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军事用品有哪些出口?军队野外用品质量极好,为何普通人却表示没法用_兵器_成本_军器

本文目录

  • 葡萄牙军事用品有哪些出口
  • 军队野外用品质量极好,为何普通人却表示没法用
  • 为什么很多军用芯片都还是65nm的
  • 部队里面配发的生活用品,衣服,被子,鞋子什么的,都是上等品吗
  • 为什么解放军拖到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研制头盔
  • 在宋代,我国的军事手工业,为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军用运输机上运兵的时候,吃饭上厕所怎么办
  • 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在乌克兰为什么用的都是老旧的军事装备
  • 给乌克兰一千亿美元的美式武器装备,俄乌战争将会如何
  • 为什么军事武器会这么贵成本真的要这么高吗

葡萄牙军事用品有哪些出口

葡萄牙国内只有一些军事配套工业:

1、通过与外国(主要是德国、瑞士、比利时)的合作,授权生产如G3型突击步枪、HK21和 HK MG42/59型轻机枪以及瓦尔特P1型手枪等轻武器装备。

2、战斗机方面,飞机全靠进口,只能支持日常的保养和检修。同时做一下二道贩子,如2013年,葡萄牙就向罗马尼亚提供了9架二手F-16战斗机。

3、坦克装甲车辆也是外购的,主要是美国、德国和奥地利的承包商,所以无从谈起出口。

4、海军能造一些轻型船只,东帝汶独立时,葡萄牙曾转让过一些快艇。

军队野外用品质量极好,为何普通人却表示没法用

军用匕首十分锋利,可您拿它去切菜、砍骨头,肯定没有您家的菜刀好使。因为使用目的不同,性能要求不一样。

军用野外物品,有多重考虑指标体系,说极好的,只是个别指标而已。

我们用野外防风服为例,军用的防风服,首要的就是对冷空气的隔绝作用,还要考虑单向水分子渗透,这是面料科技的一部分,测试的时候,用50*50的面料外面的涂层兜住1公斤水,挂一个昼夜,能够渗透到对面的水滴,不能超过10个。

而反过来,水分子可以快速渗透出去,这样的面料涂层很特别,属于高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 军用防风服的涂层较厚,涂层基布至少有5-6层,强度高,手感不好,野外行军,防止被刮破,经得起摔打,内胆基本是80%灰鸭绒,里布还算柔软舒适。

穿着这样的放风外套,里面就算是只穿衬衣与羊绒衫,也可以在零下25度站一天。但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很不舒服,比较重,服装上面还有各种口袋、挂钩什么的。

至于军靴,保证是真皮的,前端有钢板,保护脚趾头,鞋底有1厘米厚,还有厚厚的垫子,内衬有羊毛与锦纶棉,浸泡在水中,可以保证3小时不进水,高原雪地军靴,普通人捏鞋帮子都捏不动,野外行军的时候,需要将卫衣塞进靴筒,牢牢绑紧,然后用防风裤脚套在外面, 脚踝处用绳子绑好。这一番折腾,人的脚踝活动范围就被限制了,穿久了,真的很不舒服。

高原战士巡边,走路都是30公里左右,遇到危险,他们还得跑得动,爬得快,他们就是靠强大的意志力挺下来的。

因此,这些野外装备,保护战士的身体足够,灵活性、舒适性、美观性就不要讲究了。

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军人的强健体格,穿上这套装备,走不出1000米,基本就会歇菜,抬脚困难,两腿仿佛灌了铅。

美军有一句名言:“孩子们,你们手上的步枪,就是那些投标价格最低的厂家生产的!”

所有野外军品,都要考虑量产与节约成本,不可能用市面上的高档原辅材料,我上面描述的防风衣、裤子、面罩、手套、靴子等,这一套加起来,不会超过1000RMB,可是市面上的高档防风衣(上装),一套就要10000RMB,甚至更多了,军队根本就负担不起的。

对于军队野外生存工具的审查,可以看得出这个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状况,我国幅员辽阔,西南边陲,2000多公里边防线(高原地带),北部边疆,也有几千公里,这类军需物品,平时的库存,都在百万套左右,每年都要淘汰掉一部分,保证军品都处于最佳使用状态,这些都是军费开支的一部分,战时需要大量补充,没有厚实的工业基础,根本就无从下手,如果像南亚某大国那样,靠买来保障供应,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谢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除之!

