,如果不通过数据或客观事件的对比和分析怎么谈论利和弊,转变成是「打击对方怎么忍心呢」的道德呼唤就是一种偷换。
第四个套路,细分受众,争取中间优势。这个一般情况是道德呼吁失败的时候采用的,也就是说有些话题极度容易引起分歧,选择了自己笃定立场的观众是很难动摇的,但还存在一部分持中立觉得两边的论点都有对或错的人,暂时用「政治冷感」来表示这一类人,而往往这一类人是最容易被蛊惑的。
富爸爸说过:聪明的人很难撼动,愚蠢的人不能理解。
这些看似中立的观众,只要给他明确的区分以及将一件事形容成两个结果都是坏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没那么糟糕的时候,他就会动摇做出选择。譬如有一期的话题是该不该送老人去养老院?马薇薇就去除了富人和穷人,让剩下的经济实力一般的中层去思考:父母老去以及养老环境和经济实力挂钩的问题,这些中立的就开始做了不愿意的选择。
第五个套路,战场倾斜,瓦解对方语境。这个比较难做到是因为需要有强大的说服力,比方说新科技要不要的问题,直接将这个辩论的战场变成现实与虚拟的问题,科技发展到极其发达,现实和虚拟高度融合,提出一个灵魂拷问:人是要活在被插满管子和仪器的虚拟又很真实的生活里吗,人难道就从此就不在乎真和假了吗?
强烈的人类认知在让你的大脑迅速作出排斥的反应,「真假」这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在提醒你科技的危害。正是由于战场倾斜,就容易瓦解对手之前所有的论调,从而让自己更愿意相信这是需要重视的后果,所以我们得警惕科技,这种科技不要或者暂时不要。
其实只要你认真静下来想想,这样的例子放到哪一种题目都可以用,只是夸张了结果则完全忽略过程会带来不断改善和优化,避免出现这些预期的灾难。同样的,只要是人可预期的,就可以被防范,所以从逻辑上来说,他能够提出的危害,也正应该是我们选择要新科技而努力克服的其中一项挑战而已。
争议
唠叨了这么多,提供了一些小方法,相信之后自己在收看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强化自己的自由意识,也促发被娱乐的同时不断地思考,不要让这些辩手把你的主观世界一次次的KO。
之所以节目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有两个:
1. 不同于一般的纯综艺节目,牟頔说过一个节目能够撑到第六季已经是长寿了,还能继续的原因除了观众的喜恶之外,还有奇葩说这个产品本身的「变革」和「爆款」怎么再寻求突破?这可能也是唯一的出路。
2. 「重娱乐轻思辨」的失衡问题,在第五季的时候已经愈发的明显,话题过多的纠缠在一些旷男怨女的话题上,太敏感的容易被禁,太常见的又聊烂了,只能用渲染女权或是强调男权的方式在话题里不断撒泼和尬聊。引入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性话题,才能把节目的质量保持下去。
回答得有点长,可能也是因为看奇葩说确实能激发一些想表达或吐槽的欲望,这是节目的良性效果。关于更多的怼人(辩论)小技巧就不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同名GZH订阅了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