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sars死了多少人(当年SARS病毒是怎么消亡的)_非典_中医_后遗症

本文目录

  • 当年SARS病毒是怎么消亡的
  • 感染SARS(非典)的人最后都怎样了

当年SARS病毒是怎么消亡的

非典跟新冠状病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当年的非典爆发也是突如其来,让人完全措手不及,同样是冬天跟春天爆发,只是到夏天后结束消失,现在的新冠也是秋冬季节爆发,只是这个比非典更猛,一直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丝毫没有见到结束的苗头。

非典在当年传播,据说是果子狸带来的,但是现在从新冠去回想看看,就会发现野生动物真的是背黑锅了,原本不关它们什么事,现在有事情了就说是它们带来的,比窦娥还冤,从现在看当年的非典其实非常的不一般,很多方面的疑点没办法解释清楚,从新冠的角度去解释非典,似乎可以解释清楚了。

人类历史上最早成功合成病毒的是美国2001年的时候,在这之前虽然病毒研究很多年,而且进行一些基因研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成就是2001年,非典发生在2002年底2003年初,这个时间非常的巧妙,第一次合成病毒,各方面的技术实验条件不成熟,所以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一旦技术成熟了,病毒就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传播能力也会变强甚至能变异进化。

非典当年在出现半年后突然神秘消失,那个时候刚好是进入炎热的夏天,气温升高病毒适应能力不行,而新冠不一样,在炎热的热带地区,气温达到三四十度同样肆虐,这说明了非典在这上面比不了新冠,非典属于一种适应能力不怎么强的病毒,新冠进化到了不死小强的程度。

应对这些传染病的普遍方法就是隔离,隔离就是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这样就可以把病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慢慢消灭,非典其实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后来控制跟消灭非典的重要基础,隔离隔绝传播途径消毒杀菌,配合上医药上面的治疗,以及病毒自身对环境适应能力太差,这些综合因素结合在一起,非典最终消失了。

非典是这么消失的,说是消灭的与其说自己受不了环境温度的变化更准确,同时还要面对药物跟杀毒药水,以及被切断缺少了宿主,所以非典最终失败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非典病毒自身其实不够强大,没有强大到无视环境温度变化,非典当时也不具备变异进化,这才有了短时间控制跟消灭的基础。

新冠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就是不死小强,命硬适应能力强,还能在不断进化变异,对环境温度的需求并不高,基本上什么样的环境温度都能存在跟传播,感染力远超非典,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没办法彻底清除的原因,真正我们在应对新冠上面的行动其实来源于非典的经验,同样是在半年时间内控制,只不过新冠的代价更大,现在疫情没有消失主要是外国的原因,如果当年非典发生在外国,估计情况也不比现在新冠好到哪里去。

感染SARS(非典)的人最后都怎样了

有一些有后遗症,乏力,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体力和耐力必正常人差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门诊楼与往常一样,忙碌而平静。在二楼角落的一个诊室,却聚集了一群特殊的病人,这是一个免费门诊,专门接诊“非典”后遗症之一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诊室办公桌上,静静地躺着一份免费治疗的患者名单,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和辛酸难言的过往。

“能活着出来就万幸了”

苏某某,54岁,还没到退休年龄的女工程师,是北京市300多名登记在册的“非典”后遗症患者之一。2004年,她常自觉双腿疼痛,2005年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同时,膝、踝关节等处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西医院对此表示爱莫能助,只是告诉她等待人工关节置换。

后来,经病友介绍,她才知道,望京医院每周二下午开设有专门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免费门诊。2008年,她入院治疗半年多时间,经手法、针灸、中药导入及外敷、中药泡脚等一系列中医治疗,症状大为缓解。此后,她定期来该门诊随诊,检查、拿药,也做手法。塌陷的股骨头要重新恢复已然不可能,但“疼痛减轻了,人也能活动了”,这对于她,已是极大的满足。

来这个诊室的人几乎都抱有同样的愿望,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悲喜变幻,在接受了亲人离世的哀伤之后,对于生活,他们已近乎水波不兴的麻木。“能活着出来就万幸了”是大部分人对现状的一种自我安慰,“过一天算一天”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几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很多人告诉记者,在治愈“非典”出院时,都有大量脱发、全身关节疼痛的症状。中医药治疗,是他们如今唯一的希望。

马某,一家三口同时感染“非典”入院。他的妻子和孩子被送入中医病区。入院时,母子俩已是危重症,几次下了病危通知,家属因担心中医院救治不力、耽误病情,曾多次企图转院。而如今,中医病区的妻儿最终幸免于难并至今未见任何后遗症,而他却患上了轻度的股骨头坏死。

当年“非典”暴发后,波及多个城市,为何北京会出现如此之多的“非典”后遗症患者?

陈卫衡,望京医院股骨头坏死免费门诊的出诊专家,曾工作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他解释,当时疫情以广州、北京最为严重,北京病人多,发病急,每天都涌现大量病人,医院几乎只能以救命为主,因而,使用激素是无法避免也是无可厚非的举措。而广州的病情相对和缓,因而医生讨论的急救方案也更周全。同时,广东省中医院在第一时间就参与救治,列出了中医诊疗方案,在救治过程中,中药与激素同时被使用。

在陈卫衡工作的中医救治病区,都给“非典”患者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中医药,至今未见一例股骨头坏死后遗症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渐受瞩目

值得欣慰的是,在参与“非典”后遗症的治疗中,中医以其特色优势逐渐引起国家和人们重视。2004年3月,北京市成立了“非典”后遗症专家组,6名骨科医生中,3位是中医,陈卫衡任组长,国家对中医的倚重可见一斑。

起初,望京医院并非“非典”后遗症的定点医院,在病人们自发要求下,北京市才增设了三家中医院,望京医院为其中之一,也是绝大多数病人就诊的地方,并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开设专病门诊的中医院。

陈卫衡说,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其独到之处。对于骨坏死轻症,在门诊使用中药调理;中度患者可以多途径纯中药治疗,如口服、外洗、足疗、动脉导入舒筋活血止痛类中药等。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一年后,影像好转率达81%,与国际上西医治疗效果相当,在费用及缓解症状方面却有显著的优势。对中晚期患者来说,延缓人工关节置换有积极的作用,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马某是第一批来望京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因症状较轻,现已基本恢复正常。

“中医不是慢郎中。事实证明,防治急性传染病,缓解激素副作用,中医药都有一定疗效,参与越早越好。”陈卫衡感叹,“非典”的教训做了一个表率,中医应及早做好急性传染病预案,探索建立参与机制;还可从治未病的角度,对病因明确的疾病早做预防。

值得欣慰的是,2009年5月,当甲流来袭,国家迅速成立中西医专家组,中医专家在第一例病例发现后立即介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鼓励中医人员积极参与防控,早期介入治疗,并建立中医专家参与的会诊机制。中医的防治甲流的效果广受好评。这极大地鼓舞了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长期被边缘化的中医队伍。

在2010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报告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明确提出着力加强体系机制建设,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水平。重大疾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已是不言而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