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美国有没有国有企业
- 那些国营大厂的职工,现在生活怎么样
- 为什么国营企业都生存艰难怎样管理才能使国企发展壮大
- 六七十年代,国营的店员为什么态度很“牛气”
- 六七十年代,国营饭店一般都有哪些饭食吃一顿要多少钱
美国有没有国有企业
这个问题有那么一点点尴尬,作为一个不一样的“另类”国家,美国人家里面到底有没有国企呢?很多人第一感觉肯定会认为没有,例如:美国人连发行货币的单位美联储都是私人的、美国人连监狱都承包给了私人,哪还会有什么国企呢?
不过事实胜于雄辩,美国人家里面也是有国企的。不过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也没有关系到美国的所谓国计民生的大计。美国人家里面只有两家企业属于传统的国企范畴,不过都是靠补贴活着、亏本那是相当的严重。
国企这个东西我们肯定是不会陌生的了,我父母那一辈的时候:好像所有的企业都是广义的国企了。不管是吃的、用的、玩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那时候好像都是国营的。
以前能够进个工厂、进个商店,乃至于随便进个什么单位,在我们那里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公家人。
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国企的定义,什么是国企呢?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至于国企好不好、国企的缺点在哪里等等问题,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我们今天就不分析这个事情了,我们还是抱着:自己的事情少说、少评论,多讲一点老美的事情也许会更好一点。
美国建国的过程我说了无数次了,今天就不细说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美国真正地成为一个传统意义是哪个的国家是在:1787年的费城立宪会议上谈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
费城立宪会议的时候就对美国这个国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定义了,例如:三权分立、州和联邦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个人,州,联邦的权力具体划分等等。
其实当时最早独立的十三个州的代表们最害怕一件事情的发生:联邦的权力过大从而导致出现——联邦无限制的侵占各州以及个人的权益的问题。于是乎,美国人搞出了一套无比复杂的制衡模式,说到底还是害怕联邦的权力越来越大的问题。
于是就变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另外还受到了国会、最高法院的相互制衡,所以国企这个东西在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土壤了。
美国的整个社会就像是一场篮球比赛一样,每个队伍都是一个公司,大家互相竞争、互相淘汰等等。
美国联邦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就是制定一些规则以及监控这些规则的执行。可是制定规则的功能又被国会给拿走了,所以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又进一步给分散了。
美国宪法的意思很明确:美国联邦是裁判,这样一来裁判就不能参加任何比赛了。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联邦的权力非常之小,甚至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没有建立起来。
美国联邦大概只有三个权力:对外军事权、外交权以及制定一些商业规则和法律。不过美国内部实行的又是三权分立模式、各州和联邦互相独立的模式。这样一来的话,美国联邦的权力就更小了,各州有各州的法律、联邦内部还有互相制衡等等。
说句良心话,在美国别说联邦搞出很多国有企业了,甚至连自己能不能开门办公都说不定,例如:经常出现联邦的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导致联邦直接关门的现象。
说了这么多只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美国想搞出所谓的国有企业的话,简直比登天还要难上好多倍了。
美国邮政集团标志
不过美国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国有企业呢?不好意思了,美国还是有两家国有企业的,一个是客运铁路系统Amtrak;另外一个就是美国邮政系统。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邮政系统的那些事儿。
美国邮政系统之所以是国有企业,这是由美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美国宪法在规定国会权限时,提到了“设立邮政局及延造驿路”,这成为美国邮政的国有凭证。
邮政署是美国独立之后第二个成立的政府部门,仅比国务院迟了那么一丢丢。美国开国先贤们这么规定也是有道理的,当时美国属于是地大、人少、运输业极度不发达的状态。
试想一下,在这样一种现状之下,哪个私人愿意干邮政行业呢?这绝对是一件亏本的买卖了。
不过后来随着美国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崛起、人口的不断增多——邮政服务也就越来越重要了,业务量也就越来越大了。可是却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邮政属于政府部门,效率就开始低下起来、工作开始懈怠起来,问题开始越来越多了。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邮政的问题引发了全美的大讨论。由于邮政办事惯有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导致很多地方不断出现邮件丢失现象,例如:1967年,芝加哥邮局被发现累计积压和丢失的邮件,超过一千万封,引起了巨大的公愤。
后来大家熟悉的尼克松总统力推邮政变革,经过长达三年的听证、辩论、抗议以及各种扯皮。最终在1970年的时候邮政变革才推出,结果就是:美国邮政署被撤销,邮政署长也被踢出了内阁。
不过美国邮政后来虽然进行了公司制的改革,但是总体上还是属于美国的国企,每年还是可以拿到很多补贴的。现如今美国邮政的投递效率或许不高,不过网点遍布,价格超级便宜——每年都是亏本赚吆喝。
举个例子:2017财年,美国邮政公司总收入是696.94亿美元,其成本是724.36亿美元,账面亏损27.42亿美元。不过美国联邦却给了180亿美元的各种补贴,所以日子也还可以。
美国邮政员工抗议邮政私有化
现在美国邮政拥有64万名员工,包括家属在一起的话估计关系到了好几百万人的生活了。虽然后来的很多美国总统都提过将美国邮政给完全私人化,不过一直也没有成功。
其实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是,万一把美国邮政给撤了,这几百万人岂不是要把美国联邦给撕碎了;二是,宪法当年就是这么规定的:邮政国有。这就是说——美国邮政有一个超级厉害的护身符在身上。
未来美国邮政到底是一直国有,还是变成私有,估计还要博弈很久、很久了。
说完了美国国有企业——美国邮政的事情以后,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第二家国有企业客运铁路系统Amtrak是咋来的呢?
