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来平
长期以来,关于麒麟文化,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一直盘旋着若干疑问:麒麟确有其兽吗?麒麟文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麒麟是一种文化?麒麟文化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弘扬麒麟文化?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弘扬麒麟文化就是一句空话。这里,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以期表明我们对麒麟文化的若干基本认识。
一、麒麟文化的源起:“西狩获麟”事件和麒麟形象的演变
麒麟文化的缘起涉及“西狩获麟”事件和麒麟形象的演化两个方面。
1.“西狩获麟”事件
《春秋》经最后一句是“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十有四年,春”指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春天,说的是时间。所以这句话的重心是“西狩获麟”四个字。“西”指何地?孰为“狩”者?“麟”是何物?这件事为什么载入《春秋》经?短短的四个字,为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疑问。
于是以专门注解《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相继对西狩获麟的事件进行了考证、诠释和演绎。形成的主流意见大致如下:
“西”指鲁国西部大野泽,即《尚书·禹贡》所谓“大野既潴”之地。东汉经学家服虔在论及西狩获麟事件时说:“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巨野是也。”
这说明,至少汉代就已确定获麟地点在处于大野泽的今菏泽市巨野县(巨野西汉置县)。这是获麟的地点。南北朝儒者徐才宗《国都城记》说:“巨野古城东十里泽中有土台,广轮四、五十步,俗云获麟堆,去鲁城可三百余里。”表明至少南北朝时期,在今巨野麒麟镇地界就已经筑起了“获麟台”,供后人凭吊。见证“获麟台”的历史遗存,有事迹载入《新唐书》的唐代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韦表微的《麟台碑铭》和至今立于“获麟台”遗址的明代进士、兵部左侍郎加少司马张九叙斗书题写的“麒麟冢”碑石,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咏叹“麒麟冢”的大量诗词歌赋。
“狩者”名为鉏商,其人是鲁国三大贵族之一叔孙氏的一位车夫。 西狩获麟这件事为什么载入《春秋》经?除了麟乃庞然大物、域外野兽,此事属于奇闻异事外,主要是因为与孔子及《春秋》经本身有关。获麟后,众人不知是何物,有人禀报给孔子。孔子见到被打伤左腿的猎物,认出是麟,顿时惊呼:“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并且“反袂掩面,涕沾袍”,仰天长叹:“吾道穷矣!”就是说,在孔子看来,春秋末期,“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并无圣帝明王,麒麟为什么出现呢?由麒麟出非其时且出而遇获,孔子联想到自己生不逢时,竭尽全力推行周礼,却四处碰壁。于是痛哭流涕,绝望哀叹“吾道穷矣!”自此,《春秋》的删修戛然而止。两年后,孔子溘然长逝。
“狩”一般指天子、诸侯等尊者打猎,鉏商既然是车夫,为何言“狩”?因为猎物不同寻常。猎物“麟”是什么?在儒家早期经典文献中,有麒麟记载的并非只有《春秋》。例如,《诗经》“国风·周南”篇有《麟之趾》诗歌:“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以麟的趾、额和角来赞美周文王的公子;小戴(戴圣)《礼记》“礼运”篇有“四灵”说:“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以及“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的文字;大戴(戴德)《礼记》“易本命”篇有“毛虫之长”说:“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等等。
展开全文
但较之其他记载,《春秋》经所记载的西狩获麟事件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一是孔子见证麒麟现身,提高了麒麟实有其兽的可信度。鉴于《春秋》素称信史以及孔子的特殊身份,足以表明麒麟确有其兽。
此兽是什么?汉代以来,有“麋鹿”说、“獐子”说、“印度犀牛”说、“长颈鹿”说,以及“近世灭绝的一种古动物”说等,迄无定论。二是麒麟与孔子的直接关联,确立了麒麟为祥兽和仁兽的定位。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圣帝明王、天下太平的情况下,麟才现身。通过孔子关于麟出非其时的“惊呼”、痛哭流涕和“哀叹”等一些列动作、言语、表情,向世人传递了孔子关于麟为祥兽和仁兽的观点。将麒麟定位为祥兽,为麒麟形象的演化规定了大致方向,而将麒麟定位为仁兽,则为麒麟文化涂上了儒家文化的底色。
2.麒麟形象的演化
西狩获麟原本是一个偶然事件,由于载入《春秋》经,遂引起《春秋》“三传”作者们的重视。《春秋》“三传”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补充了西狩获麟的细节,突出了孔子关于麟为仁兽和祥兽的定位。汉代独尊儒术之后,西狩获麟的故事被一再演绎,广为流传;历代关于麒麟的记载汗牛充栋,影响极其深远。就这样,在众多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麒麟形象逐渐朝着以下方向演化:
