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污染及其防护_污染_放射性_照射

从污染源的属性上来看,环境污染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物理污染,从字面上理解指的就是和化学物质无关的污染,包括光线、噪音、电磁波等等方面。物理性污染程度是由声、光、热、电等在环境中的量决定的,其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分支学科有: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等。

常见的物理性污染物如光污染、噪声、电磁辐射(紫外线、微波)、电离辐射(各种放射性物质)等。在部队平时及战时环境中物理性污染因素相当常见。

一、光污染

光污染是现代社会产生的过量的或不适当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现象。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有时人们按光的波长分为红外光污染、紫外光污染、激光污染及可见光污染等。

⒈ 白色光亮污染

现代不少建筑物采用大块镜面或铝合金装饰门面,有的甚至整个建筑物会用这种镜面装潢。也有一些建筑物采用钢化玻璃、釉面砖墙、铝合金板、磨光花岗岩、大理石和高级涂料装饰,明亮亮、白花花眩眼逼人。据测定,白色的粉刷面光反射系数为69-80%,而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达82-90%;比绿色草地、森林、深色或毛面砖石装修的建筑物的反射系数大10倍左右、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

专家们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眼角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引起视力的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0%--48%。同时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⒉ 人工白昼污染

当夜幕降临后,酒店、商场的广告牌、霓虹灯使人眼花缭乱。一些建筑工地灯火通明,光直冲云霄、亮如白昼,人工白昼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由于强光反射,可把附近的居室照得如同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使人夜晚难以入睡,打乱了正常的生物节律,致使精神不振,白天上班工作效率低下,还时常会出现安全方面的事故。据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人工白昼影响健康,84%的人认为影响睡眠,同时也使昆虫、鸟类的生殖遭受干扰。

展开全文

⒊ 彩光污染

彩光活动灯、荧光灯以及各种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据测定,黑光灯可产生波长为250-320纳米的紫外线,其强度远远高于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期沐浴在这种黑光灯下,会加速皮肤老化,还会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诸如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乏力、失眠等。

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体的生理机能,还会影响到人的心理。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引起倦怠无力、头晕、性欲减退、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疾病。

⒋ 眩光污染

汽车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大灯,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会造成眩光。某些工作场所,例如火车站和机场以及自动化企业的中央控制室,过多和过分复杂的信号灯系统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视觉敏锐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焊枪所产生的强光,若无适当的防护措施,也会伤害人的眼睛。长期在强光条件下工作的工人(如冶炼工、熔烧工、吹玻璃工等)也会由于强光而使眼睛受害。

⒌ 视觉污染

指的是城市环境中杂乱的视觉环境。例如城市街道两侧杂乱的电线、电话线、杂乱不堪的垃圾废物、乱七八糟的货摊和五颜六色的广告招贴等。

⒍ 激光污染

也是光污染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激光具有方向性好、能量集中、颜色纯等特点,而且激光通过人眼晶状体的聚焦作用后,到达眼底时的光强度可增大几百至几万倍,所以激光对人眼有较大的伤害作用。激光光谱的一部分属于紫外和红外范围,会伤害眼结膜、虹膜和晶状体。功率很大的激光能危害人体深层组织和神经系统。

近年来,激光在医学、生物学、环境监测、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以及工业等多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激光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⒎ 红外线污染

红外线近年来在军事、人造卫星以及工业、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红外线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

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只是13000埃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波长大于14000埃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波长19000埃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混浊、白斑)。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⒏ 紫外线污染

紫外线最早是应用于消毒以及某些工艺流程。近年来它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用于人造卫星对地面的探测。紫外线的效应按其波长而有不同,波长为1000~1900埃的真空紫外部分,可被空气和水吸收;波长为1900~3000埃的远紫外部分,大部分可被生物分子强烈吸收;波长为3000~3300埃的近紫外部分,可被某些生物分子吸收。

紫外线对人体主要是伤害眼角膜和皮肤。造成角膜损伤的紫外线主要为2500~3050埃部分,而其中波长为2880埃的作用最强。角膜多次暴露于紫外线,并不增加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紫外线对角膜的伤害作用表现为一种叫做畏光眼炎的极痛的角膜白斑伤害。除了剧痛外,还导致流泪、眼睑痉挛、眼结膜充血和睫状肌抽搐。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作用主要是引起红斑和小水疱,严重时会使表皮坏死和脱皮。人体胸、腹、背部皮肤对紫外线最敏感,其次是前额、肩和臀部,再次为脚掌和手背。不同波长紫外线对皮肤的效应是不同的,波长2800~3200埃和2500~2600埃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效应最强。

防治措施

光污染虽未被列入环境防治范畴,但它的危害显而易见,并在日益加重和蔓延。因此,人们在生活中应注意,防止各种光污染对健康的危害,避免过长时间接触污染。

防治光污染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⑴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件等,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

⑵ 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⑶ 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光污染的防护镜有反射型防护镜、吸收型防护镜、反射-吸收型防护镜、爆炸型防护镜、光化学反应型防护镜、光电型防护镜、变色微晶玻璃型防护镜等类型。

⑷ 光线照射角度的控制:

① 工地周边设置大型罩式镝灯,随施工进度的不同随时调整灯罩返光角度,保证强光线不射出工地外。施工工作面设置的碘钨灯照射方向始终朝向工地内侧。统一施工现场照明灯具的规格,使用之前配备定向灯罩,使夜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照明灯采用节能灯。

