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汉奸郑孝胥何以被称为清末“卧龙”先生
- 诸葛亮为什么称为卧龙先生
- 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汉奸郑孝胥何以被称为清末“卧龙”先生
郑孝胥的悲剧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保守与愚昧的一面,他并非无能之辈,是有一些才华和抱负的。
郑孝胥曾经是同光体代表诗人,有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书法造诣也极高,但是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羁绊,这个忠是忠于大清,在自视甚高和怀才不遇中,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 满清遗老的从政梦中断
郑孝胥是清末政治明星岑春煊的幕僚,参与了清末新政中袁世凯与瞿鸿机的政治斗争,他为岑春煊居间设计,旋又倒向袁世凯一边,希望能够一展抱负,但在微妙的时局变化中未能遂愿。
之后在1911年端方的推荐下当上了湖南布政使,可是仅仅过了三个月,辛亥革命爆发,满清灭亡。坚持君主立宪的郑孝胥反对民国,坚持民国乃敌国的观点,暗中关注时事,谋求复辟。
2. 清逊帝溥仪的内务府总管
如果说1916年张勋复辟时,溥仪还是懵懂的孩子,可是到了1923年,溥仪已经成人了,这时他的观念已经是如果不是革命,我就该亲政了,大清没有亡,我要恢复祖业。
为此他找了一帮清朝遗老遗少辅佐自己,郑孝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紫禁城,一个不得志的政客遇到前清皇帝,无比激动,说道动情处,眉飞色舞,声泪俱下,让溥仪大为倾倒,遂决定将其留下,并总管内务府,郑孝胥初得溥仪信任。
3. 君臣避居天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从之前的帝王到被人赶出紫禁城,溥仪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发誓一定要复辟帝业,那么怎么才能复辟呢,溥仪找到了日本的靠山,妄图借外力谋恢复。
在此期间的接洽人就是郑孝胥,对此郑孝胥不仅以诗明志:手持帝子出虎穴,青史茫茫无此奇。之后郑孝胥当上了溥仪的对外联络代表,这时两人的关系颇如当时的荣禄和慈禧。
4. 伪满洲国分道扬镳
溥仪由于政治经验不足和复辟帝业心切,1931年在关东军的安排下秘密潜入东北,可是最终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儿皇帝,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事情到这一步,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慢慢的,溥仪也对郑孝胥心生不满。
溥仪为了苟且偷生,百般对日本人谄媚,郑孝胥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理想破灭了,伪满洲国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满清,在郁郁不得志中,郑孝胥于1938年去世,结束了复杂的一生。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诸葛亮为什么称为卧龙先生
古代儒生遵循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葛亮在未遇明主之时,避世于湖北襄阳隆中,平日渔樵耕读,关心天下大势,暗中构思助明主创霸业。因为是隐忍期,所以对外号称“卧龙先生“,一条垫伏的猛龙,风云济会时就飞升,露出强大的爪牙创惊天伟业。“卧龙“的称号,既是自勉,又是对外招商的金漆招牌。刘皇叔三顾之后,马上奉上《隆中对》,抉助刘备攻取蜀汉,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再后来又六出祁山,图谋一统天下。
卧龙,等的是风云济会而直冲九天!
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这个问题要抛开《三国演义》来看,因为写书的罗贯中是有的放矢,也就是是先有了目标才侧重描写的。
罗贯中为何正统化刘备,奸化曹操,边缘化孙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称不称帝都是汉,曹操后人建了魏,而孙权偏安建立了吴国,而汉才是正统,这也是封建王朝最看重的东西。
既然正统既定,那么正统的一方就格外NB了,按照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讲,那就是带了主角光环了。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被夸大了的,所谓卧龙凤雏也是后人评价而已。那么诸葛亮这个人在当时的名气到底有多大呢?
从他被人一直称为“诸葛村夫”就可见端倪:有点名气,却并非名门贵族。
无论是袁绍,曹操,还是孙权,他们阵营的谋士大将大都是有世家身份的贵族后裔,即便是曹操号称收天下贤士如其囊中的目标也大多是名门中人或后人。所以在他们眼中,诸葛亮是不够资格让他们屈尊去请的。
刘备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是卖鞋的出身,虽自称皇叔,却并不为大家所承认,所以有能耐的贵族是不屑与之为伍的,他所能找的也都是一些草莽英雄。到最后有了本钱,这才收服了诸多名将。
第二,就诸葛亮本身而言,他家族之前是属于陶潜阵营的,而陶潜跟曹操有仇,而且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所以曹操时不太可能收陶潜旧部的,为什么,疑心重呗。
陶潜最后把地盘送给了刘备,所以即便诸葛亮有点名气,那也是刘备近水楼台先得月。至于孙吴,离得太远了,别说他不知道有这号人,就算知道也时鞭长莫及。(后来有人给他推荐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孙权就毫不犹豫的收归帐下了,还称之为“神交”好友。)
所以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诸葛亮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跟刘备,这是形势所逼。所以估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也在合计这个事。倒不是诸葛亮不想投其他两家,而是实力不允许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