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遭同行抵制!抄袭成性,劣迹斑斑,终于有人对他下手了?_抄袭_作文_都是

于正很鄙视郭敬明。

那又如何?

还不是被圈内人打上相同的烙印——文贼。

11月21日晚,111位编剧、制片人发表公开信,联合抵制于正和郭敬明。

原因是俩人作为“劣迹从业者”,却在演技比赛里当评委,博眼球。

事情发酵到第二天,再有46位从业者加入队伍。

这些人中,可能只认识琼瑶。

但他们的作品你一定听过,《甄嬛传》《欢乐颂》《重案六组》……

说是影视界半壁江山,一点都不为过。

写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汪海林还说:他俩已经被业内封了。

展开全文

可见大家对于正和郭敬明积怨已久。

前两个月,郭敬明参加《演员请就位2》。

都不知为节目贡献了多少话题。

乱给S卡、与李诚儒争吵、郭式诡辩论、被尔冬升骂哭等等。

在他的努力下,娱乐界的流量开始,向他奔涌而来。

汇流

不久后,《我就是演员3》开播。

于正也不甘示弱。

吐槽李汶翰没能力。

让张檬别整容了。

给广大男士写“防止油腻”小作文。

节目刚开播呢,就喜提多个热搜。

往日的热搜常客李诚儒老师失去了光芒。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坐在于正旁边的,还有章子怡。

无论什么节目,只要请来于正和郭敬明,就不用担心话题性。

这两位爷,拥有同样的劣迹斑斑——抄袭、抄袭被告赔偿但不道歉。

相对于郭敬明,于正更加让人咬牙切齿。

起码小郭还因为电影遭骂而痛哭过,“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

而于正云淡风轻,“我写得爽就行,我就是不理你们,气死你。”

除名编剧界,被骂了十几年,于正都直挺着。

并且才四十出头,就成为了最赚钱的编剧之一。

于正,他到底是个什么妖魔鬼怪?

狂人于正,唯一的自卑出现在大学时期。

那年,他刚考上上海戏剧学院。

由于爱吃,体型巨变,成为一个胖子。

第一年老师就对他说,“你退学吧,你不可能成为明星的。”

于正不干,他非要撞南墙。

于是,他想演《雷雨》的男一号周萍,却只能拿到鲁贵。

文艺汇演时,由于太紧张。

音乐还没响,就跳了出来。

大灯照射着舞台,他看不到观众的表情,却能听到台下的哄笑。

他也尝试去到专业剧组,接受调教。

调教没有,只有嘲笑。

有一次,他去跑龙套。

一句台词愣是拍了一百多遍。

导演痛骂他:“大家都要在雨里淋着等你演完。”

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啪啪啪,在他脸上留下硕大的巴掌印。

直到无意中给真人秀写脚本,获得认可。

他才忍痛放下“明星梦”,成为编剧。

为了证明自己,找回自信,他没日没夜地写剧本。

毕业之前,他成为班里赚钱最多的学生,并且顺利师从导演李惠民。

李惠民是香港导演,求快。

他对于正说:“戏要好看,首先人要好看,要塑造人物出来。多看其他导演以前的作品,把情节结构‘扒下来’,以备翻拍。”

于正谨记,并将此发扬光大。

跟随大导演,接触的都是一线的资源。

事业一片明亮,他很快就能向所有人证明自己。

就在这时,一个电话铃响,于正从梦中惊醒。

父亲病危了。

啊~明明就差一步就差一步。

明明很快就要成功,父亲却没机会看到。

这成为了于正最大的遗憾。

父亲离世后,他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从那一刻开始,我很坚定我要快乐,就是我觉得人要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然后我在那一瞬间开始,别人怎么看我,对我没那么重要了。”

于正自称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永远都在做最坏的打算。

在姜思达的节目上,他说:“要取悦自己,不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交出成绩单就好了。”