为什么很多军用芯片都还是65nm的

一、军用与民用的最大区别

民用在于是的商业价值,所以成本要低,性能要高。所以就要求工艺越先进越好,越先进的芯片,同样算力下,成本是越低的。

同时民用芯片,还要考虑设备大小,装配等工艺,越先进,芯片越小,越容易集成至小设备中,而工艺越落后,同样算力下,成本高,面积大,明显就不符合发展规律。

军用芯片在乎的是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军用芯片也不会大批量生产,所以节省成本什么的,没有这么重要。

而工艺相对落后的芯片,抗干扰性越强,越先进的芯片,反而抗干扰能力差,再加上军用芯片不用通用芯片一样,适用于众多的场景。

很多的军用芯片,其实就是单一功能芯片,所以没有先进工艺,一样的满足要求,所以国内军用芯片很多是65nm,甚至90nm,40nm就非常先进了。

二、军用芯片制造设备被卡着脖子

另外说国内的军用芯片,还有一个特殊原因。我们知道芯片制造设备,目前先进的大部分是国外垄断的,这些设备进口到国内时,是有要求的,即不能用于军用。

所以国内的军用芯片,基本上要使用国产的设备来生产,国产设备生产不了先进的芯片,比如光刻机还停留在90nm工艺。

这也是军用芯片相对于民用芯片落后的原因之一了。

部队里面配发的生活用品,衣服,被子,鞋子什么的,都是上等品吗

用过的人最有说服力,用我们的实际举例说明吧。

我家阳台上有一根晾衣绳,是用我的宽背包带做的,我在部队放了五年,除了紧急集合和拉练时用用外,平时其实很少用,算是很新的了。回来后,被我妈拿去做晾衣绳,在阳台上放了13年,到今天还在用。阳台上有时又阳光,晾衣服时会有水,就是日晒水渍(当然比纯粹露天情况下少很多)的这13年里,背包带依然如故,只是稍微有点变黄变旧。

再说被子,被子也是用了五年,被面早已从绿色变成了白色(用84泡过,从部队出来的人都知道原因以及操作方法),但被芯,也就是棉絮,依然和新发下来的时候一样,没有变形,甚至还是新亮新亮。被子不厚,但很保暖。只不过,我的被子后来不知道去了哪里。

还有棉袄和棉裤棉帽,在部队基本不穿,所以回来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是全新。有些送给别人的,看着他们穿,那真的是穿不坏,迷彩服要差一些。记得离开部队时,把衣服都带回来了,回家当天在家门口拆箱,除留一套做纪念外,全送人了。我们农村干活的人,喜欢这些衣服,就是因为质量好,特别耐穿。

图源网络,如侵即删。

为什么解放军拖到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研制头盔

这是和当时的国情有很大关系。首先当时解放军很多官兵认为戴钢盔是懦夫的表现,不愿戴,上级也不鼓励,除了全军学苏联那阵子,一些主力部队配戴苏式钢盔,等和苏联交恶,钢盔又变得可有可无。其次当时国民经济落后,军队员额庞大,有限的军费必须用到主要武器装备上去,钢盔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最后是工业能力,别看一顶钢盔,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能力。民国时期就是造不出钢盔,全靠进口。德国钢盔卷边,日本经济和工业远逊德国,只造得出切边。而中国当时仿造的苏式钢盔,质量也不过关。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面对楚期的伤亡原因,紧急为参战部队配发钢盔,但尴尬的发现,没有国产制式的大批量钢盔供应,只能搜仓刮库找钢盔,一时间前线参战部队收到了生产于不同历史时期,几乎所有主要军事强国的钢盔,美苏德法英日……这时才决定研制制式钢盔……

在宋代,我国的军事手工业,为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宋元时期,各方都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军事手工业系统,同时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军事手工业的发展。两宋的军事手工业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管理制度比较完备。