要想知道客运铁路系统Amtrak企业是怎么来的,就不得不提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事件了。
1929年的时候,美国爆发了巨大的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出现了。其实这次危机爆发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资本无限的扩张、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放贷、产能过剩、外加上虚假的股市繁荣等等问题造成的。
没办法,当时的美国联邦以及所有的领导们都坚定的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运作,应该让资本家自由的发挥。可是由于制度不健全、由于资本的无限逐利性导致爆发了经济大萧条。
罗斯福上台以后实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实罗斯福上来之后搞的就是:国家干预市场的那一套,因为当时国家再不干预的话,美国的整个经济就要完全崩溃了。
既然国家干预了经济,那么肯定有很多项目、很多基建都是国家出面去投资了。罗斯福新政里面就有大基建计划:其中要开建20万个工程、兴建基础设施;修建1万个机场,大兴航空业;修建了一系列的铁路设施等等。
不过二战爆发以后,美国变成了参战国的物资供应商了,这种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也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例如:美国人参战以前就是德国、日本的主要供货商和武器供应商。
经济大萧条结束以后,美国的国家资本也就相继退出了所有的市场了——没办法,宪法是这么规定的,另外群众也不允许。可是有一个行业没有私人资本愿意接手,这玩意那是一点都不赚钱、谁接手,谁亏本。
这个行业就是:美国人的铁路客运业了。这个业务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特别的大,很多人都知道建铁路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没有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是没啥效果的。
按道理说:投资大如果回报率高也行,投资越大、赚得越多,大家也是愿意干的。
不好意思了,在美国铁路客运几乎就没有任何市场、如果谁要是干这行估计得亏死。美国人几乎人人都有汽车,短途交通往往都是用自家的汽车搞定了。
另外美国人的机场数量、机场密度那是世界之最了,长途交通的话美国人往往直接就坐飞机出行了。
铁路客运目前在美国成为了一个鸡肋了,完全不是汽车和飞机的对手——铁路平时主要的功能也就是运输一些货物而已。这也就是说:铁路货运还有点市场,铁路客运基本会亏死。顺便说一句:我们家的铁路客运好像盈利能力也不是很强。
一个投资无比绝大,可是回报率又极小甚至是必然会亏本的行业——私人那是肯定不愿意干的了。可是这玩意没有还又不行,于是乎也就只有被美国政府接手成为国企了。
美国民众有一种长期的思维惯性认为:只要是国企那么效率一定低、管理一定不咋地、各种问题一定非常多等等。
另外美国民众最害怕的就是政府做大做强剥夺了自己的权益,所以也不会允许国企的大量存在的。话说回来,美国群众的超强“战斗力”那是世界闻名的,联邦政府根本就不敢惹。
不过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美国企业把触角伸向了全世界,也导致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美国的国家决策会被商业利益集团所左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人喜欢制裁别国,可是美国的公司往往在被制裁国有着大量的业务往来以及丰厚的利润。这样一来,很多美国的私人公司就不愿意按照美国联邦的决策办事了。
最后我想说,美国人一贯认为国企不靠谱,这一点跟我们的区别是非常之巨大的。当然了,国情不同、思想不同、模式不同,两者之间也不能做简单的比较了。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那些国营大厂的职工,现在生活怎么样
我们羡慕过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在改制当中很多企业都破产了,职工都下岗了,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特别是看了人世间这部电视连续剧,真是为这些工人,底层的老百姓们而感到心酸。
在70年代,所有返城的知青,都想进一个大厂,进大厂主要是老一辈人都觉得工作可靠有保障,安全,心里有底。
有是百年老厂啊,特别是很多军工企业,大家都想到里面去工作,所以能够分到昆明的200号,300号,400号,昆明机床厂,有一种自豪感,特别是央企。