最后他的成绩单确实很好看。

也真的没有获得别人的尊重。

写出《荆轲传奇》后,于正在圈内有了名气。

然后离开李惠民,去了北京。

《大清后宫》就是在那时候写的。

这部剧贡献了很多经典台词,让于正一夜成名。

很多人也是在这时看出于正身上爱“借鉴”的特质。

当时有网友质疑《大清后宫》抄袭《金枝欲孽》。

于正不怂,“如果是抄袭,那我不知道该如何做电视剧了,每次看到的碟、书,如果不去参考、借鉴,也会有记忆残留,如果每场戏都拿出来分析一番,你就完蛋了。”

在“借鉴”、被骂、反驳的循环中,于正写出了成名作“美人”系列和“宫”系列。

《美人心计》让林心如翻红。

《宫锁心玉》捧红了杨幂。

不得不说《美人心计》的成功,少不了经纪人穆小勇的帮助。

幸好作者没有经验,很好说话,才避免闹出更大的笑话。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初五啊。

最后曝出《宫》撞了《流星花园》的台词。

“美人”系列第二部《美人天下》,从剧情、人物设定、到台词一顿抄。

对象是美剧《越狱》。

图源:百度文库

于正再出来回应,都说了多少次——

借鉴!借鉴!观众要宽容一点!

“我不否认有借鉴,但影视剧是继承和发展的,一个是现代监狱,一个是古代皇宫,从题材和背景都提炼出新的东西,让人有新鲜感。大家要从宽容的角度去看。”

这“借鉴”,还真是不施粉黛。

擦边球打得溜,大众只能进行道德谴责,无可奈何。

看着网友口吐莲花,于正“清者自清”,权当看笑话。

他对记者说,“郭敬明被告抄袭,他输了。你看什么时候有人告于正抄袭,从来没有吧。”

只是于正没想到。

这话会传到台,惹怒了一位76岁阿姨。

那年《宫1》播出时,躲过一劫。

《宫》系列的第三部《宫锁联城》,就没那么好运了。

2014年,琼瑶阿姨气不过,起诉于正的《宫3》抄袭《梅花烙》。

这件事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除了琼瑶外,还有一百多名编剧出来声援。

这是影视行业的第一次集体反抗,直逼音乐界的“反假唱”运动。

编剧李亚玲曾和于正有过合作。

她站出来披露更多细节。

于正曾对她说:“自命清高成不了大事。”

继而向她传授深究多年的财富密码:“ 抄袭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

李亚玲曝光于正后,引发《美人心计》的作者“瞬间倾城”的共鸣,“这20%理论也和我说过……”

最后琼瑶起诉成功,五家出品方赔了500万。

而于正将这一切总结为:前辈对晚辈的打压。

至今未道歉。

不仅没道歉,他的小日子幸福着呢。

源源不断地制造话题,活在舆论第一线。

于正曾翻拍过《神雕侠侣》。

因为把“小龙女”拍成“小笼包”而引发群嘲。

一开始,他说吴谨言是最好的小龙女。

后来又变ab很好,可惜没有档期。

没想到遇到陈妍希,惊为天人。

甚至还为她把剧本改了。

最后这部剧扑街。

突然甩锅给陈晓,说小龙女是按照他的标准找的。

到今年11月,又莫名其妙重提旧事。

吴谨言、陈妍希都是过客。

欧baby,你才是我的唯一。

当然,于老师很聪明,这条微博秒删。

手机一关,让网友继续闹去。

《美人心计》曾让于正跻身一线编剧,也为林心如加冕。

刚开始形容林心如,“我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演员。”

节目火了之后,又变成“非常非常讨厌这个人”。

“两面三刀的白莲花。”

