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岳飞常说的“直达黄龙”的“黄龙”是哪里是金朝首都吗
- 古代河北人对辽金有认同还是对宋有认同河北被辽金共统治多少年
- 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收回北宋的领土吗
- 绍兴十年岳飞第四次北伐内幕
岳飞常说的“直达黄龙”的“黄龙”是哪里是金朝首都吗
这段话出自《宋史》的“岳飞传”,其中相关的段落原文是“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其历史背景是岳飞激励属下将士抗金。
按照《宋史》中相关段落的本意不能看出,这里所说的“黄龙府”,本意是指金国的巢穴,其实这是出自宋朝人对金国政治地理的一种岐误理解,以为金国的都城名字叫作黄龙府,也就是把金国的都城错称为黄龙府。现代有研究者认为,宋史中出现的这个“黄龙府”,实际上指的是金国的燕京(今北京)。
而金国境内其实另有一处真的叫作黄龙府的地方,即位于今天吉林省的农安县,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起兵后,夺取辽国的黄龙府之战,曾是金国开国时的著名战役。不过,黄龙府历史上从来没有当过金国的都城,所以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的黄龙府,并不是这处地处偏远的真正的黄龙府。
古代河北人对辽金有认同还是对宋有认同河北被辽金共统治多少年
我是河北邯郸人,属于冀南,我们这儿的人都认可大宋,即使到了南宋,这里虽然论陷为金国的占领区,但爱国名将岳飞就在我的家乡河北磁县多次抗击金辽,并写下满江红,其中的贺兰山就在磁县境内。自古燕赵多豪杰,尤其是赵国古都邯郸,三千多年未改名字,是真正的汉民族,所以,我们认可大宋!
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收回北宋的领土吗
答:在宋金战争史上,一桩常惹争议的军事话题,就是“岳飞能否收复河山”。
对这个话题,几百年后的清朝康熙皇帝玄烨,都曾凑了把热闹。在康熙看来:当时金国实力强大,哪怕岳飞打赢了几仗,也无法改变双方实力对比。所以对“岳飞收复河山”这事儿,康熙表示“朕实不信也。”这一番“高论”,今天还被某些“专家”奉若至宝,用来给“臣构”“油炸桧”之流贴金。但如果细细复盘历史的话,就知康熙这番言论,其实错得离谱。
首先,不管康熙信不信,在岳家军取得一系列北伐胜利后,金人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是一幅“后世历史票友”难以想象的样子:曾经“搜山检海捉赵构”的金国悍将金兀术,此时却着急忙慌把家属撤到黄河以北,他的部下也是纷纷效仿,乌陵思谋、韩常等“金国名将”甚至早就串通好了:只要岳飞打来,大家不要乱动,麻溜缴械投降。甚至在燕京地区,金人也正忙着把抢来的财宝北运,各个一幅“跑路”的样子。
此情此景,也正如亲眼目睹了当时金兵“虏已厌兵”场景的南宋使臣洪皓,那一句精准概括: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曾经“满万不可战”的“大金国”,此时就是一幅伤亡惨重人心惶惶的模样,“怕岳飞”更怕到哆嗦,眼看就要土崩瓦解。
那么,会不会是当时金人有意释放烟雾弹,打算引诱岳飞北进,再给岳飞打一场围歼战呢?这事儿,可以先看看在这之前,“满万不可敌”的金军到底经历了什么。自从绍兴十年五月,金军撕毁协议悍然南侵后,接下来的数月厮杀里,金军连吃败仗。特别是金兀术亲自统帅的金军精锐,更是先在顺昌被刘琦揍,然后又在郾城、颖昌等地被岳飞痛打,单是颖昌之战,岳飞的岳家军就杀敌五千多人,俘敌两千多人,缴获金军战马两千多匹。
这种烈度的大战,也给金军带来了惨重伤亡,特别是以往金军的王牌铁浮图和拐子马,更在几场大战后损失殆尽。一向狂傲的金兀术本人都痛哭说“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完矣”。颖昌之战后,不甘心失败的金兀术大肆签军,谁知却根本签不来几个兵,只得哀叹“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在绍兴十年的北伐,并非是突发行动。相反南宋的一批能臣,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赵鼎等良臣的苦心经营下,南宋早已囤积了充足钱粮,专用于抗金战事。所以在绍兴十年至十一年战事最激烈时,南宋非但不缺粮,反而还调拨大量钱粮赈济百姓,用以安定民心。
