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衣间“熊孩子”一个举动,撕开了多少成年人的遮羞布!_孩子_家长_自己的

直播预告

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一种走极端的教育方式

年轻女孩小K正准备在服装店试衣间换衣服,却突然出现两个孩子又掀门帘又往试衣间里钻……

小K制止无果,只得大声询问这是谁家小孩,希望家长出面管管孩子。

家长被喊来了,却不是来道歉教育孩子,而是来“护犊子”的,冲上前就更大声质问小K:“一个孩子,你跟他计较啥?怎么这么没素质?”

作为受到侵犯的一方,小K当然无法忍受,准备录视频存证……

看到小K这个举动,对方瞬间急眼,生怕自己丢脸出丑,一把夺走小K的手机,并变本加厉送上一番人身攻击:“一看你就不检点……从事特殊行业的……”

这令人气愤的一幕,后来被当事人发到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每当发生类似事件,“熊孩子到底该怎么教育”都是热门话题。

显然,事件里孩子家长的做法,不仅令人难以认同,也暴露了他们自己的人格发展水平——自恋浓度高,涵容度低,修养欠缺。

面对他人都是一副“土霸主”嘴脸;可想而知在家里面对更弱小的孩子时,一定也欠缺道歉的能力,总是给孩子做出“我永远没错”的不良示范。

“熊孩子”背后的家长,才是真的“熊”!

另一种相反的极端

那如果,在孩子犯“熊”时当场把他教育一通,让他牢牢记住教训,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吗?

在上述事件的评论区里,类似这种当众教子的做法便颇受追捧,点赞很高:

评判这样的做法前,想先请大家看一个相关的故事。

知乎网友 @爱吃第一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这位网友家的小区里有一个“熊孩子”,总是拿小板凳卡住楼里一部电梯的门,这样就很方便自家人随时乘电梯。

但整栋楼其他住户就只剩下一部电梯能用,一到高峰期根本供不应求,很多人着急的话只能爬楼梯。

有住户找上门要求这家大人管管孩子,但来者均被这家大人护犊子的言行搞得无功而返。

看到家长对自己的行为是默许支持的,“熊孩子”也更加得寸进尺,干脆把两部电梯都堵上了。

展开全文

这下邻居们都怒了,各种举报投诉,闹得“熊孩子”学校、“熊父母”单位人尽皆知;“熊孩子”被撤掉班干部,“熊孩子”的爸爸也被单位罚款。

可“熊孩子”没有丝毫反省,反而很生气地回家到电梯里搞破坏;没多久,物业就拿着监控找上门,索赔1200元。

一下子遭受这么多损失,“熊孩子”的家长终于绷不住,把孩子拎到大庭广众之下胖揍一顿,让所有人都看着。

看似大家终于出了一口气,“熊家长”也终于长了教训,知道管教孩子了,但事情到此还未结束。

后来一段时间,楼里的居民家里经常莫名其妙停电,没错,正是那个“熊孩子”干的——出于报复,他在楼道里随意拉别人家电闸。

这激怒了楼里一个有喂养流浪狗习惯的老大爷,正好老大爷出门好几天没在家,回家后因为电闸被拉,一冰箱的生冷鱼肉都腐坏了,传出的味道让邻居还以为老大爷不幸在家过世了,赶紧打电话联系,大爷才得知此事。

请人来打扫收拾都花了比平时高几倍的价钱,大爷气愤至极……

然后某一天,楼里就传来了小孩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大家探出头一看,正是那个“熊孩子”在被一条流浪狗追。

“熊孩子”家长查监控,只能看到流浪狗是跟着老大爷进了楼道,但老大爷既不是狗主人,也没主动招呼狗子进来,没理由找他问责。

事情最后不了了之,“熊孩子”家长只得自掏腰包给孩子治疗。

发这篇帖子的网友,给帖子起名《说个下场很惨的熊孩子,给大家解解气》。

不少人表示真的很解气,觉得这正应验了那句“你不管教你的孩子,社会会替你管教”。

但要说管教,“熊家长”也的确管教孩子了,当着众人面教训了孩子。

可教育效果达到了吗?显然没有。

这家大人先是出于自己的私心,默许孩子侵犯他人权益;

又在自己利益因此遭受损害时,把这笔账算在孩子头上。

从头到尾,只教会孩子凶狠和报复,只教会孩子怎么推责甩锅、加剧冲突。

整件事里没有一个大人展现出善意,一场“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闹剧,下场最惨的是一个孩子,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自己行止不端,不仅会反弹伤及自身,也是在给孩子以后的人生埋坑。

“对待他人”和“教育孩子”

指向同一件事

孩子公共场合犯“熊”,影响他人、侵犯他人权益的场景还有很多,生活中也很常见——

维护自己面子和利益的“护犊子”做法,只会更加激怒他人;

为了表现“我是负责家长,很会管教孩子”的当众教子,到头来其实还是当父母的甩锅,让懵懂的孩子自行承受一切,没有一点担当。

到底怎样才是对的?

其实很简单,我在开头事件的评论区里就找到了皆大欢喜的做法:

一位网友在商场被乱跑的孩子踩到脚,孩子家长领着孩子特意追上来道歉。

不论是何场景,自己的孩子冒犯了别人,只需要家长一句真诚主动的道歉,然后平和地告诉孩子什么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困扰,就可以了,既不需要凶狠地对待别人,也不需要凶狠地教训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缺少大人的关注和看见,才会出于本能去哭喊求助,或者出于无聊去“没事找事”。比如:

公共交通上哭闹喊叫打扰别人的孩子,也许是因为不舒服;

商场里乱跑冲撞他人的孩子,可能是大人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注意到孩子不感兴趣,只想找个地方撒欢玩耍。

道个歉,给孩子做好示范引导的事儿,没必要对孩子上纲上线,不依不饶;

换位思考,体谅一下别人心情的事儿,又何必拼命维护自己的脆弱自恋?

一个孩子当下出于好奇或无聊等原因表现出的行为,也实在不必凭此就恶意揣测他是“小色狼”“小坏蛋”,现在不好好管教以后祸患无穷。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的方式,检验着他的人格发育水平,暴力只能教导出暴力,脆弱只能教导出脆弱,最后才会出现那么多外强中干、充满戾气的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做有视野的父母,

培养能独立思考,

有生命力的孩子!

全球儿童教育探索者周轶君

给中国父母一套 全新的“世界教育”指南

让你看见世界 轻松培养独立优秀的孩子!

近 10个国家教育精华解读

20个核心方法精选提炼

7年育儿经验一键分享

高视野、新角度,帮你升级教育认知

找到新路径解决孩子的新时代新问题

养成孩子软实力

让亲子沟通亲密无间

更让父母自身获得成长

不同国家的优质教育心法

新年活动价 限时3天

仅需99元

作者介绍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