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校长莫振高离世,当地花圈售罄,数千人沿街痛哭相送_学生_自己的_校长

2015年3月9日,夜里九点整,正是都安高中晚自习的时间。往日灯光明亮、书声朗朗的校园,此时却静谧一片。校园内一片漆黑,没有一盏灯,春寒料峭的冷风席卷整片校区,飒飒冷风中,饱含着的是偌大校园中4600名学子的哀伤。

那哀伤像一汪黑到透底的湖、又似一片宁静的海,让人一触便不自觉沉溺进去。片刻后,不知是何处传来了学生小声的呜咽声,虽微弱却在这个夜里格外明显。哀痛的哭声像有传染性,不一会儿整片校区都沉入哀恸的情绪当中。

月色清冷冷地洒在教学楼的长廊上,透过窗户,能看见全体学生正神情肃穆地垂首站立,闭目寄托自己的哀思。不时有学生趴在座位上,肩头微耸,抬起头已是眼眶通红。不少女学生眼中噙满了泪,正用纸巾不断擦拭。

就在今天下午,都安高中的学生们永远失去了他们的慈父,都安高级中学校长——莫振高。那个30多年里,在工作岗位上无私耕耘的人;那个婉言谢绝高薪聘请,坚持扎根贫困县城进行教学的人;那个用双腿丈量大山深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改变人生的人;那个事必躬亲,被学生们亲切称为“莫爸爸”的校长走了。

这年2月,莫振高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结石,在带病参加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后,一回家他就病倒了。3月2日,莫振高到医院接受了手术,术后没几天,便强烈要求去南宁招聘会上,亲自为学校招聘人才。

妻子拗不过他,只好搀扶他来到招聘会现场。可还没等莫振高走进现场,就昏迷了过去,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下午三时许,莫振高因突发性心源性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1岁。

噩耗传来时,整个校园陷入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中,无论是教职员工还是学生,都难以接受这个沉重的现实。学生们走着走着便脚步不稳,坐在路边痛哭;老师们个个表情沉重。不时有得到消息的都安高中校友闻讯赶来,他们都是莫振高校长曾经的学生。为了不让大家睹物思人,情绪太过悲痛,校领导紧急将所有莫振高的照片和文件撤下,只留下几处人物简介。

“……一生中得此严师慈父,幸莫大焉。”获知莫振高因病逝世的消息后,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纷纷发来悼电,缅怀这位扎根贫困山区高中的校长,对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沉痛的哀悼。

瑶山深处的好校长

展开全文

“莫爸爸是那么高大,哪里看得出生病的样子。我记得他声音洪亮,课堂上经常妙语连珠。”高三学生明雅兰哽咽着说:“我宁愿这是一场梦,莫爸爸只不过是睡着了而已。”话尚未说完,这位女孩眼眶又蓄满了热泪。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大家都给莫振高评价很高,听到最多的便是:“他是都安人民的宝贵财富,他是个好人。”

1957年,莫振高出生在广西一户贫困农家。双亲早逝,家庭贫困,年少的莫振高知道能改变命运的只有读书。靠读书改变命运后,莫振高选择成为一名老师,回到了都安瑶族自治县。

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县里多有山区和瑶寨,人们世代靠贫瘠的土地勉强度日,许多孩子没读过书,便开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骨子中,他们刻下了贫穷的烙印,一代一代延续下去,难以改变。

出身贫苦农家的莫振高对贫穷有切肤之痛,他心里很清楚,要想让山沟沟里的少年郎们改变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唯有读书一途。莫振高常说:“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缺少知识这个武器,那么便永远不能改变瑶寨贫穷落后的面貌!”

莫振高踏上工作岗位后,因为教学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哪怕在大山深处,依旧掩盖不了他浑身才气,广州市多所中学得知大山深处有莫振高这般人才,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1992年,10万元年薪是一笔多么丰厚的财富,可这笔高薪并没有打动莫振高。他放弃更高的舞台,婉拒高薪聘请,决心在瑶山基层培养学生,使他们走出大山,完成人生的蜕变。

“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这九个鎏金大字如今静静横亘在都安高中的大门口,进出学校的每个人都能清楚看见。这几个字同样也是莫振高心中的信念和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在工作岗位上耕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自1996年担任都安中学的校长后,莫振高开始接触繁忙、沉重的行政工作,将上级拨来的每笔钱用到实处,花在学校的建设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上。

莫振高刚接任校长时,都安中学的条件还很艰苦。地上没有水泥路,操场和跑道用的是石渣和煤屑填起的。每次天气好时,学生上完体育课后,校园内弥漫着冲天尘土;学校的校舍都是瓦房危房,不仅面积小,学生和教师住起来也很不方便;学生上课的教学楼又旧又矮……

看到这样的环境,莫振高心里很焦急。他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只有教学环境好起来,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为此,莫振高经常在外奔波,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修缮校园环境,兼之上级调派了资金。在莫振高的合理安排下,如今都安高中有了图书馆、足球场、橡胶跑道、阶梯教室。

