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在职场中应该坚守什么呢?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_曾国藩_明教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大家觉得在职场中应该坚守什么呢
  •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 张无忌性格如此犹豫,没有主见,是否会是一个好教主
  • 曾国藩有多好色,又是怎么戒掉,成为一个“圣人”

大家觉得在职场中应该坚守什么呢

应该是不忘初心吧。从第一次步入公司,经过熟悉和了解之后定下的目标。如何提升业绩,提高自己水平,以及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我们不只是为了工作,完成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做好一件事确实需要相当的精力。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李宗仁是国民党内“桂系”的首领,他与白崇禧相扶相持,被人合称为“李白”,长期与老蒋为敌,被其视为是眼中钉。怎奈,桂系势力地处偏远,而且实力不俗,使得老蒋对其既用且防。

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本咄咄逼人之势,蒋政府依然顽固地发动内战。李宗仁在担任广西绥靖主任后,发表了著名的《焦土抗战论》,其中指出 :

做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等到敌人被诱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即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宗仁率领桂系北上抗日,担任了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驻节地在徐州。期间,他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取得歼敌二万余人的大胜,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之后,李宗仁又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等大型战役,为抗战的胜利屡立战功。解放战争初期,他担任北平行营主任,在对付解放区的问题上与蒋介石观点相同并积极发动军事进攻。

1948年3月29日,老蒋一意孤行,不顾国内声势高涨的反对之声,在南京召开了所谓的行宪国大。此次伪国大还为选举民国的总统和副总统定下了调子,老蒋自然是毫无疑问的总统候选人,可至于谁会成为副总统候选人,国民党内各派系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老蒋为了标榜民主,也为了做给美国人看,多次公开宣布:

本届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完全由各位同仁在国民大会中依法自主联署提名。

按理说,副总统只不过就是一个有职无权的虚位,李宗仁如今攥着北平行辕主任的实职,不应该另做他想。可是,面对解放区的扩大,北平形势非常严峻,李宗仁担心此地不能久保,更担心自己实力受损,因此坚决要求参选副总统。

根据“行宪国大”当时的公告,报名参选副总统的有李宗仁、于右任和程潜,以及民社党的徐傅霖等人。

如果是其他人竞选尚可,可李宗仁与老蒋长期积怨,二人已经打打杀杀了十几年。虽然,因为日寇侵华而曾经摒弃前嫌,但此刻抗战已经胜利,老蒋自然不放心李宗仁作为自己的副手。

为了阻止李宗仁,老蒋揭下了自己表面的中立和不干涉,私下单独召见李宗仁规劝他主动放弃竞选。据《李宗仁回忆录》记载:

1948年3月25日,我蒙蒋先生于官邸内接见。寒暄既毕,我向他报告自己决心竞选副总统,希望有所指示。他表示,希望我能放弃竞选,以免党内分裂。

我说:“委员长,你还是让我竞选吧。”可蒋先生说道:“你必须放弃,我不支持你,还选得到吗?”

我见他来回走个不停,气得嘴里直吐气。就这样,我们二人结束了这次不愉快的谈话。

既然已经拉下脸来,李宗仁索性全身投入选战。除了桂系统治下的旧有地盘广西、安徽等省份外,北方也在胡适等一大帮文人的支持下纷纷声明:

德邻先生配合蒋公,真党国之福也。

孙科作为孙中山的儿子,先后支持过汪精卫和胡汉三等人,并不受蒋介石信任。因此,他原本无意参选副总统,只希望保住自己立法院长的位子即可。

但是,面对李宗仁的势在必得之势,老蒋深知程潜、于右任等人绝不是李宗仁的对手。为了形成阻击,他鼓动孙科参加竞选并保证国民党会全力支持他当选。

孙科的半路杀出,使得李宗仁感觉处境大为不妙,因为原来支持他的许多元老们开始动摇。为了攻击孙科,桂系的黄绍竑等人安排报纸发文重提旧日的桃色事件——“蓝妮事件”,抹黑孙科。

1948年4月29日,在经过激烈的明争暗斗后,李宗仁终于以1438票击败了孙科的1295票,成功当选副总统。从此以后,蒋桂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逼迫老蒋下野。

在解放军渡江作战后,李宗仁没有逃往台湾,而是以“治病”为由去了美国并长期待在那里。建国后,为了孤立躲在台湾的蒋介石,我党多次联络李宗仁并表示欢迎他回国参与国家建设。

到了1959年,眼见新中国政权终于稳固,李宗仁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他偷偷安排夫人郭德洁由美国飞往香港,秘密与程思远会谈,为返回大陆做准备。