在邻居在朋友面前都挺有面子,工作服上那几个字。都是很光荣的。
那个年代知青都有这个观念,要靠技术吃饭,要学一门技术,星期六星期日的礼服都是工作服。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昆明的这些国营大厂纷纷破产了,改制了,都不吃香了,就和人世间这部电视连续剧上的那个过程。
开始是经营不好,最先发不出工资,职工下岗,很多有本事的职工都辞职下海了,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
生活是艰难,使人难以想象,所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工人阶级做出的牺牲。
那个时候为什么难,就是找钱的门路太少。你做小买卖就认为是投机倒把,大家都看不起私人经济,小地摊,个体私营经济是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
现在可以合法做生意了,但是现在生意很难做,可以倒卖服装,倒来倒去啊,像我的那个妹夫在针织厂倒闭以后,开始是卖厂里面的产品,把那些卖不掉的服装,你可以拿去卖,用产品来抵你的工资,卖的多了可以提成。
但是都是不好卖的服装。直到他后来自己到批发市场批一点好卖的床单啊,毛巾啊,去摆地摊卖,但是还是不好卖啊,没赚到钱,摆地摊你能赚多少钱啊?
都是便宜货,50多岁,不到60岁就去世了,连养老金都没领过一天,很可惜呀。
这些老国有企业肯定是没有希望了。很多国有企业,不管改了经营什么都不行,都做不下去都,养活不了职工,实现不了盈利。很多厂都把自己的场地,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做房地产开发了。
房地产开发商把那些场地开发以后做成了商品房小区,工厂没有了。
职工的下岗了,住得也不好,都从市区搬到郊区去了。
这一代人老了,多数都达到了退休年龄,领了养老金,如果一直挂着国企职工,没有离职,没有退职,没有辞职的职工,还能领一份退休金,大概也就是两三千块钱吧。
周志刚说了一句话。穷人的孩子要走出这一片片区,只能读书,只能考大学,只有这一条路。
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过了,但是大学生那么多几百万大学生毕业,就业也成问题,现在就是大学毕业,现在也没有好工作了。
为什么国营企业都生存艰难怎样管理才能使国企发展壮大
国有企业都生存艰难,是不是不准确的判断?我不懂经济,但凭我的直觉,未必所有的国企都生存艰难。有一部分生存艰难是正常的,在现在国际经济条件下,不仅是国企艰难,私企不艰难吗?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怀疑起“公”字,嗯衰公有制,以达到吹捧和推销私有化的目的。
国有企业在毛主席时代红红火火,生机盎然。四十年后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实力更加壮大,抗风险的能力更强,我就不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还有什么迈不过的坎。
国有企业本来就不多。毫不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没有公有制经济的国家还能叫社会主义吗?
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排除一切障碍和干扰,把国有经济做大做强,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争荣光。
六七十年代,国营的店员为什么态度很“牛气”
六七十年代不仅是国营店员牛气,其他的人谁又不牛气?工人阶级牛气,贫下中农牛气,解放军更牛气,一言以蔽之曰,广大的工农兵最牛气,因为他们是当家作主的国家基石,是主人,能在人前说得起话,谁也不认为自要比别人低一等。
比如,岀生在工人阶级家庭的子女在学校,他可以对老师和同学们非常骄傲地说:我的爸爸是老工人,老师、学生会投向非常羡慕的眼光;农民生了病去医院看病,他的身份是贫下中农,医生对他们的态度是非常和蔼可亲,尽心尽力,如果重病住院还要给减免医疗费;特别是在进驻管识学校的日子里,来到学校一站,老师们急忙给他们让坐、搬凳子;人们对解放军也非常崇敬,对军烈属不但事事尊重,而且在生产队照顾有佳,如果有谁对他们不敬将会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遣责。
在那个年代,唯一不牛气的是接受劳动改造的地富反坏们,他们在公开场合不敢粗声粗气的对人讲话,往往是低着头做人,态度比现在的公务员好得多,处事格外小心,生怕惹怒了贫下中和队干部,特别是民兵连长。
至于商店的服务人员,如果不找他开后门卖东西、不求他,牛气个屁。如果惹怒了工人、贫下中农,也是个找骂的嘴儿。如果他们是学生家长,在学校教师特别是在班主任面前,还不是照样认输。
