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将军是怎么死的,他有后人吗,现在怎么样?蔡锷是谁,有什么事迹_蔡锷_日本_小凤仙

本文目录

  • 蔡锷将军是怎么死的,他有后人吗,现在怎么样
  • 蔡锷是谁,有什么事迹
  • 蔡锷前后有拥有几个夫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 蔡锷将军逝世后的四川大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蔡锷将军是怎么死的,他有后人吗,现在怎么样

蔡锷将军是反对帝制维护民主的最早先驱之一,从小就崇拜他。据说得喉癌逝世的。后人不知道,应该有。

蔡锷是谁,有什么事迹

蔡锷21岁当旅长,29岁出任云南都督,第一个起兵讨袁,却在34岁与世长辞,死后享国葬待遇,是民国国葬第一人。

1882年12月18日,蔡锷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见家境贫寒的他,13岁考中秀才,两年之后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成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学生,他还与梁启超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

当时清王朝腐败不堪,风雨飘摇,列强虎视眈眈。年少的蔡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两次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知识。

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教练新军,李宗仁和朱老总等很多杰出将领都是他的学生。李宗仁曾说过,因为能力优秀,学生们都对他特别敬重。带兵有方,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

1911年出,29岁的蔡锷被调至云南。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在昆明组织领导新军,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成立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蔡锷被推举为都督。

在任期间,蔡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力推行新政,赢得无数军民的爱戴。1913年10月,袁世凯吧。蔡锷调至北京,既是为了笼络人心,就是为了防止蔡锷的势力发展的太大。

起初,蔡锷以为袁世凯是真心为革命,担任大总统是众望所归。所以蔡锷一直在自己的职位上尽心尽力,多次上书袁世凯,提出改革,建设军事和国防。袁世凯非但不理睬蔡锷的建议,还疯狂地进行军事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活动,做自己的皇帝梦。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的签定21条这一脉国条款,同时开始为称帝做准备。这让蔡锷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同时又无比气愤。他下定决心通过武力的方式为4万万人争人格。为了让袁世凯放松警惕,表面上装作花天酒地无心政治的样子,不是斗蛐蛐就是去八大胡同和小凤仙厮混,暗地里多次和老师梁启超联络,商讨讨袁计划。

1915年11月,蔡锷以治疗喉病为由离开北京,东渡日本。反转抵达昆明,开始为讨袁做最后的准备。

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分三路讨袁,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率领约8000人部队从四川出击,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场战争。四川战役中,在补给不足,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故国军与敌人奋战数月,最终。出奇制胜,打败了号称精锐的北洋军队。护国战争胜利后,袁世凯迫于压力,只能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抑郁而死。

后来,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只可惜他的喉病已十分严重,无力去管理四川,匆匆解决了四川的交接事宜后,前往日本治疗喉癌,但已经太晚了。

1916年11月8日,年仅34岁的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蔡锷于一九。17年4月12日回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一生心系国民,为救国救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天下为己任。他在这34年的短暂一生中,做了足以改变民国的、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

蔡锷前后有拥有几个夫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吾妹产后体态如何?乳儿壮健否?甚念,极盼常寄信来,以慰悬念。 ”

很难想象,上述这段话竟出自“铁血将军”蔡锷之口。

这段文字里的“吾妹”显然不是小凤仙,因为小凤仙一生无所出,实际上,此处蔡锷声声柔情唤着的“吾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二夫人潘蕙英。

既是二夫人,必然还有大夫人。所以此处,部分答案便已呼之欲出了:蔡锷一生共有2位夫人。
蔡锷全家福

蔡锷的大夫人刘侠贞和二夫人潘蕙英皆出自名门,且都才貌双全,她们还都与蔡锷情深意笃。

那么,既然蔡锷有如此两位佳人相伴为何还会与姿色平庸的青楼女子小凤仙有一段情呢?事情还得从民国二年说起。

1913年10月,应袁世凯之盛情邀请,蔡锷携妻子老小北上。袁世凯原说是让蔡锷参与全国建设,但等他们到了北京之后,蔡锷才发现袁世凯不仅未给他实权,还生生将他软禁了起来。

此时的蔡锷并没有发现袁世凯的野心,并且认为他是一个有着宏图大志的人。令蔡锷失望的是,现实马上就给他一记响亮的巴掌。

1915年5月底,袁世凯单方面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此举深深伤害了全国人民的情绪,也使得蔡锷对袁世凯失望之极。最要命的是,袁世凯竟然还要称帝。这是逆时代而行啊!