曾经逼仄狭隘的校舍也换成了崭新的宿舍,破旧低矮的教学楼焕然一新,屋舍明亮的教室里能容纳更多学子学习。反观莫振高的办公室,却让人很难相信这陈旧的屋子,竟是一校之长办公的地点。

一扇掉漆的木门后是一张书桌,一套九十年代的沙发、文件柜,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工作文件和书籍。老式的白色饮水机已经泛黄,窗边的地上摆着一双带黄泥的黑色长筒胶鞋。许多人都劝莫振高搬去新建的教职员工楼办公,他说:“我们干的是教师,我苦一些不要紧,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应当紧着教学使用。”

在都安高中,不仅老师们知道,就连学生们都深知莫振高是个“吝啬鬼”。他省吃俭用,曾经一双拖鞋穿了七年都舍不得扔掉,直到没法再穿为止。就是这样一号人物,却唯恐学校里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从十几年前,莫振高便开始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去世前已经资助了300多名学生。

这些学生在莫振高的帮助下发奋读书,很多人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面貌。自1993年以来,在莫振高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都安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大大提高,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

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的去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担任领导干部。他们不忘莫振高对他们的恩情,多次强烈要求莫振高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工作,可都被他拒绝了。莫振高生于斯,长于斯,要将全部热情和精力奉献在瑶山中,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虽然日常工作艰苦,但莫振高始终没有脱离实际教学。他是中文系出身,于是常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最多的时候同时担任了3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每周都要上十二节课以上。这些年来,莫振高带出了20多届学生,40多个毕业班。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

与莫振高同在语文组的年轻教师们都表示,他们与莫振高同在一个教学组压力很大。因为他教学功底扎实,知识丰富,哪怕上了年纪也同样拥有充沛的斗志和干劲。学生们都说,上莫爸爸的课是一种享受,总是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根本舍不得开小差。

据都安中学的老师们说,莫振高没有一丝校长的架子,自从担任校长以来,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私事请过一天假;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落下一堂课。有时候放假,学校里要轮流值班,莫振高就将自己的名字也写进值班表里,第一个带头值班。

“莫校长做事总是让人心服口服,我与他共事20多年了,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都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韦明壮说:“军训拉练时,他就跟在学生的队伍旁,陪他们一起拉练,年年如此,从来不偷懒。”

在一张泛黄的简历上,莫振高在业余爱好一栏上填上了“教学、管理”这两项。可以看出,教书育人已经和他的生命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莫振高也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展示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忱。

永远的慈父

在工作岗位上多年,莫振高早已经将每个学生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儿女。在校园中,学生们看见他总是笑着叫他一声“校长爸爸”,没有丝毫违和感。而莫振高每次看见孩子们,脸上也会不自觉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由于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校园里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学生是贫困户。尽管莫振高为他们争取了减免学费政策,但每年的书本费和住宿费以及每月的生活费加起来也要4000多元,许多贫困家庭依旧承担不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莫振高先是号召全校师生踊跃捐款,又亲力亲为在外奔波,在社会上为学生们筹集学费。另外,在每年开学时,莫振高都会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放在室外,为交不起学杂费的学子们排忧解难。

在具体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后,莫振高总会在交费单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写上“可缓缴”的字样。在莫振高的组织下,都安中学毕业的各届校友纷纷慷慨解囊,为这份事业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曾几何时,他们也是在他人帮助下走出大山,重获新生,现如今这个接力棒终于交到了自己手上。

他曾经口出“狂言”道:你们学习有困难,就来找我莫振高!

哪怕我的学生在大山深处,也一个都不能落下!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每年莫振高都会亲自带同事们走进大山深处。山里地形复杂,山路崎岖,一来一回要靠双脚走上七八个小时,莫振高显得不以为意。他曾经许过一个大宏愿,绝不会让任何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一个孩子对学校来说只不过是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孩子就是他们的百分之百。”靠着信念的支撑,参加工作30多年来,莫振高靠着双脚丈量了大山深处无数村寨和贫困家庭,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困难。

每次进山,莫振高都自己带干粮和水,从不在学生家里逗留。“我们是来给学生家庭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给他们增添负担。”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着。大山深处的瑶寨里,孩子们都亲切称呼他“莫爷爷”。

莫振高将自己的一腔爱心,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每次有昔日的学生或是企业老总提出请他一同进餐时,莫振高都不厌其烦地婉拒。若是实在推辞不了,他就会强烈要求道:“不如把吃饭的钱拿出来帮助学生吧。”

为了让贫困生继续学业,莫振高亲自在外奔波,联系社会上的企业家,希望他们能资助孩子们。有时候,难免会遭到轻视和白眼。一次,莫振高在同事的陪同下联系好一名企业家,可见面时,对方却放了他们鸽子。

当时,同事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倒是莫振高豁然笑道:“个人荣辱倒不是问题,为了孩子们,我牺牲一点自尊算什么?”每年毕业季,又到了莫振高最忙碌的时候,他东奔西走寻找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