结论,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人,只有实力和权利才是牛气的本钱,没有实力和权利想牛气也是牛气不起来的。
六七十年代,国营饭店一般都有哪些饭食吃一顿要多少钱
六七十年代其实是一个不值得怀念的年代,那个时代很多人家可能温饱还解决不了,因此在当年能够下次饭馆是一件特别值得炫耀和吹嘘的事。
我是一个70后对于童年的记忆颇深,至今还记得我家邻居家里有五个孩子,他家姊妹五个一到吃饭点就蹲在家里的门槛前捧着个大碗喝苞米糊涂,到最后用舌头把碗都舔的溜光水滑的,用我哥的话说:“他家每天都不用洗碗。”因为这碗都被舔的比洗的还干净。
那时候的国营饭店一个城市里也没有几家,而且能够在这里工作当时可是特别令人羡慕的一件事,因为至少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这在当年可是一件大事。
国营饭店当年都是为了出差人员开的,本地人是很少回去的,因为当年去饭店吃饭光有钱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使用粮票,因为粮票都是供家人一个月口粮的,因此没有几人舍得去饭店奢侈一把。
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就离一家国营饭店不远,那家饭店的名字叫做《和平饭店》,这里面每天炒菜发出的香味特别诱人,只要从那里路过都要忍不住多吸几下鼻子。
当年的国营饭店出品的菜品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像装菜的盘子一般以六寸盘为主,一盘菜里主料和配料的比例也会划分的很清楚,一般带肉的菜品基本肉都是六两;像馒头、包子、饺子和面条之类的,也会规定一斤面的出品是多少个,至今很多饭店还遵循当年老国营饭店的卖法,比如饺子一斤是60个,这是按照饺子皮来计算的。
六七十年代,国营饭店一般都有哪些饭食?吃一顿要多少钱?
一,以前国营国营饭店的分类
①.简单的类似目前街头小餐馆的饭店:这类饭店一般开在车站、码头和人流比较多的地方,主要经营项目跟现在的快餐店和家常菜馆差不多,是为了满足旅客和出差人员的。
②.有特殊服务对象的招待所性质的饭店:这类饭店基本都是隶属于大型工厂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本单位职工才能享受到在这里就餐,而且经常会卖平价的馒头、包子之类的面食,当年这样地方的馒头和包子因为用料足、味道好,是非常受欢迎的,想吃可能还要托人买。
③.接待外宾的饭店:这类饭店普通人也可以进,但是这里面消费的是外汇卷,这在当年没有几个人手里有外汇卷的,这类饭店的档次是比较高的,跟现在的五星级酒店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六七十年代的国营饭店都有哪些饭食
六七十年代的国营饭店要比现在的饭店食材和菜品丰富的多,毕竟当年的高档食材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因此很多都是被饭店所收走留用。
当年国营饭店的厨师水平要高过现在大多数的厨师,因为当年想当厨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师傅”在当年是特别受尊敬的职业。
当年国营饭店的厨师要从学徒做起,然后经历厨工、墩上和灶上一步步走过来,其间还要经历职业技能考核和评定,要根据取得资格证书来评定工资标准,比如厨师就从最低级的四级一直到特一级厨师,如果是特一级厨师的话这在当年绝对是厨师界的“泰斗”,这样的人估计一座城市也没有几个。
因为当年的国营饭店食材原料全,厨师的技艺水平高,因此有很多的名菜和大菜都能制作出来,这其中有很多可以说现在已经失传了!或者是因为食材已经成了被保护的,因此现在已经没有经营了!
三,六七十年代国营饭店吃一顿要多少钱
这主要也是看你是在哪里吃和吃什么?如果是车站和码头这样的地方吃顿便餐,我记得七九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在塘沽的港口一人一碗馄饨,外加一个全是肉的大火腿,当时加粮票花了不到1.2元,那个火腿给我的感觉能有半斤重,同样在这家饭店一盘酱牛肉是0.8元。因此六七十年代要是在国营饭店吃个便餐,几个人2元钱肯定能够吃的饱饱的。
如果是在接待外宾的饭店,这在当年吃一顿也是不菲的,估计过百的可能都有,记得我老爸去北京出差回来说:“他们两个人去吃一顿北京烤鸭花了6元左右。”这在当年是值得四处吹嘘的一件事。
结语:
六七十年代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跟现在没有可比性,当年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饭店门朝哪开,当年去饭店吃饭的人本就凤毛麟角,去吃一顿国营饭店一个人花1元钱就能吃得饱饱的,而且吃的也会相当不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