(1)神化。
两汉时期,儒家开始被宗教化。随之,孔子以及与孔子有关联的麒麟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推向神坛,出现某种神化倾向:从形体上,人们把许多动物的优点缀集在麒麟的身上:诸如“麏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等。从性能上,人们在麒麟身上涂抹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色彩:视“麟生于火,游于土”;“食嘉禾之食,饮珠玉之英”;“王者至仁则出,盖太平之符也”;其“寿一千”或“寿三千岁”等等。此外,关于“麟吐玉书”、麒麟送子、将麒麟列为“五神兽”(东方青龙属木,南方朱雀属火,西方白虎属金,北方玄武属水,中间麒麟属土)之一的神化传说,以及历代正史关于全国各地乃至邻邦向朝廷献麟,颂扬当朝太平盛世、皇帝贤明以邀功请赏的连篇累牍的记载等,更是增加了麒麟的神秘色彩。
(2)圣化。
与麒麟出现某种神化倾向的同时,自两汉起,麒麟也开始出现某种圣化倾向:从精神上,人们赋予仁兽麒麟以许多优异品质,如仁爱善良、正气凛然、光明磊落、行侠仗义、威而不猛、贵而不骄、雍容大度、彬彬有礼等等,使得麒麟俨然具有非凡的品格。
(3)民俗化。
当麒麟文化逐渐强大之后,麒麟文化开始从宫廷进入民间。于是,麒麟歌舞、麒麟书画、麒麟传说、麒麟诗词等风靡一时;麟形雕塑、麟纹瓷器、麟绘织锦、麟样饰品等流行乡里。麒麟走进寻常百姓家,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4)国际化。
随着中国与外域文化交流的日益发达,汉唐以来,麒麟文化开始向国外传播。目前,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麒麟的传说和形像;而且东亚、南亚特别是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等国家也盛行崇麟、敬麟风尚。
总之,从西狩获麟到麒麟崇拜,再到麒麟融入百姓生活和走向世界,于是,一种蔚为大观的麒麟文化应运而生了。
二、麒麟文化的本质:精神内涵和儒学根源
之所以说麒麟是一种文化,是因为物质性的动物麒麟承载着厚重的精神内涵。原则上,这种精神内涵蕴含于人们所建构的麒麟形态、性能和品德之中。大量麒麟文献、传说,以及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关麒麟的作品表明,麒麟文化内涵较为突出的是以下几点:
1.麒麟文化的内涵
(1)仁爱
麒麟号称仁兽,“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敦厚诚信,彬彬有礼;麒麟有角而不触,有额而不抵,有足而不踢,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和蔼可亲,友好待人;同时,麒麟慈悲为怀,珍爱生命,“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上述表明,人们把追求友爱和善良的价值诉求赋予了麒麟。
(2)祥和
麒麟号称祥瑞之兽,是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吉祥物之一。麒麟处处呵护百姓安康、生活美好。麒麟以麒麟送子、麟趾呈祥、麒麟锁护身、麒麟石雕镇宅护陵等神力,融入人的生活各个环节;麒麟应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之瑞。麒麟“王者至仁,则出”,“贤者在位,不肖者退,则见郊野”“麟能避患,不妄集。其游于郊薮也,则以为万物得其性,太平之验。”;同时,麒麟进退有节、处处彰显和谐。麒麟“行步中规,折旋中距,游必择土,翔必有处,……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彬彬”,“麟以为畜,故兽不狘”(“狘”意为惊走)。上述表明,人们把追求美好、和谐的价值诉求赋予了麒麟。
(3)威而不猛 麒麟象征刚健有为。麟趾比喻贤德之士,麟角意味着罕有匹敌,麒麟阁是专门供奉开国元勋的地方。麒麟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不食不义,不饮污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不群居,不侣行”;麒麟气宇轩昂,性情温和;头上有角,遍身鳞甲,却威而不猛。不猛就是不凶猛、不愿斗。不过,麒麟不愿斗,不是不能斗,迫不得已,也能斗它个天昏地暗,正所谓“麒麟斗而日月蚀”。上述表明,人们把追求刚健有为、刚柔相济的价值诉求赋予了麒麟。
2.麒麟文化的根源
为什么麒麟文化形成了“仁爱、祥和、威而不猛”的内涵?或者说麒麟文化的根源何在? 首先,与麒麟作为仁兽的定位有关。如果说西狩获麟事件中,麒麟与孔子的直接关联奠定了麒麟作为仁兽的基础,那么,《春秋左传》、《春秋谷梁传》均已明确认定麒麟为仁兽,而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麒”、“麟”定义为“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大牝鹿也”,则标志着麒麟作为仁兽定位的确立。鉴于“仁”在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地位,无疑,麒麟作为仁兽的定位,架起了麒麟文化朝向儒家思想发展的桥梁。 其次,与麒麟文化的存在形式有关。麒麟文化的核心文献主要集中于儒家经典及其注疏之中。