李宗仁在美国的《先驱论坛报》发表公开声明,奉劝美国政府应该放弃不合时宜的对华敌视政策,甚至仿效法国去迅速调整中美关系。

1965年6月,经程思远的协商沟通,我方安排了李宗仁回国的具体行程。他先由美国飞往意大利罗马,之后再飞抵瑞士的苏黎世,接下来是卡拉奇,再然后是香港,从香港飞抵北京,基本上绕了半个地球。

1965年7月18日上午,一架波音707客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在阔别祖国十六年后,李宗仁终于回到了广州。两天后,在统战部副部长刘述周等人的陪同下,他飞抵北京并在机场得到了周恩来、贺龙、陈毅、叶剑英、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的欢迎。之后,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

在1966年国庆,李宗仁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得到了毛主席的第二次接见。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被确诊为直肠癌后入院接受治疗。

1969年1月底,李宗仁因病过世,享年七十八岁。

张无忌性格如此犹豫,没有主见,是否会是一个好教主

张无忌的犹豫不决无主见是对待感情以及对一些可有可无的小事,只要不与他的底线相碰撞,他便无所谓了,如殷离,无论怎样态度,但却从来不曾伤害过张无忌,张无忌便不太计较,不过大事张无忌从来不糊涂。

比如在对待金毛狮王谢逊的藏身地点,无论什么人,无论采用什么威逼利诱,他不说就是不说,你打死他他也不说,比如胡青牛要他加入明教才救他的命,他却牢记太师父教诲,宁死也不听从劝说,比如他后来认准明教并非传言中的无恶不作,那么他便尽自已最大力量与六大门派周旋到底。

当然,张无忌后来被拥戴为明教教主,他也是合格的。第一,他的武功足以辗压明教中的任何人,第二,他对明教有救教大功,光明顶一役,若不是张无忌出现,明教已经全教覆灭,更别说发扬光大了。第三,张无忌宽厚仁慈有底线,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滥好人,第四,他对教中的弟兄爱护有加,但对教中的不团结现象并不放任,反倒是经常进行教育劝导,第五,他的主张与明教宗旨一致,都是把驱还鞑虏,救助百姓。

至于后来他为什么隐逸了,这是因为张无忌只适合做一个教主,并不适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因而,他最后败在了朱元璋的阴谋诡计中,但这种失败并不意味着他明教教主做的不好。

曾国藩有多好色,又是怎么戒掉,成为一个“圣人”

曾国藩不是天生的“圣贤”,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自我打磨的过程。人有七情六欲,曾国藩在这方面可能要超出正常值范围。

好友陈源衮新纳了一名漂亮的小妾,曾国藩第二天立马拎着礼物拜访,结果曾国藩一直盯着小妾看,搞得好友和小妾十分尴尬。回到家,曾国藩内心自责,觉得自己真是个禽兽。

时年十二月十一日,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曾国藩

曾国藩不是只在外面喜欢看美女,在家也常常不能自持,一次夫人欧阳氏生病了,曾国藩写到:

入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曾国藩

夫人生病,曾国藩夜里心情烦闷,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心里老想着不好的事情,听到夫人咳嗽的声音,更是产生了厌烦之感。

功成名就的曾国藩也曾把自己的父亲接到身边孝敬,可是没多久父亲曾麟书招呼不打就回老家了,写信给曾国藩,要他不要忘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可纵情于男女之事。原来曾麟书与儿子住了一段时间,实在受不了儿子儿媳~

读了父亲的信,曾国藩感到羞愧不已,回想自己的人生理想,决心严格要求自己,修养身心,然而戒色是其中最难的一关,曾国藩也是经过了一番折腾。

一开始曾国藩每天用日记来监督自己的行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可是一不小心,不好的想法就会从脑袋里蹦出来,这个方法收效甚微。

曾国藩又想到找人监督自己可能会好点,于是就让如父亲般的长辈来监督自己。这个方法还真有效果,曾国藩确实改善了不少。

从自身找原因,转移注意力,靠别人监督管一时,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达到修身的效果,还得靠自己,曾国藩想来想去无非是精力太旺盛,如果白天精力都耗光了,晚上岂不是倒头就睡。于是曾国藩开始每天加大量读书习字,写文章,增强体育锻炼,搞得自己筋疲力尽,也就不想那事了,注意得到了转移。日积月累,从而真正的改变了自己。

曾国藩曾经记录过“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戒房闼不敬”,曾国藩最终都改掉了这些毛病,而且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终成人人称颂的“圣人”。

结束语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但如果能意识到并加以改正,提高自身修养,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任何成功,如果没有良好的修养,终究会是镜花水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