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种类?电视剧《风筝》好看吗_风筝_中统_哈桑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风筝 风筝 中统 哈桑

本文目录

  • 风筝的种类
  • 电视剧《风筝》好看吗
  • 电视剧《风筝》有哪些比较大的漏洞
  • 风筝都有什么样的
  • 古代风筝都有什么功能
  • 风筝起源于中国,你对风筝了解多少,试说一下
  • 风筝的用途和起源
  • 《风筝》中,中统害死了程真儿,为何郑耀先只对高占龙进行报复
  • 卡勒德胡赛尼所写的《追风筝的人》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想表达什么
  • 谁能给我点建议,有人读过《追风筝的人》吗,或者看过电影,分享一下,你读完独特的了解

风筝的种类

潍坊潍坊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潍坊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一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潍坊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潍坊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潍坊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

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潍坊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潍坊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电视剧《风筝》好看吗

《风筝》——谍战题材的顶级之作!一部五星推荐的电视剧!

《风筝》 这是一部少有的能吸引我反复观看三遍以上的电视剧。

剧中有两个片段最让我感动:

第一段是主人公郑耀先(柳云龙 饰)在狱中怀念起自己的战友老陆,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当老陆的尸骨找到的时候能和他葬在一起,因为他觉得自己没能找到老陆的尸骨而对不起老陆,虽然自己真的尽力了;还有当年迫于压力被自己挫骨扬灰的挚爱程真儿,这份痛苦常人根本无法体会,他说着说着,这样铁骨铮铮的汉子随之痛哭起来。

第二段是此剧的最后,瘦骨嶙峋、穿着单衣的郑耀先从山城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北京找到当年的大姐钱副部长,钱副部长见到郑耀先分外激动,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后来身患多种疾病的郑耀先被钱副部长安排住进了医院,当钱副部长来到医院看望生命垂危的郑耀先,询问他还有什么未尽的愿望,他写下了一行字:我想看一次升国旗。钱副部长眼见这八个字,如同八柄利刃刺入胸口,让痛哭不止。 次日清晨,郑耀先躺在救护车里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听激昂的国歌,终于看到了他蒙昧以求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给这面鲜红的旗帜敬了一个军礼。他的愿望,他的梦想终于实现在了眼前。 当天下午,14点27分,郑耀先在北京301医院离开了人世。这个从革命初期就被安排打入敌人内部的风筝,终于迎来了自己落地的时候,多年以来,他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倾注了他全部的血肉和灵魂,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却没有留下任何一样身外之物。

剧情介绍:

风筝剧情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共产党特工“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一个共产党情报员跌宕起伏、沧桑苦难的半生历程。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六年的重庆,主人公郑耀先(柳云龙 饰)是一位以足智多谋和心狠手辣著称的共产党资深特工,代号“风筝”,他长期潜伏在军统内部,欲在时机成熟之际给国民党一个致命的打击。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郑耀先不得不先成为同伴眼中令人咬牙切齿的军统六哥,而在解放后他化名国民党留用人员周志乾,并用一种鲜为人知的方式为上级提供情报。

不久,组织证实了郑耀先代号“风筝”的身份,但郑耀先仍然低调行事,默默地协助公安局破获了多起潜伏任务。就这样,三十几年如飞逝,郑耀先历经了敌人的长期追杀,忍受着妻离子散以及无数次的生命威胁,但即便再苦,他也明白,这就是一个情报员所应有的责任,而一个人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就是对自身价值最好的诠释。

电视剧《风筝》有哪些比较大的漏洞

最大的漏洞就是韩冰绝不可能是特务,剧中的韩冰是1931年在江西参加红军的,那个年代参加红军肯定是从底层开始奋斗的,且不说经历过五次反围剿有多么残酷,走过万里长征的红军战士,从出发时的八万六千多人,走到陕北的时候仅仅剩下六千多人,走到陕北的女性仅仅只有30人,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如果派遣特务要从这么低级的层面开始奋斗十几年,最后能够活着到陕北的能有几个?而且还是女性,这可能吗?而且1931年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军统”,戴笠也不是特务机构的负责人,即使是真的特务从1931年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在这个革命的熔炉中熏陶这么多年,也会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韩冰从五十年代初期就被隔离审查,一直到文革结束,按理来说,跟她联系或者说是为她服务的特务组织,为了避险也会斩断跟她的联系,那么马小五去香港的情报和韩冰丈夫包里的文件她是怎么传出去的?