据我们对《四库全书》中全部麒麟文献的汇集、统计和研究,一方面,儒家十三经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载有麒麟文化文献。秦汉以来,历代大儒诸如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班固、郑玄、何休、杜预、孔颖达、刘知几、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司马光、朱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都曾就麒麟文化发表过言论,留下了大量麒麟文化文献;另一方面,在60余万言的《四库全书》麒麟文献中,麒麟文化的许多核心内容和观点最重要、最权威的出处大都在儒家经典及其注疏之中。例如,西狩获麟事件之与《春秋》三传;麒麟的外形描述之与《尔雅》和西汉京房《易》;“四灵”说之与小戴《礼记》;“毛虫之长”说之与大戴《礼记》等等,即是如此。麒麟文化的核心文献主要集中于儒家经典及其注疏之中说明,在麒麟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儒家是主要建构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与儒家关于君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密切相关。儒家讲究“入世”,主题是做人,即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所以,它关注并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格。其中最重要的是君子、贤人和圣人。君子与平民最接近,贤人较高,圣人则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了。
在儒家关于君子理想人格的具体内容里,我们不难发现麒麟文化的源头。
(1)仁爱 君子仁爱。
孔子指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君子没有片刻远离道德,匆忙间这样,颠沛流离时也这样;孔子提出君子之道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仁、智、勇兼备。而且君子重义、崇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里的“喻”,意为“懂得”;“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君子修养自身以敬业,修养自身以使他人乃至使所有百姓安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就会有仁爱之心。
(2)祥和
君子是人不是神,他们不能卜凶兆吉、为祥瑞之应,但他们能利人、为公,造福人民,与百姓携手,奔向美好未来。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论语·阳货》),君子憎恶散布别人短处者;“君子惠而不费,……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曰》),君子尽一切可能为民众谋利益,自己却无所耗费;“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也敬,其善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君子之道有四:态度谦恭,尊敬师长,造福人民,役民有度。君子践行中庸、和合之道,追求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3)威而不猛
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都认为,君子应当庄重、威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认为只有庄重,才能有威严、才能巩固所学的东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赞美孔子温和而严厉、威风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凡君子看起来威严,接触起来温和,说起话来严肃。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君子胸怀十分坦荡;“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君子工作认真,待人恭敬有礼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君子矜持而不争强斗胜,合群而不拉帮结派;“司马中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君子经常反省自己,不留愧疚,有什么可忧愁、可恐惧的呢?
上述可见,儒家关于君子的理想人格和人们所赋予麒麟的品格之间何其相似乃尔!有理由认为,人们在塑造麒麟的品格时,是自觉不自觉地以儒家关于君子的理想人格为模板的,抑或说,麒麟文化就是儒家关于君子理想人格的动物版。
总之,麒麟乃是具有儒家文化底色的中华民族典型的文化符号,它和同属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龙和凤相比,麒麟比龙的形象慈祥、比凤的形象威武。更重要的是,龙、凤通常专属帝王、皇后、嫔妃,而麒麟则主要属于平民。麒麟文化是老百姓价值理念直接、浓烈的反映,是扎根于民间、活跃于民间的鲜活文化。
三、麒麟文化的价值:基本价值和特殊价值
在当今社会,为什么要弘扬麒麟文化?麒麟文化有什么实际意义即现代价值呢?