② 闪光对焊机、电焊机等机械作业时,必须设置遮光罩棚。

③ 工作面设置挡光彩条布或者密目网遮挡, 防止夜间施工灯光溢出施工场地范围以外,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二、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指人工辐射源造成的污染,如核武器试验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排出的核废料。另外,医用、工业用、科学部门用的X射线源及放射性物质镭、钴、发光涂料、电视机显像管等,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⒈ 对大气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后,对人产生的辐射伤害通常有三种方式:

⑴ 浸没照射:人体浸没在有放射性污染的空气中,全身的皮肤会受到外照射。

⑵ 吸入照射:吸入有放射性的气体,会使全身或甲状腺、肺等器官受到内照射。

⑶ 沉降照射:指沉积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产生的照射。

如放射性物质放出γ射线的外照射或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人体内产生的内照射。沉降照射的剂量一般比浸没照射和吸入照射的剂量小,但有害作用持续时间长。

⒉对水体的污染

核试验的沉降物会造成全球地表水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提高。核企业排放的放射性废水,以及冲刷放射性污染物的用水,容易造成附近水域的放射性污染。

地下水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有:放射性废水直接注入地下含水层、放射性废水排往地面渗透池、放射性废物埋入地下等。

地下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也可以迁移和扩散到地表水中,造成地表水的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饮水水质,并且污染水生生物和土壤,又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⒊对土壤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如放射性废水排放到地面上,放射性固体废物埋藏到地下,核企业发生的放射性排放事故等,都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的严重污染。

⒋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主要是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是核试验与核工业,如核电站以及放射性矿物的开采、提炼、储存、运输。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⑴ 核电站(包括其他核企业)一般应选址在周围人口密度较低,气象和水文条件有利于废水和废气扩散稀释,以及地震强度较低的地区,以保证在正常运行和出现事故时,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最低。

⑵ 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选型要考虑废物产生量和运行安全。

⑶ 废气和废水需作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放射性元素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含有α射线的废物和放射强度大的废物要进行最终处置和永久贮存。

⑷ 在核企业周围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区建立监测机构。

三、电磁波污染

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源可分为天然和人为的两大类。

⒈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由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如雷电,除了可能对电器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还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范围内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其他如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这些电磁干扰对通讯的破坏特别严重。

⒉ 人为的电磁波污染主要有:

⑴ 脉冲放电。如切断大功率电流电路产生的火花放电,会伴随产生很强的电磁波。

⑵ 功频交变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附近的电磁场。

⑶ 射频电磁辐射。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它的特点是频率范围广,影响区域大,已成为电磁污染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电磁波的频率超过10万赫兹时,就会对人体构成潜在威胁。由于它无色、无味、无形,它的危害性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假如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就会大面积杀伤(甚至杀死)人体细胞。电磁波还会影响和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变异,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生态平衡出现紊乱,自主神经失调。

但也有学者认为,高频电磁辐射,如γ射线,Χ射线(来源于宇宙射线和原子辐射)的能量很大(E=hν,其中ν为电磁波的频率),可以破坏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甚至会损伤生物体内的 DNA,引起肿瘤和白血病。但由家用电器和高压电缆产生的电磁场频率非常低,没有足够的能量破坏化学键,只能引起分子振荡,使生物组织发热。正常情况下,这种电磁场产生的感应电流强度比人体中自然存在的电流强度还低,不足以对人构成威胁。

居室中的辐射源如电视、冰箱、空调、电脑、吹风机、搅拌器等,其中大型的家用电器均有屏蔽电磁场的保护壳,影响不大。其他电器如手机,包括室外的变电室、高压输电线、电缆、无线电波、微波等,它们携带的能量均低于γ射线和Χ射线,也不会给人体造成大的伤害。

四、物理污染的综合防治

怎样发现并避免物理污染呢?专家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几乎所有的物理污染都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出来的。

⒈ 视角污染及防治

在家装中如果您的家居环境颜色太多,太杂乱的话会使人看起来不舒服。很多人都将白色作为居室里的万能颜色,殊不知这大受欢迎的白色可是视觉污染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白色如果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产生比较强的眩光,类似于人在雪地里时间长了会产生雪盲。白色的使用如果不得当或者面积很大会给人的视觉产生一种盲点。

专家建议,不要滥用白色,可以试着多使用比较柔和的颜色,像粉红、米色等。至于那些鲜艳明快的颜色可以作为点缀,因为这些颜色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等问题。

⒉ 听觉污染及防治

很多设计师建议将居室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娱乐区,专门供人们聊天、听音乐、欣赏电视节目;而休息区当然就是用来睡觉。

各功能区之间的划分越清晰,之间的影响就越小,但是很多房屋户型尤其是小户型娱乐区和休息区靠得实在太近,这就需要我们在功能区之间的墙上做文章。比较常见的有这么几种,墙体的软包处理,在墙上涂抹隔音材料使用微孔铝板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阻隔噪音。

⒊ 触觉污染及防治

触觉污染带来的可能会是直接的人身伤害。在装修和选择家具时一定注意避免过多地出

现棱角太突出的情况,比如家具的把手不能太锋利,少选择线条过于硬朗的家具等等。在喷涂墙面的时候,一般的不宜搞得太粗糙,这样人在接触它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人体的一些伤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