《风筝》最后的结局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郑耀先看着韩冰在自己面前自杀,是一个特别不圆满的结局,韩冰不管是作为特嫌还是因为冤假错案,她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牢狱之灾,不管她是为了自己效忠的信仰还是因为遭到错误的关押,她到了满头白发的时候还是孑然一身,连个孩子都没有,她已经用自己的一生来偿还了,无论如何都应该放她一码了,我们跟台湾,跟国民党都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为什么不能让她善终呢?

风筝都有什么样的

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以及自由类六大类。

串式。把数只相同或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比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桶形。此类风筝又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

板子。此类风筝就是平面板形的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硬翅。此类风筝的翅膀是固定的形式,而翅膀范围以外部分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

软翅。与硬翅风筝不同,软翅风筝的中心骨架多为立体的结构,放飞时,两翼微微拱起,也可以轻轻颤动,模仿禽鸟、昆虫、蝙蝠、金鱼时几可乱真,颜色鲜亮。

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

古代风筝都有什么功能

  早春三月,草木向荣,人面欣欣,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

  清代诗人高鼎《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无疑是名头最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句。诗中的“纸鸢”,即风筝,古时称“鹞”、北方谓“鸢”。关于风筝起源的说法有多种,既有斗笠说、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是受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飞鸟说等。观点虽不一,但风筝很早便出现在中国,则是毋庸置疑的。《韩非子·外储说》说,春秋战国时,东周哲学家墨翟曾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2400余年。

  古人发明“风筝”最初主要是军事需要,承担侦察、通信甚至求救的功能。唐段成式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卷四引《朝野佥载》说,六国时公输班(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也记载了风筝承担“无人飞机传递情报”的功能,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侯景作乱,武帝被困于梁都建邺(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将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风筝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建邺被攻陷,梁朝从此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唐宋时期,风筝逐渐从军事用途转变为娱乐工具,且随着造纸术的发展,纸糊的风筝逐渐增多。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其中的“弦声响碧空”说明唐代的风筝带弦,放飞之后可鸣发悦耳的声响;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风筝则尽显闲适和童趣:“竹马踉蹡(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清代文学家孔尚任曾为无风放风筝而焦虑不安:“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装饰技艺空前发展,清明时节,郊外踏青放纸鸢渐成一种风尚。文人贤士更是热衷把亲手制作的风筝赠予友人,并将其视为一项文雅的交际活动。

  不过,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则赋予放风筝另一项功用,即借花红柳绿之时,通过风筝把过去一年的不顺、晦气放飞出去。《红楼梦》第七十回说,众人捡到嫣红的大蝴蝶风筝,大家都忌讳了,说是晦气碰不得。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故而,放风筝又有放晦气之说。在民间,流传这样的风俗:看见别人风筝落下,一般人都不会去捡,因为那是别人的晦气,捡了就等于收了别人的晦气。 □赵柒斤 2021年03月21日《西安晚报》

风筝起源于中国,你对风筝了解多少,试说一下

第一种认为风筝起源于春秋,由墨子制造,第二种认为风筝起源于秦末汉初,第三种认为风筝起源于五代,不论何时起源,它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无疑,并且对陶冶人的情操有大的助力。

风筝的用途和起源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的多线风筝,古代风筝的由来还有两种说法:

第一、古代有一农夫在斗笠系上绳线,无意中被风吹起,所引起的灵感;

第二、风吹起黏住在蜘蛛丝上的落叶,所引起的灵感;

风筝最初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到了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风筝》中,中统害死了程真儿,为何郑耀先只对高占龙进行报复

估计看过《风筝》的同学,对六哥的第一个马子程真儿那是记忆犹新,六哥曾经在病榻上跟陆汉卿坦白说,自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下去,全凭借跟程真儿的那点革命友谊。