1.基本价值
中华民族文化包含多种形态,但以儒、释、道为主干。主干文化辐射到各地和社会各领域,会依托各地或各领域物质的、地理的或人文的资源,产生出形态各异的子文化。比如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泉水文化、水浒文化、牡丹文化、麒麟文化等。这些子文化和主干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子文化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而且往往也是主干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子文化具有较浓厚的地方性和民俗性,最直接地反映了老百姓的价值理念,是主干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各地、各领域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
通过上面关于麒麟文化和儒家文化关系的论述,可以认为,麒麟文化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基本关系是:其一,麒麟文化主要从属于儒家文化。麒麟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儒家文化的分支,二者是红花和绿叶的关系。其二,麒麟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拓宽和发展。较之儒家文化,它具有了更浓厚的民俗性和地方性,是儒家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麒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上述地位决定了它和儒家文化一样,最基本的现代价值乃是丰富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
首先,麒麟文化所具有的“仁爱”精神在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亟待发扬光大。“仁爱”精神一向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价值理念,麒麟文化从特定角度强化了它。其核心思想是“爱人”,同时兼爱万物。主张人与内心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建立和睦、亲密关系。剔除其中“爱有差等”的封建宗法等级观念杂质和泛爱主义的抽象形式,总的看,这种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亟待发扬光大。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唯一目的,而人不再是目的,沦为盈利的手段和工具。因而人被物化、特别是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同时,人的价值和尊严被扭曲,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最高标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变得金钱至上、人欲横流、道德沦丧。与此不同,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也追求利润、鼓励竞争,但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
所以,它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作为最高目的;同时,提倡“仁爱”精神,实现自爱、爱他人、爱国家、爱自然和追求利润、竞争原则的高度统一。也正因为此,我们也才说,麒麟文化所蕴含的“仁爱”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亟待发扬光大。当然,今天要发扬光大的“仁爱”精神与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已经有了重大差别:社会主义是主张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差别的。
其次,麒麟文化所具有的“祥和”精神在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亟待发扬光大。“祥和”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博大胸怀。儒家历来讲究“内圣外王”,不仅注重自身修养,而且注重报效国家,为百姓带来福祉,麒麟文化从特定角度强化了它。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特别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共产党人走到哪里,就把吉祥和和谐带到哪里。这是共产党人的情怀之所在,更是使命之所在;同时,麒麟文化“祥和”精神所体现的儒家追求“和谐”理念,以及为此而熟练运用的“执两用中”的方法论艺术和“和而不同”的处世技巧是中华民族高超智慧的结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麒麟文化所具有的“威而不猛”精神在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亟待发扬光大。威而不猛精神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就个人层面而言,在事业上,威而不猛意味着刚健有为,立德、立功、立言,但决不自满自足、居功自傲;在接人待物上,对人温和而严厉、庄重而安详、威风而不蛮横,做事有理、有利、有节,不走极端,力戒过分之举。就国家层面而言,威而不猛代表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动武,但又不害怕动武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性格和品质。这一精神的精髓,其实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尤其在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烂施霸权主义,蛮横阻遏中国崛起的严峻形势下,中华民族特别需要彰显和弘扬麒麟文化威而不猛的精神品质。
2.其余价值
诚然,麒麟文化的现代价值绝不仅仅限于丰富社会主义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富有民俗性和地方性的文化,麒麟文化还有以下一系列现代价值:
(1)赋能经济发展。
首先,改善营商环境。麒麟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高雅文化,所以,当一个地方具有浓厚麒麟文化氛围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具有了一种宜人的营商环境。
其次,催生地方经济新业态。大量麒麟文化载体,诸如麒麟歌舞、麒麟书画、麒麟诗词、麟形雕塑、麟纹瓷器、麟绘织锦、麟样饰品,以及包括麒麟送子等麒麟传说均可逐步实现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开辟新业态。
第三,对于麒麟台所在地巨野县,麒麟文化可以成为山东文化旅游业的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当以麒麟台为核心的麒麟文化园和麟山等景点初步建成以后,麒麟文化园可以和当地的麟山和金山连成一线,构成“麒麟文化之旅”;另一方面,将麒麟文化和泰山文化、黄河文化、孔子文化融为一体,使山东原有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路线,延展为“一山、一水、一麒麟、一圣人”黄金旅游路线。一条旅游线路,一旦既有了山、水和人,又有了动物,就会显得别有一番情趣了。
(2)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调节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基本途径,也是乡村农业、企业和民主制度建设全面振兴的引领性因素。乡村文化振兴亟待挖掘和利用传统乡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麒麟文化作为典型的乡土文化,乃是一笔包含大量优秀因素的传统文化资源。
(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早在西汉时期,麒麟文化就开始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海外。唐、宋、元时期,麒麟文化开始引起外国使节和商人们的兴趣,从而加速了麒麟文化的海外传播。明初郑和下西洋,中国船队在远航南亚和非洲各国的途中,发现了长颈鹿,以为是麒麟,于是载回国内。“麒麟”的现身,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麒麟文化热潮,刺激了域外向中国朝廷进贡麒麟的热情。这股热潮很快波及到中国的邻邦日本。日本高度重视麒麟文化,成为麒麟文化的第二故乡。由于麒麟文化本质上属于儒学,所以,麒麟文化的传播客观上加速了儒学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且正在日益得到强化。
(4)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鉴于麒麟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旳一部分,也是儒家文化的分支,所以弘扬麒麟文化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同时,由于麒麟作为一种神话动物,形象生动,麒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俗性,是扎根于民间、活跃于民间的鲜活文化,所以,通过麒麟文化来弘扬传统文化,将会更受老百姓欢迎、更加富有成效。 顺便说及,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麒麟文化的幌子从事风水、占卜或伪气功等活动,这是对麒麟文化的肆意亵渎和滥用。不过,这类活动不仅丝毫无损麒麟文化的光辉,反而从反面证明了麒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四、麒麟文化的弘扬:前提和措施
弘扬麒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这里仅谈以下两点:
1.前提:把弘扬麒麟文化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
弘扬麒麟文化的一个前提或者说最起码的一项要求是:应当把弘扬麒麟文化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可是我们发现,不论官方文件,还是民间口头或者各类网站上,围绕麒麟文化,往往存在一些明显不合乎事实的“硬伤”。这些“硬伤”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大面积蔓延、泛滥,从而损伤甚至动摇弘扬麒麟文化的根基。这里仅择其要者,略论如下:
(1)“西狩获麟”的“狩者”是何人?
