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概括(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概括)_白骨精_唐僧_悟空
本文目录
-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概括
- 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是什么
-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简要概括50字怎么写
- 概括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内容
-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内容概括
- 三打白骨精内容概括50字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概括
三打白骨精:“西游记”的经典章节
“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经典一节。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而巧设圈套,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和老父,却被孙悟空一次次识破并挥棒打死。唐僧错怪孙悟空滥杀无辜,念紧箍咒将其赶走,孙悟空不计前嫌,最终返回将唐僧师徒从白骨精手中救回……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而本书的插画作品《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亦是是公认的连环画创作巅峰,由连环画圈“四大名旦”的赵宏本和钱笑呆于1962年创作完成,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部分西游记主要形象。
小书虫们,就让我们乘着大师们的风帆,正式开启经典文学阅读之旅吧。
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历尽艰辛。
这一天,孙悟空又腾上云端,向远处眺望,想找点儿吃的来。突然,孙悟空看到天上飘来一朵乌云,心中好生疑惑,此时猪八戒却大叫起来:“猴哥,你倒是快点呀,我肚子饿得咕咕叫了。”
孙悟空看到那片乌云转眼又不见了,就一个跟头翻下来,对唐僧说:“师父,我看这山间有股妖气。”说完,他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个圈儿,叮嘱道:“你们就在这儿等我,不管谁来,千万不要出这个圈儿啊!”
原来,山里住着个名叫白骨精的女妖精,她见孙悟空飞远了,便现出原形,飞去就要捉拿唐僧,然而还没落地,就被圆圈的金光照射,难以接近。于是,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乡村姑娘,手提装满馒头的竹篮,从山间小路走来。
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打白骨精》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白虎岭住着一个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第三次白骨精变成了白发老人,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愤怒不已,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空。
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真奔花果山。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的伎俩,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现出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途。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仅资料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简要概括50字怎么写
内容如下:师徒四人路经白骨岭时,白骨岭上的白骨长年吸收人间灵气成了精灵一一白骨精,它为了吃唐僧肉,使其长生不不老,便幻化人形伺机捉拿住唐僧享用。
于是白骨精便先后三次变成年轻女子、老太婆和男性老者欺骗唐僧均被悟空识破,笫三次才被真正打死。唐僧肉眼凡胎,人妖不分,恼羞成怒,赶走了悟空。
人物特点
写白骨精突出了一个“诡”,写悟空突出了一个“斗”,写唐僧突出了一个“愚”,写猪八戒突出了一个“贪”。
白骨精的“诡”集中体现在三“变”上,她先是以“美貌的村姑”迷惑人,再是以“年满八旬老妇人,手柱弯头竹杖,一步一步哭着走来”蒙骗人,最后是以“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欺诈人。
再来看孙悟空的三“打”:一“打”、二“打”直截了当,反映了孙悟空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的性格特征,而三“打”则迂回曲折,反映了孙悟空的聪明和善于斗争的一面,敢于并善于斗争。
概括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内容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
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扩展资料
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是一位饱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
猪八戒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身上的许多小毛病: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有时耍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但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唐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但另一方面,他相当窝囊,最糟糕的是他太糊涂太慈悲了。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内容概括
梗概: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
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空。
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真奔花果山。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
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的伎俩,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现出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途。
扩展资料
1、一打:山野里出现一位年轻村姑,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则灵魂出窍逃走了。
2、二打: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这样的伤心可以说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看俺老孙一棒!)。妖精又灵魂出窍逃走了。
3、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后化作了一堆白骨。
该回主要角色简介:
1、白骨精,又称为“白骨夫人”、“尸魔”,她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妖怪,本是白虎岭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偶然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变幻成了人形,习得化尸大法,后来白骨精发现了唐僧,想吃他的肉长生不老。于是经过多次变化,最终被孙悟空识破继而将她打死
白骨精在小说原著中所占篇幅很少。戏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则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电视及电影上白骨精多以白色的骷髅骨型态出现。
2、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三打白骨精内容概括50字
《三打白骨精》的内容梗概: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时,先后遇到了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妪和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且一棒打死,唐僧不辨人妖,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孙悟空的保护后,被白骨精擒获。猪八戒逃出后,前往花果山找回孙悟空。孙悟空不计前嫌,救出唐僧,这时唐僧才幡然醒悟。
《三打白骨精》的出处
《三打白骨精》出自《西游记》的第27回。原题为《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回讲的是孙悟空将白骨精变幻成的村姑、老妪和老翁都打死了,被唐僧写下贬书,赶回花果山的故事。
《西游记》全书一共有100回,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而归的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