他不怕得罪当红明星。

因为这些人对他来说没有价值。

于正喜欢捧新人,因为便宜。

而那些被他捧红的明星,则不想再养了。

于正大胆启用新人的底气,当然是他本身的营销手段。

他懂得如何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在他的宇宙里,演员要么捧,要么踩。

无论是“捧新人”,还是“踩旧人”,都是在为新作宣传。

于正当年多捧袁姗姗啊,无脑乱吹,导致袁姗姗被黑。

“离开娱乐圈”这个说法最初就是为她而作。

后来于正翻脸不认人,好在袁姗姗靠“马甲线”挽回口碑。

所以明白为什么于正喜欢骂人了吧。

每一次围观,都是一次宣传。

这是在抛弃当红演员前,对他们的最后一次流量压榨。

于正有写小作文的习惯。

经常阴阳怪气的,没指名道姓。

但也就差指名道姓了。

这也是他在流量社会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观察了一下,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有些就不说了。

比如直接辱骂郭敬明,这没技术含量。

第一个级别:

制造话题,写小作文解释。

或者蹭热点发小作文调侃。

作文最后带上自家演员,或在播节目的话题。

第二个级别:

发微博内涵别人,然后秒删,假装没这事。

坐等事情发酵。

比如小龙女事件。

第三个级别:

写小作文内涵别人,引发热议。

继而作出回应:不是那个人啦,你们不要乱猜。

有时会在回应之后,踩上别人一脚,再度引发热议。

比如那次,他“不小心”点赞投票马思纯演技的微博。

再发朋友圈内涵。

网友不爽,刚他。

他写小作文回应。

哎哟,不是她啦。

后面加一句:尽管我也不喜欢她的表演。

引导网友往这方面想,再让网友不要瞎想。

出来回应,再踩一脚。

这是于正的惯用伎俩。

赵露思也领教过他这招。

那时她深陷“绿茶”风波。

于正莫名其妙发了绿茶的照片。

同样发朋友圈。

引发网络骂战后,于正如约而至,出来替赵露思说话——

小姑娘并不功利!

就这还好,可惜前面还加了一句“本身有点缺心眼”。

还说,都怪营销号和网友的恶意揣测!

最后顺带吹嘘一波自己的作品。

???到底谁是绿茶?

有一点你得承认,于正非常聪明。

然后通过大数据观察市场需求,将流行元素融入到剧作中。

打造没有营养,但吃起来很爽的“快餐”。

他说:“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所有的东西无非是重组、再重组。”

过度讨好观众,忽略客观事实,也就导致了他经常篡改原作,歪曲历史。

口碑不好,但能紧紧扼住市场的喉咙,从中获利。

互联网时代,影视剧的自制和播出趋向一体化。

影视公司对平台变得依赖。

平台的话语权渐强,处于权力链顶端,助推了这种“流量为王”的风气。

有一个老板就说过:“好好写剧本太傻,要有于正一样的速度。”

过于追求速度,就会抑制创造力,打击真正的内容创作者。

“速度”是核心竞争力,“于正”成为行业标杆。

“于正”和投资方高潮的时候,谁还管你整个行业的死活。

于正拍的剧本都是一稿过,从未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改稿。

投资方不乐意,他就大吼:“爱用不用,你到底懂不懂啊,你个。”

土包子

态度强硬一点,就能把资本家吃得死死的。

谁让他于正是流量本身呢。

黑粉也是粉,黑红也是红啊。

抄袭能提高效率,抄袭引发的争议,还能成为流量呢。

就算知道他劣迹斑斑又如何?

只要能创造商业价值,就会受到青睐。

有人问,这次的联名抵制会有效果吗?

我觉得很难。

事情发生后,于正回应道,“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过去,我不对我的过去做任何解释。我以后会用我的作品,和我的一切来证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的,他厚着脸皮,并不打算对“过去”负责。

就像他当年被告抄袭,做了两部爆款后,不也一样成为“老师”,在节目里指点江山。

他深喑流量市场的运营规律,和,互联网的记忆极其短暂。

唉……

我不知道在下一个热点出来之前,还有多少人记得这156位勇士。

他们在流量中逆行,于寒风中反抗权威,孤立无援。

我也不知道,留给下一代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作者:凸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