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头趣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自媒体运营〕和日常干货。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前几天,热搜上有条帖子令全网愤怒不已,直接扯下了多少家庭的遮羞布。
她的标题是:“孩子要求买个新书包,买还是不买?”
山东一位妈妈表示,
女儿今年上五年级了,一年级买的书包背到了五年级,整整背了五年,已经出现破洞了,她现在想换一个新书包
当时买这个包包的时候,价格是比较贵的,但质量好。
质量好,不容易坏,能使用好多年,完全符合她的要求。
事实也证明了,小女孩这一背就是整整五年,背到破旧了,妈妈依旧不舍得换个新书包给她。
展开全文
其实,小女孩读三年级的时候,姑姑还专门买了一个安踏的书包送给她,但恰好这个书包的颜色是她讨厌的。
所以,小女孩从来没有背过这个安踏书包,一直都是背着妈妈一年级给她买的那个书包。
现在小女孩长大了,发现班里的同学们背的都是新书包,只有她是破旧的书包,这让她有点难过。
于是,她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妈妈,班里的同学都换了新书包,我现在也想换了。其实我也有虚荣心,看见书包有破洞我就是想换个新的...”
小女孩没有直接当面和妈妈讲这件事,而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可想而知,这是多么懂事的一个小女孩啊,懂事的让人心疼。
妈妈看到后,丝毫没有替自己的行为感到有愧疚感,而是觉得女儿看见同学们背的都是新书包,她也想换一个,这就是攀比行为。
如果答应女儿的请求,就容易让她养成不良的习惯,以后再矫正不良习惯就很难了;
如果不答应,又容易让她养成自卑的性格,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所以,这让她顿时很难做选择。
我的天哪,这是什么神仙妈妈啊,一个书包才多少钱呢,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强烈的窒息感。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嘲讽道:
“这个孩子真听话,就买几个书包能破产吗?”
“买买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字迹工整,经济有计划。买买买!”
“买个书包又不会破产,用了五年都坏了给孩子买个书包怎么了?就这妈妈给买书包顶了天也不会超过一百”
其实,当小女孩选择用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时,她就已经开始自卑了。
因为她知道,就算当面向妈妈提出请求,妈妈也未必答应。
但如果以写信的形式来,哪怕被妈妈拒绝了,她也能假装看不见,用自我欺骗的方式来慢慢治愈内心:“没关系,等长大了,自己再花钱买一个。”
就是在这种畸形的“穷养”式教育下,让不少孩子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一步一步毁在父母手里,一步一步活成父母最渴望的“样子”。
记得弗洛伊德在“童年阴影”理论中说:
“童年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长大后更难自立。”
深表赞同。
父母教导孩子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本身没有错的。但如果用力过猛,刻意穷养,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一位女孩刚上大一,妈妈只给150元生活费”的事件。
女孩忍不住在网上哭诉,她是大一新生,刚开学要买的生活用品比较多,消费自然就会多一点。
本以为妈妈会给多一点生活费,让自己好好置办生活用品,但妈妈的行为则是令她很失望。
开学那天,妈妈只给了150元的生活费,还表示,
这是一个月的生活费,要勤俭节约一点,能省即省,能不买就不买
无奈之下,女孩把花了80块买的衣服给退款了,拿来置办生活用品。
这150块,女孩买了洗发水,香皂,牙膏,洗漱用品,衣架,插线板等。
同时,还办理了几十块的校园cmcc网络。全部消费加起来,一共是230块。
置办该需要的生活用品后,还有洗衣粉没有买,女孩只能求助妈妈。
但妈妈直接拒绝了,表示自己没有钱。
女孩看到这一条信息,整个人都要炸了,忍不住质问妈妈,150元够一个大学生开学置办所有东西吗?
“够,怎么会不够呢!”妈妈一脸理所应当的表示。
紧接着,女孩继续满脸失望地表示:
“哪里够买了,我现在连洗衣服都没有买,不给的话,我就自己去贷款吧。
再说了,我只是买生活用品而已,又不是拿去潇洒之类的...”
