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考研的同学一定都知道有一些考研院校被拉入黑名单,原因就在于他们辜负了考生们的心。经常是在调剂的时候,招来大批大批的学生。
但是到最后淘汰率相当之高,比如招来100个学生,最后可能只录取20个人,让那80个人完全成了陪跑,还浪费了一次宝贵的调剂机会。
这种方式不亚于海王,在自己家后院挖了一个超大的鱼塘,把每一个想要读研的同学都当成了一条普普通通的鱼来戏耍。
也许正是这些学校的考研骚操作,给某些社会上的大厂提供了好的参考范本。最近有业内者透露说,很多公司也模仿起了考研调剂这一套。专门用来大规模的淘汰应届毕业生,让应聘者们深陷环环套路无法自拔。
断子绝孙招聘法兴起,某些大厂专门套路应届生,真是防不胜防
当下有很多厉害的大厂商,在秋招和春招的时候都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吸引力。而且他们还会直接参加校园招聘,直接从学校里来筛选应届毕业生。
每年这些大厂商都能招收上万的新人到自己的公司去,再进行进一步的淘汰,可是普通人想想也就明白,一个公司哪来的这么多岗位留住人才。
展开全文
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招收这么多人?其实这就是最近兴起的一个招聘方式,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断子绝孙招聘法。专门套路的,也就是这些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
因为应届生的心气很单纯,也很简单,就是想找份工作,最好是在大厂里,大厂因此得到了主动权。所以在招聘初期,主动降低门槛,大量招聘人员。
招来的新人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跟新人签长期合同,因为我国劳动法有规定,签订的合同时间越长,企业可采用的试用期就越长。
比如三年以上的合同,很可能就让企业有权利把试用期定在一个月左右。在这一个月里,毕业生的累死累活拿到的工资还不是正式工那么多。并且还得把企业当爸爸一样对待。
同时企业则会进行等等严格的筛选和工作调动,来挑选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都非常强的打工人。剩下的肯定是大量不符合条件的同学,那该怎么处理?
答案很残酷。这些同学没有留在这家公司,也错过了最佳的招聘时间,连春招的尾巴都赶不上。所以企业这么做,背后的心思就昭然若揭了。
第一,大量的人员能够筛选出来更优秀的人,第二,给同行业的公司带来困难,让他们招收不到高质量的新人,也算是一种行业竞争。
可惜的是,这种断子绝孙的招聘法到现在还没有办法规避,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入职大公司之前,不要贸然签合同,多问问学长学姐和过来人的经验。
断子绝孙法让人忍无可忍,为啥应届生们偏偏喜欢去大厂里?
有人觉得很奇怪,大学一毕业,周围的同学都是赶在校招的时候疯狂投递简历,最后去了大厂工作。为啥大厂带人这么不好?可是应届生求职的时候都想去呢。
说几个原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第一点,各行各业的大厂都是行业标杆,一旦进入大厂有工作经验,就相当于给毕业生的简历镀金了。
尤其是一部分学生毕业院校本身就缺乏名校光环和竞争力,所以期待通过大厂的工作简历为自己镀金。这种想法其实并没有错。
但是鹅厂曾经爆出大部分的岗位投入比已经达到了50:1。这就说明大多数普通学校的同学其实也是没有胜算的,与其死磕,还不如不要整天想着走捷径。
其次,不少人渴望稳定,但是公务员事业编制的考试竞争也非同凡响。所以渴望在大厂待到退休就成了应届生们退而求其次的想法。
时下的经济有些萧条,许多小公司更是散的散,裁员的裁员。稳定已经成为了求职同学的第一需求。按理来说,大厂往往都会有中年职业危机。
比如四大互联网厂商在程序员到达35岁以后就很危险了,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首先会被裁的就是这些老员工养老什么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比起盲目的投递简历到大厂被断子绝孙招聘法反复的压榨,我们还不如现在大学期间就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多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出路?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种招聘方式?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