一、北宋的军事手工业的发展

比宋建立之初,即由三司使中的盐铁使典领“胄案”,掌“给造军器之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藉”,至开宝九年(976年),已建立了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制造系统。

这个系统在开封设有南、北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在各州设有制造兵器的作院。南、北作坊掌造兵器,由京朝官、诸司使、诸司副使、内侍卫监官,下设木作、杖鼓作等51作。

弓弩院掌造弓弩、甲胄、剑、镫,由诸司使、诸司副使及内侍二人兼领。这些作院的规模很大,工匠甚多,如开封的弓弩院有兵匠1042人,弓弩造箭院有工匠1071人。这些工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厢军和原来工艺水平相当高的土卒,被称为军匠、兵匠或作院军,终身为兵器制造服务,如果兵匠的数量不足,便招收民匠加以补充。

厢军充任匠役的范围很广,除制造兵器的作院军外,还有修筑城池的壮城军,建造战船的船坊军,修筑路桥的桥道军,担任运输的装发军,治理黄河的河清军等。他们的待遇由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与社会上雇佣工匠的工值不相上下。

兵器制造作院内工匠的任务和分工很细,生产有定额,在通常情况下,每7人9日造弓8张,8人6日造刀5副,3人2日造箭150支。同时还要根据作院的总人数规定总的生产定额:南北作坊每年要造各种铠甲、马具装、剑、枪、刀、床子弩等3.2万件;弓弩院每年要造各种弓、弩、箭、弦、镞等1650万件;各州的作院每年要造各种弓、弩、枪、剑、铁甲、兜鍪、箭、镞等620万件:此外,南北作坊和诸州作院,还要制造其他各种军用器具,以备军用。

北宋初的最高统治者,十分重视兵器制造的质量,赵匡胤为此规定开封各作院,每10天要将所制兵器样品呈其阅看,而后分别送交五库收存,以备调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九月,宋太宗还亲自去弓箭院(弓弩院)察看兵器制造的情况。

二、北宋军器监制定的管理制度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变法,仿唐设立军器监,职掌中央和地方的兵器制造。军器监编判1人、同判1人。其下属有丞、有主簿、有管当公事。

军器监为保证兵器制造的顺利进行与所制兵器的质量,还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条:

其一,在开封的兵器制造作院,要按军器监所定兵器的样式,交给工匠制造;

其二,工匠按受领制造兵器的数量领取原材料;

其三,各兵器制造作院,每10天要派官员对所制兵器的数量进行统计,并以此检查、考核,实行赏罚;

其四,检查考核的内容有领用胶漆筋革材物的数量与成品的数量是否相当,作业是否勤劳,技能的优劣程度等;

其五,兵器制成后,要抽样呈送便殿等机构检查,将合格制品送交库存;

其六,经过试验后,选择精良的制品作样本,颁发各州都作院进行制造;

其七,各地都作院所制兵器的质量若达不到要求,所在官员不得验收;

其八,对泄漏兵器制造式样者,以违制论处。

军器监在开封还设有制造兵器、旗帜、戎帐等军需品的作坊,分发和保管铁、锡、羽简、油漆等原材料的作坊和物料库,分发和保管皮革、筋、角等原材料的皮角场等机构。

三、广备攻城作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朝廷又在开封设立了专门制造攻守城器械的广备攻城作,由广备指挥主持其事,其下分二十一作:

大木作、银匠作、小木作、皮作、大炉作、小炉作、麻作、石作、砖作、泥作、井作、赤白作、桶作、瓦作、竹作、猛火油(石油)作、钉铰作、火药作、金火作、青窑作、窑子作。

各作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严禁制作技术外传。火药作的设立,表明北宋的火药配制在公元1023年从个体手工业分散操作的阶段,发展为大型作坊的流水线作业进行批量生产的阶段,使火药兵器的生产出现了一次飞跃。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一说七年)出版的《武经总要》所刊载的三个火药配方,当为广备攻城作所制成品的文献记载。