如上所述,“西狩获麟”的“狩者”本来是十分明确的。“狩者”是鲁国贵族叔孙氏的车夫鉏商而不是叔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孟孙氏是鲁国的三大贵族,权倾一时。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人称“三桓”。然而,习见有人把“狩者”弄错,说成是叔孙氏。更令人愕然者,时常有人把“狩者”说成是哀公!《春秋》经说:“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其中“哀公十有四年”是年号、时间。哀公帝,姓姬,名将,为鲁定公之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第26任君主。叔孙氏没有到达西狩获麟现场,哀公帝更没有到达西狩获麟现场。说叔孙氏和哀公帝是“狩者”没有任何权威文献根据。
(2)麟山产麟吗?
在西狩获麟事件中,明明麒麟是在今巨野县地界“遇获”而被打死,可是一种观点认为,巨野县是麒麟降生的地方。这一观点甚至被写进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大有已成历史定论之势。
这一观点有多个“论据”,其中主要是“麟山产麟”和“西狩获麟”之“麟”来自麟山。 先看麟山是否产麟? 明代天启三年《巨野县志》说:“麟山即所谓焦氏山也,状如伏虎。旧志称,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与阕里。其文曰:‘水精子,继衰周而素王。’颜氏异之,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去。怀妊十一月而生孔子。世传麒麟产于此山,故名麟山。”
这段话先说“麟吐玉书”和“孔母梦麟”,接着讲传说麒麟产于麟山,给人的印象,好像作者主张“麟吐玉书”之麟和“孔母梦麟”之麟来自麟山。如果说这段话关于“麟吐玉书”之麟和“孔母梦麟”之麟来自麟山,给人的印象还有点含糊其词的话,那么,明天启年间巨野县令方时化在其《瑞麟记》一文中,就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斯麟也,自圣胎具已应运生,实从巨野遨阕里,既见圣母而旋。王子年之记《拾遗记》也是已”。麟“从巨野遨阕里”,分明是说“麟吐玉书”之麟和“孔母梦麟”之麟来自巨野。于是,许多人据此认为麟山产麟,并且与孔子诞生有关。
其实,“麟吐玉书”和“孔母梦麟”是神话故事,并非实有其事,而且和巨野麟山无关。这两个神话故事始见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於鲁襄公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徵在之房,因梦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於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钧天之乐,列以颜氏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镛之音,异於俗世也。又有五老列於徵在之庭,则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相者云:‘夫子系殷汤(之后),水德而为素王。’至敬王之末,鲁定公二十四年(鲁哀公十有四年),鲁人鉏商田於大泽得麟,以示夫子,系角之绂尚犹在焉。夫子知命之将终,乃抱麟解绂,涕泗滂沱。且麟出之时及解绂之岁,垂百年矣。”
《拾遗记》是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传本计10卷。除第10卷记述诸大名山外,其余各卷均为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奇闻异事,荒唐怪诞,并无事实根据。因此,依据《拾遗记》而断定麟山产麟并与孔子诞生有关,是不可靠的。 再看“西狩获麟”之麟是否来自麟山? 既然“西狩获麟”是历史事实,似乎可以推断,至少春秋末期,麒麟有可能经常活动在包括麟山在内的大野泽一带,从而为“麟山产麟”提供根据。然而事实是,获麟后,鉏商等人不识,将麒麟赐于掌山泽之官即“虞人”,“虞人”也不识。直到孔子出面后,才辨认出是麒麟。鉏商等人和看管山泽的“虞人”为什么不识?说明麒麟并非在大野泽一带经常活动。正因为此,《春秋公羊传》在谈到“西狩获麟”为什么会记入《春秋》经时,也断定麒麟并非中国(春秋时期中国版图远不如现在大)之兽:“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
有学者由此得出结论说:“获麟的‘大野’在今天山东巨野县,显示当时附近已无此兽,故猎得者不识而竟以为不祥。因其在当地早已绝迹,故有‘非中国之兽’之说。但在更大范围內並未完全灭绝,所以才偶尔出现而遭猎获。” 应当说,这一结论是较有说服力的。
(3)“李恩”家牛产之麟是真麟吗?