金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却比战场上的惨败还要窘迫。早在“臣构”初登基,南宋抗金处于全面劣势的南宋建炎年间时,金国元帅完颜杲就曾在遗书里忧虑说:经济生产严重落后的金国,很难支持长期的战事。一旦南宋自己不再作死,任用良将认真打,那真是“复故土如反掌耳”。岳飞郾城、颖昌两次大捷后,金军乱作一团的景象,早就被他“言中”。
而当岳飞在投降派的阻挠下含恨班师,而后又含冤入狱后。胆子又肥了的金国,也想着来一顿反扑,但哪怕岳飞已不在战场,金军的表现仍旧严重不给力。绍兴十一年九月,当岳飞凄然入狱时,陕西战场上,金军数万大军正被南宋吴璘部包围在蜡家口,如果不是“臣构”求和心切,严令宋军后撤,金军几乎就要全军覆没。不久后金兀术亲自带兵南侵,虽然打到六合,却又陷入到进退两难绝境里,如果不是“臣构”慌忙求和,以金兀术自己的叹息说,金军“无一人一骑得回也”。
岳飞不在的时候,金军都成了这幅熊样,回到岳飞豪言“直捣黄龙”,岳家军气势高涨的绍兴十年中原战场上,金军若想反扑?那真是嫌自己命长。
综合说来,绍兴十年的岳飞北伐战事里,民族英雄岳飞以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为南宋打出了最佳的光复山河时机,可惜,却被“臣构”“油炸桧”这一对私心自用的奸帝奸臣,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的昏聩操作葬送。
了解了这一切,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绍兴和议》后,“油炸桧”等人会大肆禁书,烧毁大量与岳飞有关的战场资料,岳飞去世二十年后,金军还流传着“岳飞不死,大金灭矣”的说法。为什么岳飞蒙冤六十年后,金国皇帝的诏书依然称岳飞“威名战功暴于南北”。我们因为也能明白,为什么某些试图写书为“油炸桧”翻案的“精英”“大领导”,一冒头就会遭到全国人民的痛骂。这其中的道理,正如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岳飞的评价。
“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坏人永远为后人所唾弃”。
参考资料:《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宋史》《金佗粹编》《三朝北盟会编》《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两宋为何大肆禁书》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绍兴十年岳飞第四次北伐内幕
《绍兴十年岳飞第四次北伐的内幕》
绍兴十年五月,金朝下诏给兀朮的都元帅府,要他“兴师问罪,收复疆土”,并且要复取河南、陕西之地。金军分四路南下,聂黎贝堇出山东,李成犯河南,左监军撒离喝自河中趋陕西,都元帅兀朮率兵自黎阳趋汴京。
兀朮率领孔彦舟、郦琼等人,以精兵十余万人去攻打开封,东京留守孟庾望风迎降;李成攻打洛阳,南宋权西京留守李利用弃城逃跑;此前曾任归德府知府的葛王完颜褎,这时仍被金朝委以旧任,当他率领数千骑前往归德上任时,南宋南京留守路允迪投降。
绍兴十年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城下,顺昌告急。宋高宗命岳飞发兵救援。 让岳飞出兵陈蔡牵制,同时快速支援顺昌府。
此时的岳家军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本部军马东进援救顺昌,同时岳飞率岳家军开始北伐。驰援顺昌的张宪、姚政部在半路大败韩常所率企图与金兀术合围顺昌的金军。张姚部未至顺昌时,刘锜已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
顺昌战役期间正充任顺昌府通判的汪若海,在事后写信给南宋一位高级官员,大意是说:“刘锜所统不过两万人,又只用其中的五千人出战,而终能打败敌人的大军。现今诸大将军所统之兵均多于刘锜,若乘刘锜战胜之后,士气百倍之际,诸路并进,兀朮之兵即可一举而破,此断非难事,只可惜把机会错过了!”