北宋后期,朝廷在开封又设立了御前军器所,掌鸠工聚材、制造成器之政令,所内有万全工匠3700人。与此同时,东西作坊的工匠也发展到5000人。

四、南宋的军事手工业及其管理制度

宋室南渡后,军器监及其下属的51个作坊随迁至临安(今杭州),并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隶属工部下辖之虞部,同时将东西作坊和都作院并入御前军器所。不久,御前军器所也隶属工部,分掌工部兵器制造之事;其下辖有规模巨大的兵器制造作坊、编固定工匠2000余人,杂役兵500余人,全所最多达5000余人,大多来自两浙和福建,每年制造各种兵器300多万件。

此外,宋廷还设置卫尉寺,职掌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负责内外作坊所制兵器的验收之事,检查验核其制造之数量和质量,合格者送武库收藏,不合格者给予处罚。其下设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器弓枪库、军器弩箭库等武器库,分类收藏兵杖、器械、甲胄。由此可见,南宋的军事手工业管理制度,较之北宋又前进了一步。

五、奖励发明创造政策的推行

为了推动军事技术的发展、宋廷推行奖励军事技术发明创造的政策。如在兵部主管兵器的兵部令史冯继升,在北宋开宝三年(970年)进火器法后,赵匡胤即御赐衣物束帛;在朝廷直属侍卫步军可服役的神卫水军队长唐福,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八月献自制火器,造船务工匠项绾献海蝤船式样后,都获得了朝廷赏赐的缗钱(一千文为一缗);咸平五年九月,冀州团练使石普自荐所试制的火毬(即球)与火药箭后,受到真宗皇帝的接见。在朝延奖励政策的鼓舞下,出现了“吏民献器械法式者甚众”的局面,军事手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宋史》

《宋会要稿》

《宋会要细种》

《宋会要判稿》

军用运输机上运兵的时候,吃饭上厕所怎么办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欢迎关注!

世界上最强的军用运输机,当属美国的C-17环球霸王运输机。有人觉得俄罗斯的安-225才是最强的运输机,但是它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落后。因此俄罗斯已经不生产这种庞大的运输机,生产出来好像也有点派不上用处。美国的C-17运输机最远航程达到了1.1万公里,按照最大的飞行速度每小时880公里,它可以持续飞行12.5个小时。如此长的空中运输时长,必定要考虑到运输过程中官兵的吃饭和上厕所的问题。

使用军用运输机远程投送部队的时候,吃饭的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现在各大国的军队基本都拥有军用速食口粮,比如压缩饼干。觉得压缩饼干难吃,还可以生产面包等其它可以填饱肚子的口粮。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是有厨房提供饮食。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去,按照一人两顿的配备就可以了。另外饮用水也是可以直接带上运输机,需要的时候直接申请报告喝水就可以了。对于一般性的运输任务,几个小时甚至都不用考虑吃饭问题,能够及时喝水就行。

军用运输机上最麻烦的问题还是上厕所,而不是吃饭。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都会上至少一次厕所,不舒服的人次数更多。因此被运输的官兵都会被要求提前解决好个人的问题,减少在运输机上厕所的次数。大型军用运输机一次运输的人数至少也是80人。因此很可能会出现多人同时上厕所的情况,这就是比较麻烦的问题了。美国的处理方式是在运输机拥有厕所的前提下,在临时安装一到二个模块化厕所,就是那种可以随时拆掉和安装的厕所。

相比较于大型军用运输机,中小型军用运输机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小型运输机不可能配备厕所,中型运输机极个别会配厕所,一般也是不配厕所。如果有人想上厕所,只能使用临时存放排泄物的物品,比如水桶。对于撒泡尿的人还能够接受,要是在运输机上拉肚子的人就难受了,具体情形可以自行想象。这种情况在以前的中国军队中还是比较普遍。现在随着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服役,一方面我国军队远程投送能力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空中上厕所的环境也得改善。中国军人真的很不容易,希望越来越多的运-20能够快速加入中国空军部队。