现在程真儿死了,一定要为程真儿报仇,不久郑耀先就搞死了幕后黑手,中统的高级特工高占龙。

但是我们看到,六哥虽然逻辑缜密,却似乎又漏掉了高占龙的学生田湖,田湖最后通过按图索骥把陆汉卿给抓了,后来制定木马计划,差点搞死在渣滓洞的郑耀先。

以事实来说,高占龙和田湖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当然,中统的人压根就没什么好人,在抗战时期,军统好歹还能跟日本人比划比划,中统干脆就是窝里斗,专门搞对中共的特务暗杀、刑讯逼供的活动,名声不知道有多臭。

高占龙对郑耀先的那种害怕和崇拜还有点可爱,这种远见都是吃亏吃出来的,但是田湖显然是年轻,没有把高占龙的话放在心上,一直跟郑耀先对着干。

除了太年轻,在特情手段上也不差,能够判断出陆汉卿和坚冰是共党就不说了,在选择派遣特务的时候,选择一些跟中共有仇的富家子弟,并且让他们读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著作,如此种种,不得不佩服田湖的实力。

但是田湖这个人实在是太讨厌了,穿着一身中山装,整天装文化人,跟陆汉卿说我从来不用刑,结果用的却是最凶残的刑罚,这种言行不一,真是足够虚伪。

难道六哥真的也有失算的时候,放“湖”归山,终究害了自己?

有同学可能认为,六哥真的失算了,因为高占龙知道郑耀先一定会对他们俩进行报复,所以两个人分开躲了起来,还言辞凿凿地说,我就赌郑耀先只杀我们其中一个。

实际上这就跟六哥杀高占龙的原因有关了,在大多数同学看来,六哥杀高占龙就是为了替程真儿报仇,这是不完全的,郑耀先杀高占龙并不只是为了程真儿,而是想要借中统的手除掉戴笠。

在曾墨怡的73人名单泄露之后,戴笠就已经怀疑郑耀先,因此派遣郑耀先到延安去,实际上就是想要除掉郑耀先,如果郑耀先再没有点动作,必然会被戴笠搞死。

郑耀先的绝地反击,就是搞死戴笠,如何才能搞死戴笠,这是一个重大的工程,他自己下手显然很难完成,只能是借别人的手。

于是郑耀先想到了借杀高占龙引发中统与军统的矛盾,通过中统方面搞垮戴笠。

老蒋深谙中庸之道,一直让中统与军队维持均衡的局面,在抗战中,由于军统的职责是抗日,得以迅速发展,抗战结束后,军统已经尾大不掉,老蒋一直在试图改组军统,只不过戴笠希望将军统并入警察部,间接为军统正名。

郑耀先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在饭店设局,让宫庶拿着郑耀先的照片,进行狙杀,宫庶很聪明,知道照片虽然是郑耀先,但是要杀的却是高占龙。

由于高占龙在中统内的地位很高,这样就打破了中统与军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中统的高层,必然要对高占龙的死有一个交代。

这样的事情在抗战时期不是没有发生过,军统四大金刚赵理君在看守黄河渡口的时候把中统的情报员打死扔黄河里了,后来中统的大佬找老蒋,老蒋为了平息中统的怒火,最后只能把赵理君枪毙了。

正因为郑耀先的这一系列的计划,最终不是为了单纯的杀掉高占龙,而是为了陷害戴笠,所以特意留下了田湖。如果郑耀先把高占龙和田湖都弄死了,那中统的人可能猜不到是戴笠搞的鬼。留下田湖,就是调查高占龙死因的,田湖通过调查发现宫庶在现场留下的“证据”,认定这就是军统干的。

另一方面,高占龙手上有戴笠走私的证据,又事先威胁戴笠以安排郑耀先与高占龙和解,很可能是戴笠想要杀高占龙灭口。

可以说,在这里面田湖是被郑耀先算计的一个工具人,一切都是按照郑耀先的计划进行的。

田湖将调查报告亲自送给中统大佬,然后再传递给陈立夫和陈果夫,紧接着郑耀先前脚刚到达延安,戴笠就神秘遭遇飞机失事,意外身亡。

戴笠的死,对国民党情报网络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些都是郑耀先借助田湖的手完成的,假如郑耀先将田湖一块杀了,或许这就成了一桩无头悬案,也没有人为他俩出头了。