《宋史》记载:“十年,金人攻拱、亳,刘锜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飞乃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又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岳飞终于又等来了一次实现理想的机会。
正当岳飞举兵北上时,西线金军进攻受阻,东线顺昌解围,然而在此局势稍有稳定之时,高宗便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撤军诏命。本来说好了的“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的约定转瞬变卦,令岳飞猝不及防,可见高宗反复无常朝令夕改。
李若虚赶到鄂州,岳飞已率军离开鄂州。
六月下旬,李若虚赶到德安府(湖北安陆),向岳飞传达了高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诏命,岳飞认为这是乱命,不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02)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谋略,李若虚素来力主抗金,他被岳飞说服后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并且上奏朝廷替岳飞请命。
随后,岳家军利用有限的时间向北快速推进。在6月23日以前基本上是高速行军,6月23日已经到了许陈蔡边境,接下来的时间岳家军开始全面进入河南腹地。
岳家军先后攻占颖昌、郾城等地,(6月20日拿下颖昌)并且把战况上奏高宗。高宗回复道:“览卿奏,克复颖昌,已离蔡州,向北措置。大帅身先士卒,忠义许国,深所嘉叹。然须过为计虑,虏怀虿毒,恐至高秋马肥,不测豕突,当使许蔡遗民前期保聚。大军进退之宜,轻重缓急,尽以委卿,朕不从中御也。初三日。(7月3日)”此前高宗令岳飞“占稳自固,同为进止”,“审料事机,择利进退,全军为上,不妨图贼,又不堕彼奸计也。”可见高宗对北伐仍心存顾虑蛇鼠两端。以高宗当时的心理,对于诸将的战力还没那么自信,刘锜在顺昌首挫敌锋后,高宗还坦言“顾小敌之坚,深轸北顾之念”,其惧败心理可见一斑。
此前岳家军多路出击占领了多个城市,6月13日牛皋的左军在京西路打败金军,威胁汝州。
6月19日,在离颍昌府四十宋里的地方,前军统制张宪指挥傅选等将击溃金国汉人万夫长韩常所部。张宪追击并在第二天夺取颍昌府城。6月20日,张宪和姚政率前军与游奕军攻下蔡州,岳飞委派马羽镇守蔡州。张宪留董先的踏白军和姚政的游奕军守颍昌府城,自己会同牛皋、徐庆等军,东进淮宁府。6月23日,岳家军统领孙显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破裴满千夫长所部。6月24日中午,在淮宁府城外十五宋里,岳家军击败金骑三千多人。又追击到城外几宋里的地方击破金方翟将军的列阵,占淮宁府城。金将王太保等人被俘。6月20日拿下颖昌和6月24日拿下淮宁这两个开封的重要支撑点,此举意味着可以随时和两百里外的开封金军主力展开会战。
6月25日上午,韩常企图夺回颍昌府城,和女真邪也孛堇率六千余骑回攻踏白军和游奕军,被击败。至此,保卫开封府的三个金军战略要点,几天之内就被岳家军拔除了两个。而剩下一个南京应天府,是张俊的行营中护军的战区,按《金史》记载金军在此地获胜数次。
另一方面,6月15日王贵所部将官杨成等击败金军万夫长漫独化率领的五千余骑,攻克郑州。6月29日,刘政在开封府中牟县夜袭漫独化的营寨,基本消灭了这股金军,夺得三百五十多匹战马。7月1日,在离河南府城六十宋里外扎营的中军副统制郝晸,击败了金河南知府李成所部。第二天攻占了西京河南府。
岳飞向高宗汇报军情,并恳求高宗派军策应。对此高宗回复到:“览卿奏,知已遣兵下郑州,自许陈蔡一带,形势皆为我有(有利)。又大军去贼寨只百余里,想卿忠义许国之心,必期殄灭残虏(残败的敌人),嘉叹无已。然贼计素挟狙诈,虽其奸谋不能出卿所料,更在明斥堠,谨间谍,乘机择利,必保完全。兵事难以隃度,迟速进退,朕专付之卿也。已差中使劳卿一军,未到间,卿有所欲,前期奏来。入觐无早晚,但军事可以委之僚属,即便就途。遣此亲札,想宜体悉。(此前李若虚返朝后,将岳飞欲觐见高宗解释违旨北伐必要性的信札交给了高宗。)”高宗此次并没有提及派其它各部宋军策应岳飞,可见他对北伐能否成功心存疑虑。
