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知识产权运用合作更趋活跃 府院协作构建大保护格局_甘肃省_知识产权_司法

图为2021年4月20日,学生在知识产权横幅上留言签名。(资料图) 史静静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6日电 (崔琳)26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法院202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披露,时下,甘肃技术合同纠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数量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加,体现了知识产权运用、合作更趋活跃。

与此同时,不正当竞争案件数量亦有大幅度增加,反映了权利主体维护自身品牌、商誉的意识不断增强,司法保护社会效果明显。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尹秉文介绍说,2022年以来,甘肃省各级法院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将保护知识产权与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同部署、共推进,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为该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其间,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中的作用;陇南中院与当地市场监管局签署了《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备忘录》和《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的备忘录》;天水、武威等市州中院也与当地市场监管局、司法局、海关等部门联动,签订各类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推动府院联动形成合力,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法院系统持续加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司法保护,持续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促进形成保护创新、激励创新的市场法治环境,更先后在兰州留学生创业园等五家企业挂牌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如:田某某、白银某百货公司与中国黄金珠宝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中,法院认为,无论是作为企业名称的“中国黄金”,还是案涉商标,经过长久、持续的宣传和使用,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田某某在其使用的标识中突出使用“中国黄金珠宝”,并非是对地名和商品通用名称的正当性使用,构成侵权。该案保护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针对核心关键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甘肃省法院系统主动对接“兰白两区”,走访省内“专精特新”企业30余家,为企业专利保护提供司法指导。

此外,甘肃省法院系统在加强传统文化、中医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以打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为目标,保持植物新品种权案件审判优势、深耕地理标志和非遗文化保护、促进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步开展专题调研,就“岷县当归”“陇西黄芪”“平凉金果”等地理标志产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保护提出意见建议,助力“甘味”品牌发展壮大。(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