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宁被逐出师门,也要除掉这3个凡人,你看他们连起来是啥?_唐僧_悟空_白骨精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写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弱点,以避免在工作生活里犯同样的错。

有人因冲动,总是和领导同事发生争执;有人因贪心,在购物投资时经常被骗;有人因固执,听不进别人中肯的建议,做事再三的失败。

白骨精如何让取经团队散伙

西游记里最出名的女妖是谁?非白骨精莫属。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广为流传,不仅被改编为多个戏本,更有"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样的好诗。

比起老鼠精、玉兔精等女妖,白骨精并无仙界、佛界的背景,且法力单一,只是个"擅长变化"的"尸魔"而已。

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妖精,让唐僧写下贬书赶走悟空,更说出"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这样的狠话;迷惑八戒三番五次挑拨师徒关系,嘲讽悟空滥杀无辜;逼得悟空百般解释无用,只能含泪拜别师傅,导致取经队伍进入半解散状态。

西游记里,悟空共被唐僧赶走三次,其中有两次是因他打死强盗,违背师傅坚持的慈悲理念,而被赶走。

而在第二十七回,悟空打死白骨精变幻的少女、老妇之后,唐僧只是反复念紧箍咒惩戒,并无决裂驱逐之意,此时悟空如果停手,局面必然扭转。可为何他在第三次还是执意要打死白骨精呢?

难怪悟空连打白骨精三次

这次磨难并非那么简单。

悟空外出化缘时,白骨精虽惧怕沙僧和八戒,却还敢明目张胆的去戏弄,差点得手。她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通晓人心、善于利用每个人的弱点。

展开全文

第一次,她化作温柔体贴、貌美心善的送饭少女。"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天然性格清。"这样的娇弱形象,迷住了好色的八戒。

她深知唐僧不近女色、一心仁慈向佛,故意编出了父母、丈夫好斋向佛的谎话,博得唐僧好感,并在言语间透露自己是良家女子、送饭也是巧合,获得师徒三人的信任。背地里,她藏的是吃唐僧肉的贪心。

第二次,她变为体瘦苍老、哭哭啼啼的八旬妇人。八戒的怕事、唐僧的懦弱,她一一看在眼里,所以才出现,她就以"找女儿"的理由追问,让团队所有人急于推卸责任、怪罪悟空,自己再借机诋毁和污蔑。实际上,她此时怀的是怨恨悟空的嗔念。

第三次,她装成手拄龙头拐、口念南无经的白发老头。一脸云淡风轻、不问身边事的模样,故意在悟空去问话的时候,故技重施,说自己一辈子乐善好施,妻儿突然不见,预感是"遭逢虎口",来收家人的骸骨回去。这话听得唐僧八戒心怀愧疚、战战兢兢。最后被悟空打死,她留下的是愚昧无知的痴念。

道书《梦三尸说》曰:"人身中有三尸虫。"这三尸虫就是"贪嗔痴"三种恶念,白骨精变化的3个凡人就是人的三种恶欲。

悟空为何执意三次打死白骨精?显然,斩断贪嗔痴三念,斩三尸而证金身,这是修道成佛的必经磨练,可惜除了悟空外,其他人并未领悟此道。

师徒四人里的贪嗔痴

叔本华曾说,每一个人心中多少都有些愤怒、嫉妒、恶意,这些念头平时淤积于胸中,只要时机一到,就会喷发而出。

白骨精并不可怕,能在取经路上掀起如此大的风波,只因师徒四人的心魔未除,最终发展成为让自己陷入危险、让团队解散崩溃的祸因。

八戒,总因贪念吃亏。在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下凡考验大家,抛出金银良田无数、女眷年轻能干的招女婿诱惑,只有八戒不顾训斥,还说"和尚是色中饿鬼",悄悄跑去认丈母娘,最终被菩萨捆绑、吊在树上挂了一夜。

之后凡是遇到女色和美食,他几乎全都中招。白骨精这回,他还暴露了自己的善妒,许是悟空风头过甚,曾经的天蓬元帅在看到白骨精原型后,仍旧不顾大局、挑拨离间。

唐僧,则过于固执愚钝。慈悲为怀的大爱,无可厚非,可一旦妖怪们制造出弱势、可怜、善良的假象,他便会一直被迷惑。强烈的自尊心,加重了他对悟空的猜疑,偏听八戒夹杂着偏见的谗言,不去分析判断事实,便开始错怪、斥责、惩罚。

悟空的嗔,是他屡次受挫的起源。他冲动好斗,有时也任性负气。路经五庄观时,不满镇元子的行为,便一棒打倒了人家的人参果树,引来祸端。

明知打死强盗,唐僧会愤怒,他还是三番五次挑战师傅的权威;平时脾气火爆、爱捉弄人,无意间得罪了八戒、唐僧,所以白骨精的出现,才会轻易的将他赶出取经队伍。

现实生活中,谁又能不像他们一样犯错呢?听信谗言而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贪图眼前利益反被蒙蔽、造成了巨大损失,过于骄傲不懂低调、得罪一堆人而被落井下石……

在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的弱点或许无伤大雅,一旦进入社会生活,进入人际交往,它的危害便会暴露无遗。

此次磨难居然还没结束

悟空被赶走时,是伤痛不舍的。他先是变出三个行者,在4面跪拜唐僧,临走后不忘叮嘱沙僧,如遇危险就报上自己的名号,"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在回花果山途中,止不住难过落泪,停不住步,很久才离开。

众人皆知,当唐僧被黄袍怪抓走时,悟空又重新回到了团队,既然已经领了教训,那这次磨难是不是就算结束了呢?

从第五十六回到第五十八回,悟空又一次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师徒之间还出现了更大的隔阂"六耳猕猴"。这次磨难,和三打白骨精如出一辙。

唐僧见悟空不听劝阻、执意打人,再次赶走了他,六耳猕猴抢走行李之后,八戒看眼前形势,立即起了凡心杂念,提出解散回家,沙僧保持了冷漠看待的态度,没有劝下悟空。

人生的磨砺从未停下,一次次褪掉自己的弱点,尝试去管理内心的欲望和杂念,解决了自己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也就更为顺畅。

国内的知名记者柴静曾经问朋友:"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朋友回答:"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那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九九八十一难",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反思后重新出发,总会收获成长。

文/竹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