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中有什么学问?白骨精的死到底冤不冤_白骨精_唐僧_悟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白骨精 白骨精 唐僧 悟空

本文目录

  • 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中有什么学问
  • 白骨精的死到底冤不冤
  •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 三打白骨精在哪一回

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中有什么学问

从《西游记》书中去看,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是很有些学问的。层层递进,以阴柔克强刚,彻底瓦解了唐僧与悟空的师徒关系,迎合并操纵着唐僧悲悯心怀,怨恨第子打死了一家三口人的无辜性命,难取真经,在八戒撺掇之下,被逐出了取经团队。

一,幻化村姑,花容月貌,假装送饭,撩起八戒凡心,诡计虽没得逞,却虚意周旋,在唐僧的再三抯拦下,被悟空劈脸一棒,假死道途。

二,又化老妇,纪起八旬,多言佛善,手抚竹林,假意寻女。唐僧自知,其女一死,愧疚在心,回复何言。可,又被悟识破,棒打而死。

三,再变老公公,手柱龙头拐,口颂佛经,寻女又寻妇,更是唐僧掩面自羞,无言应对。然,诡计虽高,难彰孙大圣火眼金晴,自然不免一死。

三打白骨精节选之《西游记》第二十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书中文笔精妙,前因后果,意趣纵生,把书可看,不复赘言!

白骨精的死到底冤不冤

谢谢邀请.唐三藏取经路上所遇妖怪,白骨精和别的妖不同,比不了什老鼠精、青牛怪,它们有着强大的后台,即使为恶凡间,大不了打回原来形状,回到主人身边。

草根出身的白骨精,也想与天齐寿,靠千年万年修行,的确辛苦,蟠桃可长寿,人参果可长寿,太上老君仙丹也可长寿,这些好东西都与她无缘,想都不敢去想。

机会终于到来,吃不到蟠桃、仙丹,唐僧肉也可长生不老,而且是送货到了家门口,如此之大的诱惑,怎不令白骨精绞尽脑汁,冒着生命危险,吃上一口长生肉?

常言道愿赌服输,白骨精为达到目的,主动出击,实施各种诡计,仍被悟空识破,最终丢了性命,可惜了千年修行......白骨精之死冤吗?不,一点不冤,为了达到长生,放弃了清修,走捷径吃唐僧肉达到目的,只是她运气太差,遇到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自己能力不足,虽死无憾......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空。

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真奔花果山。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的伎俩,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现出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途。

拓展资料: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而归的故事。

作品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但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全书组织严密,繁而歪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作者:(明)吴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另有,由六小龄童主演的大型神话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于2010年初播出。2005年10月8日吴承恩纪念馆开馆。

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三打白骨精在哪一回

三打白骨精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七回主要内容: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孙悟空识破,他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白骨精化作一堆白骨。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悟空苦求未允,无奈痛别暂归花果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