这时,妈妈看到女儿有理有据的抱怨,直接暴脾气上来了:
“你自己看着办!你完全可以拿手机去贷款,你尽管去啊,自己贷自己还!
我跟你强调过好几次了,不要乱花钱,知道父母赚钱多么不容易吗?不要养成现在这种坏习惯!”
面对妈妈这种做法,女孩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没有用,也改变不了妈妈过于节约的习惯,只好让妈妈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也不要因为这件事把关系搞得不舒服,不买就不买了吧。
谁知,妈妈又来一句:
“我都打听过了,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花不了多少钱,很省很懂事。只有你了,看见啥就买啥,还专门挑贵的去买!”
最后,女孩的姑姑得知此事之后,果断给女孩赚钱3000块,还不忘记跟妈妈提了几点意见。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窒息啊,一瓶洗衣粉才多少钱啊,150元对于学生刚刚开学来讲,又能买到什么东西啊。
所以,真的特别不明白,有些家长喜欢过度穷养孩子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或许,家长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好处。
但物质的穷,只是影响一时,心穷,恐怕要影响一世。
记得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深表赞同。
其实,我是不赞同穷养,不是说不让孩子吃苦受累。
而是指不要让孩子陷于物质贫穷匮乏的心态。
过度的穷养,容易让孩子养成匮乏的心态,从而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曾在看到过一个令人心酸的视频。
河南焦作一位7岁的小男孩,和妈妈去逛超市时,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许久的草莓。
然后,转身就先询问妈妈,可不可以买一盒呢?
妈妈看了一眼,没太注意他拿的是什么水果,就随口应了一句:“嗯。”
小男孩以为妈妈同意了,便高高兴兴地把一盒草莓放购物车里。
准备结账时,妈妈才看到原来小男孩放的是一盒草莓,拿起来看了一眼价格,发现挺贵的,心疼地说:
“怎么这么贵啊,这么几个就要14块8!”
听到妈妈的这句话,男孩就知道妈妈有点不愿意买,那就不强求了,默默地想把草莓放回原处。
妈妈看到小男孩的这个举动,顿时感到有点无奈和心疼,告诉他不用放回去,想吃就拿。
但小男孩则是推着购物车往另一处走,边走边唠叨着:
“没关系,我也不爱吃,我不要了...”
原来,是小男孩每一次想要购买什么东西的时候,妈妈都会和小男孩唠叨价格,表示
这些东西都太贵了,妈妈一天工作赚的钱都不够买,而且吃了也不健康
妈妈强调地次数多了之后,小男孩逐渐收敛自己感兴趣的玩具、零食,每次想要购买什么东西,都会提前询问妈妈的意见。
小小年纪就有着成年人才该有的成熟,真是令人心酸又心疼。
如果你以为,小时候被穷养的孩子,长大了性格会更加懂事,自信。
那我告诉你,并没有。
大学的一个室友雯雯,不仅貌美如花,专业成绩优秀,还获得了保研名校。
但她有一个缺点就是,自卑,不够自信。
因为她的父母总是给她灌输穷人思维,家里有多穷,父母工作多么辛苦,养你长大多么不容易。
但其实,她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公务员。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逐渐变得自卑,内向,不自信。
大二那年,有一个人长得帅气且成绩优秀的男同学主动追求她,追了有一段时间,没成功。
那个时候,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同意呢?
她思考了一会,淡淡地说道:“他太优秀了,我配不上他。”
她的这句“我配不上他”,不是家境配不上,也不是学习成绩差距大,而是她认为她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东西。
事实证明,被父母穷养长大的孩子确实会存在一些问题。
穷养大的孩子多数会显得比较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
“穷养”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独立坚韧的性格,而不是让孩子被匮乏感折磨,养成自卑的性格。
“富养”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丰富的人生观,拥有健康平衡的心理,不攀附,不卑不亢。
富养不等于溺爱,如果家长懂得量力而行,就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不因物质富足而骄傲,不因物质缺乏而自卑。
孩子就能明白,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轻易对生活失望;即使脱离金钱,内心也依然富足而强大。
所以,为人父母,不要让你的孩子,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
--END--
我是头趣知识,点个关注,每天都为你更新头趣新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