岳飞在7月5日上奏报告梁兴、董荣、赵俊、乔握坚等部的胜利:“臣契勘金贼近累败衄,其虏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惟是贼众尚徘徊于京城南壁一带,近却发八千人过河北。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机,乃金贼必亡之日,若不乘势殄灭,恐贻后患。伏望速降指挥,令诸路之兵火急并进,庶几早见成功。”岳飞苦苦哀求,然而这个时候其它各路宋军已被秦桧撤回,岳飞此奏报发出后,十余天竟见不到朝廷发一兵一卒来策应岳家军的进攻,岳家军孤军突出于前沿。
北伐初期,岳家军接连打了一系列的胜仗,收复失地甚广,为其他各路宋军望尘莫及,但是占地甚广却造成了兵力分散,又成为严重的军事弱点。在得不到友军配合的情况下,随着光复地区的日益扩大,岳家军不仅要继续完成战斗任务,还要奉命“分拨兵将,严为守备”广大新收复地区,因此,兵力分散、兵员不足的问题也就日益突显。
面对孤军深入、兵力分散、得不到友军配合的不利形势,岳家军只有缩短战线,才能集中兵力御敌。于是参与北伐的岳家军各部不得不控制正面推进距离,并尽量集结、相互靠拢。收拢分散的兵力,同时岳飞修书刘錡派兵增援。
兀朮注意到了自己防线中路的动态,就开始集中兵力打击岳家军。此时的金兀术看准了时机,集中兵力进攻岳飞率少量部队所驻的郾城。
绍兴十年七月初,金国都元帅兀术探知岳飞孤军深入并亲驻郾城,且郾城驻军不多的情况,于是就指挥经过休整的金国军队主力,并会同由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人所率领的援军,倾巢而出,直扑郾城。
金兀术满以为以多胜少胜劵在握,然而出乎金兀术预料的是,他的歼敌计划破灭了。
此战岳家军大破铁浮图,战役于七月八日结束。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七月十八日,岳飞率岳家军再次与兀术所部在朱仙镇遭遇,岳家军以少胜多,以背嵬军为兵锋,击溃金军。
对于郾城大捷,《宋史·岳飞传》记载:“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郾城之战),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
战后朝廷敕岳家军犒赏诏:“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
岳家军是在“平原旷野”里孤军作战,在没有友军的配合下去得了如此的胜利实属不易。
早在绍兴十年六月的中下旬,岳飞曾向李若虚说过,他盱衡战争的全局,认为东起淮上,西至川陕的各路宋军如果部署得妥善,他的这支岳家军即可毫无顾虑地勇往直前,敌人就可“不日授首”;但如单纯靠岳家军孤军深入,而“他将不相为援”,则战争前途就非常值得忧虑。
所以岳飞才会紧急呼吁:“伏望速赐指挥,令诸路之兵火速并进,庶几早见成功。取进止。”
而此时做为策应的张俊军已经撤退。
宋史记载:九年冬,金复渝盟,再破河南,图顺昌府,命俊策应刘锜。俊督军渡江,金人引退。继而金人三路都统自东、南两京分道来侵,抵亳州北渡河,俊收宿、亳诸军击之,尽复卫真、鹿邑等地,师还。十年,郦琼在亳州,俊以大军至城父,都统制王德下符离,乘胜趋亳与俊合。俊引军入城,金人弃城遁,父老列香花迎俊,遂复亳州,留统制宋超守之。俊引军还寿春,进少师,封济国公。
岳飞得不到友军的策应原因见于宋史,《宋史》记载:“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高宗和秦桧命令张杨两军后撤,无疑是对北伐釜底抽薪,致岳家军于孤军深入的境地,此后高宗看到岳家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后才有反悔之意,然而一切都晚了。
后来的绍兴十一年二月,当曾被岳家军扁得满地找牙的金军再次进犯淮西之时,宋高宗颇不以为然地说:『中外议论纷然,以敌逼江为忧,殊不知今日之势与建炎不同。建炎之间,我军皆退保江南。杜充书生,遣偏将轻与敌战,故敌得乘间猖撅。今韩世忠屯淮东,刘锜屯淮西,岳飞屯上流,张俊方自建康进兵,前渡江窥敌,则我兵皆乘其后。今虚镇江一路,以檄呼敌渡江,亦不敢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
在绍兴十一年宋高宗如此自信的原因就是来源于绍兴十年岳飞北伐所取得的战略优势,他也看到了各军相互配合的战略意义,然而此前绍兴十年岳飞第四次北伐时的高宗却听信秦桧的谗言,将策应岳飞的部队后撤,导致岳家军孤军深入,若不是岳飞指挥有方,岳家军战力超强,岳家军也难免陷入灭顶之灾!