自“西狩获麟”以后,历代麒麟现身以及各地向朝廷献麟的事件接连不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史书记载,仅汉章帝年间,此类事件就多达50余起。这些事件中,大多是“牛产麟”。从记载看,这些“麟”基本上都是和《春秋》三传等经典文献所描述的麒麟相貌多少有点相似之处的“怪兽”。在历代众多的麒麟现身事件中,雍正十年巨野县所发生的“李恩”家牛产麟,是典型事件之一。
“李恩”家牛所产之“麟”是真麟吗?此事可否作为麟山产麟的证据呢?
关于“李恩”家牛产麟事件,《清史稿》《世宗皇帝圣训》《世宗皇帝上谕八旗》《世宗皇帝上谕内阁》《山东通志》《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等众多文献均有详略不等的记载。
其中,有两份简短的文献最为关键:一是山东巡抚岳浚上奏皇帝的《恭贺瑞麟表》;二是雍正皇帝关于此事所发布的“上谕”。 《恭贺瑞麟表》主要内容如下:“雍正十年六月十三日,据布政使郑禅宝详称,曹州巨野县民李恩家于本年六月初五日辰时,有牛产生瑞麟。身长一尺八寸,高一尺七寸。麕身牛尾,头含肉角,顶带旋毛,目如水晶,额如白玉。遍身鳞甲,悉系青色。甲缝俱有紫色绒毛,脊背黑毛三节,中节毛皆直竖,前节毛向前,后节毛向后。胯腹蹄腕皆有白毫,尾长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缕。现经绘图,呈送到臣。臣敬阅之下,实深欢忭。”
从《恭贺瑞麟表》对于“李恩”家的牛所生的“麟”的描述看,应该是牛生的一个怪胎,而不是麟。由于自古人们就一直认为,麟为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麒麟的现身是对当朝皇上的一种颂扬。所以,每逢牛生下和麒麟多少有点相似之处的怪胎的时候,地方官会抓住机会向皇帝绘图上表,邀功请赏。其间,往往会掺杂一些造假行为;而皇帝也通常顺水推舟,不做深究,并趁机对朝政表功释咎,笼络人心。这种状况从“李恩”家牛产麟一事的曲折经过和雍正为“李恩”家牛产麟一事所发布的《世宗皇帝上谕八旗》可见一斑。 “李恩”家牛产麟一事充满了一系列谜团:
首先,关于牛生麟的地点,山东巡抚的《恭贺瑞麟表》和雍正皇帝的“上谕”均载明是巨野县李家庄,可巨野县存世的两块雍正年间记载牛生麟的碑石却均载明是巨野县新城保,为什么有这个差别?李家庄属于新城保?可现在在新城村附近并无李家庄。
其次,关于牛生麟的当事人,上述文献和文物,均载明是李恩,可最近我们寻访新城周边李氏族谱,却没有找到在雍正年间有李恩此人。
第三,据一位李姓老人说,雍正年间新城村村民李化东家牛生怪胎,被人禀报给官府。官府逐级上报,结果引起了高度重视。于是官府派人奔赴李家。不料,李家因惧怕怪胎,竟将怪胎打死了。闻听官府要派人来,顿时惊恐万分,为了逃避官府追究,便举家连夜逃往邻近金乡县南苑村亲戚家。也不知道官府是怎样画下所谓“麒麟”像的,他们杜撰了一个“李家庄李恩”的村名和人名,就匆忙报上去了。
这一传说是真还是假?