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在乌克兰为什么用的都是老旧的军事装备

为什么俄在乌克兰作战用老旧军事装备。

这可以用近几年武器现代化率及次序说明。俄战略核力量武器现代化率达82%,空天军达74%,空降兵与海军达6o%,陆军达50%。

俄现代化重点在战略核力量,这次作战虽没用但震摄了北约不敢直接出兵,发挥了作用;空天军总体掌握了制空权,不足是轰炸力度不足,但可能是高层的政治考虑,目前没有下令摧毁乌铁路、桥梁丶发电厂等基础设施,且乌军大都分布城市居民区,难于大大规模轰炸;海军现代化重点在战略核力量,近几年建设主要在潜艇,特别是核潜艇,大型军舰很少;目前战争陆军发挥主战作用,而陆军5o%的武器是旧装备,所以战场上显得俄军老旧武器多。

给乌克兰一千亿美元的美式武器装备,俄乌战争将会如何

美国出再多的钱,自己买下各式的美制武器给乌克兰,想用乌军人的手,去和俄军作战,再这样打下去,打到后来,那得看乌克兰还是没有能使用这些武器的士兵了。

美国掌权的政客们,虽然嘴上说不会贸然参战俄乌冲突,但他们历来是说一套,背后做一套。

从俄乌冲突最开始时象征性的提供一些“毒刺”对空导弹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给乌军,到了俄乌开战60多天后的今日,美国已陆陆续续向乌军提供了价值8亿美元的各式武器:1400枚毒刺防空导弹,51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16架Mi-17直升机,3艘海上巡逻炮艇,14门反坦克制导炮弹的大炮和4套反无人机跟踪雷达,6000套AT-4反装甲系统,400架弹簧刀无人机,90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44000发炮弹,121架凤凰幽灵无人机,200辆M113装甲运兵车等属于重型军事装备(各种枪,弹,单兵作战的防护用具,瞄准具等都没算在内。)

这么令人眼花缭乱的紧急军援,林林总总得算起来,美国拜登政府已经出了二十多亿美元支持乌克兰。就在昨天,美众议院还通过了进一步将援助资金提高到300亿美元的议案(俄罗斯一年的军事预算才360亿美元)。

美国当权的拜登政府,就是选择支持乌与俄的对抗,以达到拖垮俄罗斯的最终目的。

但以战斗民族驰名天下的俄罗斯军队和铁血的俄总统普京,也不是吃素的硬汉!你美国不就是有两破钱么?你不就是想颠覆俄罗斯政权么?光脚的普京总统还真的不怕穿着皮鞋的拜登总统。普京总统早就警告过西方列强:你们若是敢进犯俄罗斯的一寸领土,我就敢使用核武器的来对付你们!

我想,核大战是不会发生的。普京总统就是要把这样一根大棒高举在西方列强的头顶上,告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俄罗斯不怕打核战争!

美国当权的政客想用出钱,乌克兰出人的办法和俄军长期打持久战,来拖垮俄罗斯。而普京可不是傻瓜。他会容忍用美制武器武装乌克兰人来实施美国政客拖垮俄罗斯的策略吗?我们拭目以待。

还有,真的到了那时,准备了300亿美元的美式武器一旦真运送到了乌克兰,那时还有多少乌军的士兵,来拿起这些美制武器参加和俄罗斯军人战斗呢?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武器装备,都需要人来操作的……

为什么军事武器会这么贵成本真的要这么高吗

武器的成本的的确确高,所谓成本不仅仅是制造这个武器所需要的材料成本,还要包括研发成本、人工成本、培训成本、政治与外交斡旋等等。而且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关键的道理:民用品考虑到巨大的市场可以做到很大的产量,但是武器则刚好相反,产量少直接导致了单价很高。所以很多武器的研发是多国合作,这样能平摊很大一部分成本,典型的项目就是JSF联合攻击战斗机,也就是现在的F-35系列。


需求和性能带来的基本成本差异

军品和民品本身从性能上就有区别的,性能上又导致配置的不同,再间接影响价格。即便是同一类物品,比如一个脸盆,为什么部队上那个黄色的塑料盆你什么都能干,能用好几年甚至十年都不烂,但是你从超市买个盆摔几次就裂了。反过来追溯一下,部队上什么环境?总不能指望出去打仗和家里温室一样的用法吧,那样早就烂了。所以我们说,性能要求不同就带来成本的不同。