好在岳飞的“连结河朔”策略业已成型, 抗金义军首领梁兴的报告递到岳飞的宣抚司,说:“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父老百姓们也都争先恐后地牵牛挽车,“以馈义军”。金朝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 岳飞的旧部和原来的同事梁兴和王彦所部的四十万抗金义军已在金军后方集结完毕,正准备与岳飞南北夹击金军,兀术自知不妙,开始向关外回撤。正在胜利在望之时,就是因为昏君奸臣在背后做祟,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只好回撤,大好时机就这样错失了。岳 飞的 “连结河朔”战略实施的结果就是金军陷入南宋军队和北方汉人所形成的汪洋大海中淹死。在这一行动初见成效之时,兀术就已经怕的要死,并迅速将兵力向关外逃窜,以逃避灭亡的命运。如果不是秦桧鼓动高宗发十二块金牌令岳飞撤军掣肘,还有一书生唤兀术慢走,他对兀术言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岳飞被迫回撤,导致金人兵不血刃的重新占领汴京,南宋因此坐失收复失地的梦想!否则中原可失而复得。
而之前岳家军以少胜多大胜金兵,先后取得了郾城大捷和颖昌大捷。随后攻占西京洛阳,收复巩县。
岳飞在巩县祭拜皇陵后,责令地方官对陵区进行修缮,随后出兵郑州,一路过关斩将,到达开封府的朱仙镇,一举击溃遭遇的金军余部,取得了朱仙镇大捷。岳黑们说此役不存在,然而史料昭昭,无论正史和野史,对此役都有明确的记载。《宋史》记载:“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除宋史外,其它如《皇宋十朝纲要》、《中兴大事记》、《大金国志》卷11、《文献通考·輿地一》也都有详细的记载。《要录.137卷.中兴遗史》记载:“岳飞胜于郾城乘胜逐北兵至朱仙镇据京东45里矣“。可见岳家军直逼东京开封。正当收复故都在际,金国元帅兀术已经渡过黄河北逃时,南宋朝廷却连下十二道停战金牌,将岳飞召回。
《岳侯传》记载:“有探骑报曰:‘夜来三更,兀术并韩常将军等人马起寨退走,前去汴京。’侯欲乘势追赶,遂申奏朝廷曰:‘臣闻汉有韩信,项羽授首;蜀有诸葛,先主复兴。臣虽不才,窃望比此。乞与陛下深入虏境,复取旧疆,报前日之耻。伏望陛下察臣肝胆,表臣精忠。竭力以报,臣之愿也’。”
《宋史》记载“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秦桧唆使他的亲信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会编》卷207《岳侯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壬戌注。)此时的秦桧又开始发挥他的金国救火队的作用,他曾经三次挽救金军不致于败亡!
高宗听信秦桧的谗言,十二道金牌调岳飞班师,(《岳侯传》中有十二道诏书的记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37卷载:“壬戌,是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郾城班师,飞既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宋史》也明确记载:“(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在7月17日,岳飞陆续接到了十二道金牌。岳飞心有不甘,无奈之下,他写奏章给高宗陈述利害,并且惋惜不已:“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衂。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高宗在收到岳飞的诏奏后,方知前线形势已经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高宗开始回心转意,并且回复岳飞意欲恢复北伐。他在给岳飞的御札中写到:
“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釁,亦须声援相及。杨沂中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卿可照知。遣此亲札,谅宜体悉。”
从军书传送的时程看,按照临安到前线需十日左右。所以说,金牌发出日期应在7月7日左右。而岳飞《乞止班师诏奏略》在7月18日发出,到高宗手里的时间应该在7月28日。而岳飞在7月20日奉诏撤军,就是说高宗反悔后重新支持北伐已经是马后炮。岳飞是在权衡利害后痛下撤军决心的,因为十二块金牌非比寻常,抗旨不遵是要杀头的,况且此前已经有过一次抗旨强行北伐的举动,所以出于无奈,岳飞只好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撤军的命令。而《乞止班师诏奏略》的奏章名称是后人给加上的,从实际内容看,没有一丁点乞求停止班师的内容,而是通过惋惜的口吻委婉的道出了撤军令的不合时宜,可见岳飞的情商并不像岳黑们所想像的那样不知深浅。