雍正为“李恩”家牛产麟一事所发布的《世宗皇帝上谕八旗》全文是:“上谕:据山东巡抚岳浚奏报,曹州巨野县李家庄李恩家于本年六月初五日有牛产生瑞麟。麕身牛尾,浑身皆甲,甲缝有紫毫,玉定文顶,光彩烂生,实为盛德瑞征。谨望阙庆贺,伏祈诏付史臣宣示中外等语。朕思山东地方前岁被水,百姓不获宁居。去夏今春,雨复愆期,贫民乏食。朕悉心经昼,遣官发粟,赈恤多方,幸未至于流离失所。即京师去夏今春,晴雨亦不均调,每常地动。而西北两路,不得已用兵征戍,将士等露处于外,备极劳苦。朕心戒惧修省,但知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不敢望嘉祥之诞锡。今闻瑞麟产于东省,因此实增愧悚。该抚奏请,诏付史馆宣示中外,皆属虚文。将朕朝乾夕惕、对越上天之悃忱,晓谕天下,臣民共知之。特谕。”
“上谕”表明,接到山东巡抚的奏报,皇帝立即予以认可,并顺势就近年来在所发生的山东水灾、京师地震和西北征战等事件为朝廷评功摆好或辩解。
类似“李恩”家的牛所生的“麟”,是真麟吗?从科学的观点看,答案应当是否定的。牛产麟是牛产怪胎的一种。俗话说:“牛生麟,猪生象。”表明牛产“麟”这种怪胎,十分常见。牛为什么会生“麟”这种怪胎?原因在于生物基因突变而引起动物胚胎畸形发育。而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很多,例如,遗传、近亲繁殖、误食某类饲料、环境污染、紫外线或X射线辐射、黄曲霉或细菌等化学诱变剂、病毒或细菌侵入体内,等等。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考察,促使我们认识到,麒麟神话和民间传说是麒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起到活跃、扩充和促进麒麟文化的作用,但它们毕竟居于从属地位,不能喧宾夺主,特别是,它们往往会把有关的事实部分沾染上神秘和虚幻的色彩,使人们误以为整个麒麟文化不过是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而已,从而给弘扬麒麟文化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弘扬麒麟文化,十分重要的是:清楚划定事实和神话、传说的界限,让事实归事实,神话归神话,传说归传说。例如,“西狩获麟”是事实、“麟”有其兽是事实、“西狩获麟”逐渐演变为蔚为大观的麒麟文化是事实,麒麟文化融入儒家文化进而成为儒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事实等等;“麟吐玉书”是神话,“孔母梦麟”也是神话等等;麟山产麟是民间传说,李恩家“牛产麟”是地方官员的有意炒作进而演变为民间传说等等。
此外,应当看到,事实、神话、传说三者之间存在渊源关系:秦汉以后,有关麒麟的神话和传说往往奠基于“西狩获麟”事实基础之上。总之,只有事实、神话、传说辨别清楚,各归本位,进而突出事实部分,把整个麒麟文化牢牢奠定在事实基础上,才能避免一股脑儿将麒麟误解为“传说中的动物”、将麒麟文化误认为“虚无缥缈,并无现实价值”。
事实证明,关于“巨野时麒麟降生的地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巨野是麒麟文化诞生的地方”。“西狩获麟”是麒麟文化的源头,而获麟地点在巨野,所以巨野理所当然是麒麟文化诞生的地方。正是从地处大野泽核心地带的巨野,麒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另外,“孔子梦麟而生,遇麟而死”是典型的混淆神话和事实的观点,应予澄清。
2.措施:硬件与软件并举
多年来,弘扬麒麟文化一直受到许多地方政府和学者们的重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麒麟文化的传承和光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关各地政府和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一方面,麒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民俗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十分宝贵的地方性文化资源;另一方面,麒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儒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因此,要十分重视和珍视麒麟文化,再接再厉,下大力气予以弘扬光大。
这里,仅从硬件和软件并举的角度,谈几点意见:
(1)建好、保护好麒麟台。
麒麟台既是“西狩获麟”的历史遗址,又是麒麟文化的核心载体和标志性景点。从其年代久远和影响深远看,它在全中国的名胜古迹中,也是排在前列的,所以,要真正把弘扬麒麟文化做得扎扎实实,无论如何绕不过关乎麒麟文化硬件的一件事,即以麒麟台为中心,规划建设麒麟文化园。首先,既然麒麟台已经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就应当按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法规的要求,全力保护好麒麟台。安排合适的专职人员看护和管理;其次,修缮并合理安放与麒麟冢相关的所有碑石、清理麒麟冢周围的违章建筑物,由麒麟台所在地政府发文严禁新的违章建筑物的出现等;第三,在数年前麒麟文化园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按规格完成麒麟台的修缮工程和配套工程。例如,应尽快改变麒麟台一直是个土堆的现状;建立麒麟文化博物馆;分期完成重建或修缮古代就有的瑞麟寺、圣母殿(追念颜徵在系绂于麟角、孔子诞生的神话)以及麟山等周边景点。
(2)设立麒麟文化研究机构。
麒麟文化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仅靠自发形成的业余文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建立专门的麒麟文化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在编制上可以实行事业编和临时编相结合,面向全国招收人文学科的硕士生和本科生;聘任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和担任特聘研究员。该机构的业务范围是负责麒麟文化及儒学学术研究及有关其他事项:麒麟文化及儒学文献、典籍、历史文物的搜集、 整理、汇编、收藏与展示;麒麟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服务工作;开展麒麟文化及本地地方文化的国际学术会议或高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麒麟文化促进会和麒麟文化研究会的协调联络;负责为干部政德教育提供有关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等。
