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是什么意思(刘禹锡罢和州刺史是什么意思)_刺史_御史_太守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刺史制度

什么是刺史制度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汉初复置。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在人事上是独立的,在地方查明官吏的不法事实后,自己不能擅自处理,只能上报御史中丞,请求上级处理。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相当于省长,实际上唐朝时已经把太守更名为刺史了。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刺史相当于御史,负责检查所在州部的郡国,是汉武帝废除诸郡监察御史,建立的刺史制度。刺史有固定的治所,而且地位在郡国之上,这与监御史地位和郡守、郡尉并称的情况不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