只不过郑耀先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把敌人算计得死死的,却被猪队友袁农给卖了,原来袁农非法与陆汉卿联络,还派了一个健壮的精神小伙去陆汉卿的回春堂去看病,结果直接把陆汉卿给暴露了,要知道程真儿在暴露之后,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回春堂,所以中统的人一直在监视,袁农的做法直接暴露了陆汉卿,被田湖逮住了机会。

卡勒德胡赛尼所写的《追风筝的人》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想表达什么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卡勒德的处女作。一经上市,胡赛尼就被认为西方文学界的黑马。

  • 故事主要内容

故事主要写了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主仆朋友,他们身份不同,民族不同,地位也不同,最终导致曾经的友谊不曾公平。哈桑把阿米尔当作最好的朋友,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而阿米尔在失去哈桑后,才知道哈桑对自己的无可言语的重要性。

哈桑遇到欺辱,阿米尔没有像哈桑为自己一样挺身而出,使哈桑受到的伤害没有及时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无法面对哈桑,于是嫁祸哈桑偷钱,赶走了哈桑和他父亲。

随着战乱,阿米尔前往美国,可是心里的愧疚并没有因为距离和岁月而散去。一通阿富汗打来的电话将阿米尔带上了救赎之路。

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进展,阿米尔发现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讲对哈桑的爱,全部给了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侄子。

  • 主要表达主题

自我救赎是《追风筝的人》的主题。阿米尔从接到拉辛汗的电话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是把哈桑当朋友,还是把哈桑当兄弟,把哈桑的孩子当侄子,他一直在救赎自己曾经的懦弱。面对毫无人性的塔利班,曾经伤害哈桑的人,阿米尔不再退缩,不再懦弱,哪怕会失去生命。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犯错,坦然面对,完成救赎后,生活会更加敞亮。

谁能给我点建议,有人读过《追风筝的人》吗,或者看过电影,分享一下,你读完独特的了解

恰巧最近读过这本书,来说说我的感受。

这本书的情节比较简单。故事围绕哈桑和阿米尔两个小男孩展开,地点坐标阿富汗和美国。阿富汗是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国家,哈桑天生兔唇,是阿米尔少爷的仆人,经常遭受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他不能像阿米尔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天的任务就是陪伴少爷,照顾好阿米尔的衣食起居。

哈桑忠诚善良,正直热情,还是追风筝的好手。在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举行时,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到那只蓝风筝,被万恶的阿塞夫和两个同伙在一条小巷里凌辱了。但哈桑一直紧紧抓着那只蓝风筝,就是为了帮阿米尔赢得比赛。

阿米尔少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目睹了这一切,却因为胆小懦弱没有挺身而出。待阿塞夫一伙人左后,阿米尔装作若无其事前去和哈桑说话,一同回家。事实上,哈桑知道阿米尔看见了整件事的经过。

这件事成为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尽管哈桑主动示好,但阿米尔还是过不了这一关。阿米尔陷害哈桑偷窃财物,把哈桑逼走了。后来战争爆发,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到美国定居。

在美国,阿米尔遇见了喜欢的姑娘,在双方亲人的见证下,两个人举行了婚礼。阿米尔有了自己的小家,两人一直想有个孩子,一直不能如愿。20多年一晃而过,阿米尔总是有意无意地想起那个兔唇的哈桑、那只蓝风筝还有那条小巷。往事终究无法被埋葬。

通过父亲的好友拉辛汗,阿米尔得知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重返阿富汗寻找哈桑,却被告知哈桑已经被枪杀,而哈桑唯一的儿子落在了阿塞夫的手里。阿米尔几经周折找到阿塞夫,被打成重伤,将哈桑的儿子救了出来,带回美国抚养,成为了一名父亲。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说了哈桑曾经对他说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只有为自己挺身而出,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有人说,阿米尔不值得被原谅,因为他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而且一错再错。

我想说,每个人都有弱点,不是所有人都像哈桑那样勇敢、朴实、正直、善良。很多人骨子里都像阿米尔一样有自私懦弱的一面。漫漫人生路,也许犯错无法避免,重要的是敢于直面往事里的阴霾。唯有如此,才能自我救赎。

喜欢读这类小说的朋友,可以看看毛姆的《面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