(3)着力建设麒麟文化研究队伍。
除了组建专职的麒麟文化研究机构外,还应建设一支强大的业余麒麟文化研究队伍。首先,组建麒麟文化促进会。该促进会将是由全国乃至海外热心麒麟文化的政府部门、传媒、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干部、专家、学者、行业从业人员自愿组成、经国家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一家致力于麒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弘扬麒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国家和地方政府战略等。其次,礼遇老一代文史工作者。多年来,热心麒麟文化的有关县市自发形成了一支以退休干部为主体的业余文史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不计报酬、不分昼夜,主动挑起了传承麒麟文化的重担。特别是作为麒麟台所在地的巨野县老一代文史工作者,在中国民协命名“中国麒麟之乡”和“中国麒麟文化研究基地”、《麒麟传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麒麟台(麒麟冢)列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历次申报活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麒麟文化的功臣,理应受到尊敬和礼遇。目前这批人,年事已高,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待遇应当受到关心。礼遇老一代文史工作者,不仅有利于继续发挥老一代文史工作者的余热,而且有利于鼓舞新一代的文史工作者。第三,培养新一代业余文史工作者。这些年来,年轻一代的业余文史工作者队伍正在自发形成。不应让他们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建议有关方面制定政策,从待遇、研究条件和研究环境等方面着手,积极扶持和培养新一代业余文史工作者,加速麒麟文化业余研究队伍的成长、壮大。
(4)实质性推进麒麟文化理论研究。
麒麟文化理论研究是弘扬麒麟文化的软件,更是基础工程。它关系到干部和群众对麒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关系到麒麟文化的落地生根和传承,必须扎扎实实做好。首先,应该依靠本地文史工作者,并争取学界专家的支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讲清楚麒麟文化的内涵、准确而响亮地概括出麒麟精神;在厘清麒麟形态演变轨迹的基础上,确定麒麟的标准像;梳理麒麟文化诞生和演变的历史线索,整理出版麒麟文化文献选编;论述麒麟文化与儒学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阐发麒麟文化的现代价值;麒麟文化的域外传播研究;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等麒麟文化的国别研究;麒麟文化与水浒文化的关系研究;麒麟文化的地域比较研究、中外比较研究,以及麒麟文化和龙文化、凤文化等相近吉祥文化的比较研究等等。其次,建议修订再版前几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麒麟文化”丛书。第三,筹备召开高规格的全国麒麟文化学术研讨会。多方联系各地有关专家,经过充分的准备,力争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以期达到以下几项目标:麒麟文化研究有实质性进展;带动基层麒麟文化研究队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国各地传承麒麟文化的先进单位相互交流经验等。
(5)发展麒麟文化经济。
实行弘扬麒麟文化和经济建设相结合,不仅有利于经济建设,而且也有利于麒麟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地方政府应适时制定发展麒麟文化经济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定期召开一定规模的麒麟经济论坛,邀请省内外乃至海内外企业家,共商发展麒麟经济大计;充分发挥麒麟文化的知名品牌作用,通过试点,不仅逐步形成专门生产麒麟产品的企业,而且让各行各业的传统产品也尽可能地与麒麟品牌关联起来;加快麒麟文化园及其周边景点建设,及时和省市文旅领导部门以及曲阜文旅部门对接,早日把麒麟文化园和金山、麟山连成一线、构成“麒麟文化之旅”,以及把山东原有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路线延展为“一山、一水、一麒麟、一圣人”黄金旅游路线的设想付诸实施。
(6)繁荣麒麟文化文学创作。
文学艺术既是文化的内容,也是文化传播的利器。如果能把麒麟文化更快、更多、更好地通过戏剧、歌舞、影视、小说、故事、动画和漫画等文学艺术形式呈现出来,麒麟文化一定会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例如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东巨野的《麒麟传说》、享誉海内外的广东东莞和广州市黄阁镇编排的麒麟舞、福建三明市和广东惠州市经常举办的麒麟文化艺术节等,都是成功的范例。目前,全国各地可用于弘扬麒麟文化的文学艺术人才很多,关键是如何把这部分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把他们用好。 弘扬麒麟文化任重道远,尚需我辈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马来平,山东巨野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科普创作荣誉理事长,2012年——2020年任山东省政府参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