在7月7日给岳飞下了十二道撤军金牌后,高宗才陆续接到岳飞的报捷奏章。高兴之余,他把撤军令抛到了脑后,接连给岳飞发出了赞同继续北伐的御札。
“览卿七月五日及八日两奏,闻虏并兵东京,及贼酋率众侵犯,已获胜捷。卿以忠义之气,独当强敌,志在殄灭贼众,朕心深所倾属。已遣杨沂中悉军起发,自宿亳前去牵制,闻刘锜亦已进至项城。卿当审料事机,择利进退,全军为上,不妨图贼,又不堕彼奸计也。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览卿奏,八日之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首领,实为隽功。然大敌在近,卿以一军,独与决战,忠义所奋,神明助之,再三嘉叹,不忘于怀。比已遣杨沂中全军自宿泗前去,韩世忠亦出兵东向。卿料敌素无遗策,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仍于刘锜相约同之。屡已谕卿,不从中御,军前凡有所须,一一奏来。七月廿二日。”(杨沂中7月25日出兵,而岳飞早在20日就已经撤回,高宗此举属于马后炮。)
”览卿奏,兀术见聚兵对垒,卿欲乘时破灭渠魁。备见忠义之气,通于神明,却敌兴邦,唯卿是赖。已令张俊自淮西,韩世忠自京东,择利并进。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杨珪自虏中逃归,有所见事宜,今录本付卿,亦欲一知也。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得卿奏,提兵在道,暑行劳勩,朕念之不忘。狂虏尚在近景,今已入秋,预当严备,以防豕突。蔡颖旧隶京西,今专付卿措置,当分兵将屯守防捍,并谋绝其粮道,使虏有腹背之顾。在卿方略,随宜处画。朕久欲与卿相见,事毕,轻骑一来为佳。余侯面议。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这些御札是高宗得知郾城大捷之后发出的。此时高宗精神大振,欲调遣诸军配合岳飞作战,比较之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高宗此时则言“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这等转变是何等的令人振奋,但也如王曾瑜对于御札行文时程的估计,这几道御札递到岳飞手里时,岳飞早已班师多日了。
从振奋起高宗情绪的郾城之战的7月8日、10日、13日的骑兵战斗来看,岳家军不但英勇善战更重要的是那股霸气,根本就不畏惧以少打多,不但有这种霸气,还能在不利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随着背嵬骑的崛起,女真骑兵已不再是战场的支配力量。
因此高宗在得知岳飞返回鄂州便装进京觐见他时,他仍抱着一丝希望让岳飞率军重返战场。
“比闻卿已趣装入觐,甚慰朕虚佇欲见之意。但以卿昨在京西,与虏接战,遂遣诸军掎角并进。今韩世忠在淮阳城下,杨沂中已往徐州,卿当且留京西,伺敌意向,为牵制之势。俟诸处同为进止,大计无虑,然后相见未晚也。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可见此时高宗内心深处也渴望着恢复中原,然而不久他又泻气了,命令岳飞到京面见。原因不瞭自明,时过境迁,金军早已卷土重来,韩世忠也早已返回驻地。
“昨以韩世忠出军淮阳,委卿留京西,为牵制之势。今闻卿已至庐州,世忠却以归楚。卿当疾驰入觐,以副朕佇见之切,军事足得面议。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南宋仅有的一次离成功最近的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以不了了之草草收场,让许多人扼腕叹息。当时宋使洪皓被滞留在金国,金军此次惨败对金国人的震摄被他看在眼里,他在密奏中写到:“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故议者谓是时诸将协心,分路追讨,则兀术可擒,汴京可复;而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
岳飞北伐功亏一篑,主要是秦桧暗中捣鬼,然而高宗反复无常蛇鼠两端的举动实在是其固化在其骨子里的苟安心理的真实反映,后来的灵光一现是一种投机心理所导致,因为此时的他看到了翻盘的曙光。但是患得患失的心理终究不会使他成为一位中兴之君,他的投机取利的机会主义和追求苟安富贵的意识相互交织,最终使他成为历史上最著的昏君。
岳飞反对消极防守,主张积极进攻的方针。尽管岳飞的战略方针受宋高宗和南宋朝廷的阻难,却仍组织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并且还编练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和时节,对抗敌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南宋初年,同时具备光复失地的决心和能力的宋军统帅,惟有岳飞一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