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六十耳顺”?六十而耳顺是什么意思_耳顺_孔子_六十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耳顺 耳顺 孔子 六十岁

本文目录

  • 该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六十耳顺”
  • 六十而耳顺是什么意思

该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六十耳顺”

六十而耳顺,是说到了六十岁的孔子,无论贤愚对他说的什么?他都能在这些话中得到一些思想的材料,所以很快乐。孟德斯鸠也说过当他找到了原则,一切碎片般的知识都向他涌来。孔子这时候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六十而耳顺是什么意思

“六十而耳顺“: 到了六十岁,人变得“中庸”了,什么话都能听得下去,也能辩明其事非曲直。耳顺”的道理是说,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的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的进去,心里平静。这个心里平静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很活泼,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了。到这个境界,当是镇定自如,波澜不惊,可以举重若轻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 出处:《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