“我们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出不起路费,还请帮一帮!”30多年来,莫振高就这样厚着脸皮走遍市县区,哪怕碰了一鼻子灰也不放弃筹集善款的机会,许多人都戏称他为“化缘校长”。

可就是靠着“化缘”,三十载以来,莫振高硬生生筹集到了三千多万善款,帮助了一万八千多名贫寒学子,扭转了他们的命运。他常常眼含热泪,言辞激荡地演讲道:“贫穷并不可怕,它能锻炼出一个人美好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坚毅不拔的毅力,进而改变贫困!”这句话也被许多学生奉为人生的座右铭。

不仅如此,常年担任毕业班主课老师的莫振高发现:毕业班的学生心理压力很大,而学校心理老师十分紧缺。于是,已经上了年纪的莫振高决定学习心理学。2008年,莫振高在繁忙的事务中抽闲,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心理学,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证书。

学成后,莫振高回到学校开设心理辅导班,积极为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此外,他更像一位慈父,对学生“唠叨”个没完。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六点,莫振高就会准时叫男生们起床。

看到男生们从厕所出来,他会说让大家跺跺脚再进宿舍,别把水带到床边上;天晴的日子,他要“唠叨”学生们将被褥拿出来晒,一会儿又提醒学生们别忘了给被子翻面;学生淋了雨,学校里的喇叭又要传来他的“唠叨声”:食堂给大家准备了姜汤,请大家去食堂喝姜汤,小心感冒,注意身体!

在都安中学教学楼下的龙眼树下,每逢上课前,莫振高总是站在那里,拍手督促学生们:“快点进去上课,好好学习!”就连他因病住院后,在病床上都不忘“唠叨”,反复叮嘱学校食堂,给学生们准备元宵,每个学生至少要分到10颗汤圆!

学生们早已习惯了他的唠叨声,如今那棵龙眼树依旧伫立在教学楼旁,可那个高大和蔼的校长爸爸却永远不在了。想到这,又怎么能让人不感到悲伤呢?切身之痛,莫过如此!

都安恸奠

莫振高因病离世的噩耗传出后,连日来,都安高中的校友们自发从全国各地赶回都安,为莫振高送上最后一程。很多人脚步踉跄着走进校园,一看到那棵龙眼树便想起了莫校长生前的音容笑貌,悲从心来,忍不住抽泣起来。

门卫韦师傅回忆道:数千校友闻讯赶来,很多人刚进校门就大哭起来,口中不停念叨着莫校长。有个曾经受过莫校长资助的女孩连夜从上海赶回来,一进校门情绪就崩溃了,我们赶紧把她扶到一旁,过了许久情绪才平缓下来,但还是沉默涌着泪。

说到这,韦师傅的眼眶也红了起来:“莫校长人真的很好,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了。”当地群众得知消息后也自发地悼念。许多人此前并不认识莫振高,听说莫振高的为人和事迹后,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一连6天,许多带小白花的群众自发涌进莫振高家的巷子里。都安县城里三家花圈店的花圈全部售罄,不少人特意跑去河池、南宁专程购买花圈。

3月14日晚8点,都安高中副校长韦斌益代表学校致悼词:“莫校长,明天你将与青山相伴,与黄土相依……”念到这,台上的韦斌益悲从心来,忍不住失声痛哭,台下也是悲声一片。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人群中依旧有人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凌晨1点,仍然有200多名校友不愿离去,他们想最后再守莫爸爸一晚,也算是聊表最后的孝心。

翌日清晨,都安县城阴雨霏霏,似乎上天也在为莫振高的离去落泪。灵柩缓缓抬出家门,送行的队伍抬起花圈,静默跟在灵柩的后面。沿着街道两侧,数千人肃穆站在雨中,向莫振高的灵柩行注目礼,跟在后面相送。

送行的队伍不断有人加入,越来越长,悲声不断。蓝玉锋始终记得,1998年,当他带着儿子蓝程敲响校长办公室大门时的场景。他们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是莫振高亲自安排蓝程进入学校,并资助他读完高中。

如今蓝程已经在北京考上大学,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莫校长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儿子的今天。”在莫振高的葬礼上,一辈子都没流过几次眼泪的老农哭成了泪人。

随着队伍的行进,莫振高的灵柩进入了朗朗青山中。他的学生们都表示,虽然现在没有了莫爸爸的陪伴,他们依然会奋力拼搏,不辜负莫爸爸对他们的殷殷期盼。

结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莫振高是一名扎根山区的教育实干家,他是对学生视如己出的慈祥长辈。纵观莫振高的一生,你能发现他心中的热忱始终不变,无论时间过去了多久,他心底的热血始终未曾冷却,用自己辛勤的一生恪守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愿望。

向纯粹的莫振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的精神影响了好几代人,他们将继承莫振高的遗志,矢志不移地将他的爱心助学事业继承下去。

形骸有时尽,薪火世代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