当然,脸盆是一个通俗的例子,我们在举一个比较高端一点的:战斗机。79吨的波音737-800卖1.022亿美元,凭什么31吨的F-35平均采购单价APUC要1.306亿美元?我们反过来说,波音737不需要超音速飞行、不需要隐身能力、不需要火控雷达、不需要挂载导弹、不需要垂直起降、不需要弹射起飞,相比于F-35来说波音737只需要做到能带足够多的人(相对多)、足够的安全、足够的省钱这就足够了。所以,战斗机显然实现的功能和配置需求必须要高成本才能维持。

再举个例子:军舰。下图是9500吨的伯克III型驱逐舰和31.9万吨VLCC大型油轮,他们的造价分别在18.25亿美元0.9亿美元,相差20倍。但还是看需求和配置,简单来说油轮就是一个“空壳”,他的作用就是运油,柴油机动力,航速控制在最高18节左右就可以,毕竟跑的快油耗也大。但是伯克III不一样了,为了保证30节以上的航速,包括4台LM2500燃气轮机在内的动力系统就达到0.9亿美元。而舰上装备的宙斯盾和AMDR-S/SPY-6(V)1的打包价合计为2.99亿美元。所以武器贵自然是因为需求方向不同,需求又决定配置,再决定价格。


其他隐含成本

纯物料成本只是武器成本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占比很大的部分就是研发成本和其他硬件建设投资(包括生产线建设、厂房建设、仓库建设、水、电甚至煤气等等),而这部分成本要平摊到每架/每件武器当中,毕竟不会有哪个公司当活雷锋。举个例子:美国F-35战斗机,2017财年美国空军购买43架F-35A,其URF飞离成本是9899万,但是平摊了研发、厂房等等费用后其PAUC项目获得单价已经达到1.543亿美元,比最基本的飞离成本提高了50%。

还有我们更熟悉的F-22战斗机,179架批量机成本为341亿美元,平均单价1.916亿美元。但是F-22战斗机项目RDT&E研发/测试/评估还有304亿美元的成本,平摊到每架F-22上为1.69亿美元,所以实际上每架F-22的总成本达到3.65亿美元。

如果是对外军售,那么买方除了买飞机本身之外还要购买相关的人员培训、维护甚至基地建设等额外的服务,这就间接拉高了武器本身的成本。比如印度购买的36架“阵风”战斗机,表面平均单价超过2亿欧元,但实际“阵风”本身只有9000万,其他的钱都花在其他服务和武器上面了。


产量和成本的关系

还有个问题,产量问题。一般来讲,产量大可以拉低生产成本。比如一个模具成本10万,产量100件,这样每件至少要1000块才能收回成本。但是如果生产1万件,那么每件只需要10块就能收回成本,大致是这个意思。在武器上可能计算会复杂很多,但是道理不变。武器不同于公交车、小轿车这类民用产品,因为他的应用面和市场都过于狭窄,产量通常不会很大,单件就要承担更多的成本。

比如美国B-2隐形轰炸机,平均研发成本后单价达到24亿美元,比上面提到的伯克III型驱逐舰还要高,这就是因为B-2产量太少了。B-2项目单机平摊研发费用达到12亿美元,而原本计划是采购165架,每架只需要担负1.75亿美元研发成本即可。

反例就是F-35,因为整个F-35的项目牵扯国家非常多,所以预计总产量也非常巨大,F-35A飞离成本由第一批次的2.79亿美元下降到第9批次的1.02亿美元,现在的价格为9500万美元,未来进一步降低到8500万美元。根据美国2012年国防部预计,整个F-35项目费用总计3282.5亿美刀,当时F-35全系列总订货数量是2457架,平摊各种研发和测试费用后平均单价1.33亿美元,价格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如果F-35的产量不够,那么550亿美元的研发和测试成本也会平摊,假设F-35的产量只有500架,那么每架仅研发成本就要平摊1亿美元以上。

所以实际上产量也是在影响着武器的最终价格。有些卖的好的武器就能略微便宜一点,国内消化的或者没打算卖的的价格自然就很贵。


但是武器这种东西相比于民用品其实在成本控制方面要弱很多,毕竟这东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就是不行,所以军事类的产品往往走在技术的前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