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社会的善意成为牟利的工具_社会_波波_公众

今晚网讯:破旧的房屋,昏暗的灯光,老人和小女孩在火塘边吃饭,身旁杂物堆积……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曾用名“波波善行”)展示了大凉山一名老人和小女孩的简陋生活环境,称小女孩是老人捡来的孤儿,两人相依为命。不少网友看后,直呼“太心酸”,纷纷留言想要资助这个家庭。但也有一些网友分析认为视频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事实到底如何?据《华西都市报》报道,经实地探访,上述视频中所谓破旧低矮、“没法住人”的小屋,不过是老人家里的生产用房,而老人真正的家则电灯明亮、床铺洁净,冰箱里装满了腊肉……

慈善本是一项有益于社会的公益事业,诚意为社会作贡献、真心帮助有需求的人而不求回报,这才是慈善的真正意义。然而,“云南波波”以“行善”为名,通过“卖惨”等套路兜售爱心人设、吸引网友观看,再利用公众的同情心获得打赏、捐赠——在这样的主播眼中,社会的善意、公众的善意,不过是自己攫取利益、收获流量的工具。

翻看过往新闻,“云南波波”并非个例。有些主播利用虚假慈善来欺骗公众、消费公众的善良,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每一次“卖惨”式营销视频的传播,都是对公众同情心的愚弄、对社会信任度的消解。他们滥用社会善意的后果,很可能是关掉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的求助之门。

不能让社会的善意,成为不良主播牟利的工具!对此,平台方要时刻牢记社会责任,严格审核把关,不能任由虚假视频泛滥;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发布虚假信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责任人员,一经发现依法予以顶格处罚,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