从这时候起,蔡锷便下决心离开北京、摆脱这个是非之地;同时筹划着如何反抗袁世凯。

然而蔡锷深切地感觉到,不论自己身处如何危险,也决不能拖累家人。否则即便自己逃离北京,他在内心深处也绝不会饶恕自己。也因此,对于蔡锷来说,如何让家人离京,才是重中之重。

筹划很久后,蔡锷终于在袁世凯左右手杨度带自己逛八大胡同之际想到了绝佳对策。

这以后不久的一天,蔡锷和二夫人潘蕙英突然激烈地争吵了起来。争吵的原因自然是蔡锷另有新欢了,而这个新欢自然是烟花柳巷的小凤仙。

二人吵到最后,向来温顺的潘蕙英不仅砸坏了家里的古董。竟然还抡圆了胳膊,往蔡锷的脸上重重地呼了三个巴掌。这三巴掌,简直把蔡锷给打懵逼了。

同样懵逼的,还有袁世凯派去监视蔡锷的两个“保镖”。

得知蔡锷家中发生矛盾之后,两个保镖立马向袁世凯汇报此事。在袁世凯看来,蔡锷与家人素来关系融洽,怎么会突然打起来呢?

而且,挨打的还是蔡锷将军!要知道,蔡锷驰骋沙场,从来只有别人挨打的份儿,这种屈辱袁世凯是无法想象的。

密探还告诉袁世凯,在争吵过程中,蔡锷不止一次说要休了潘蕙英,潘蕙英也表示无法与这个男人在一起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袁世凯经历了短暂的懵逼之后,赶紧充当和事佬,亲自派大员出面劝阻二人以和为贵。

二人隔阂已深,又岂是袁世凯大员们的一番劝阻可以抚平?尽管他们说尽了好话,蔡锷依旧有事没事儿的往小凤仙那里跑。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蔡锷结发妻子刘侠贞也觉得蔡锷做的实在过分。于是,刘侠贞与潘蕙英联合向她们的婆婆告状,请求她老人家做主。

潘蕙英

蔡母得知此事之后,也是敦敦教导蔡锷做人要知足,不能三心二意。蔡锷并未将母亲的话放在心里,该干嘛照样干嘛,见此,蔡母大怒!

蔡母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指着蔡锷骂道:你这个不肖子,忤逆啊!好,好,好,你爱怎样怎样,老身明早就回湖南老家,再也不理你这逆子!

随即,蔡母竟真的开始收拾起了行李,而一旁的蔡锷气鼓鼓地端坐着,

袁世凯惊闻此事,心中虽然有疑诈,可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自己也不好多管。

他从蔡锷近期的表现来看,此人沉迷酒色早已是废人一个,只将他留在京城即可,谅他的妻子老小回去,也翻不起多大浪。

于是,蔡锷一家老小出京城时,袁世凯并未出面阻止。

如此一来,在挨了三巴掌之后,蔡锷终于成功上演一出苦肉计,将自己的家人悉数送离了京师。

之后,蔡锷依旧常常跑到八大胡同,去和他的 “知音”小凤仙叙旧。在外人看来,他二人似乎真的如胶似漆,蔡锷似乎也真的非她不娶。

可是,这一切都是表面夫妻,蔡锷从来没有对小凤仙有过情愫。小凤仙不过是蔡锷掩人耳目的跳板,这一切早在蔡锷与潘蕙英争吵时,已经注定了的。

《松坡先生事略》记载:

“一日晚间,蔡锷在小凤仙处请客,正当游客满座、狂歌畅饮之际,蔡锷即赴崇文门车站,乘火车离开天津,当时无一人知者。”

如此看来,蔡锷私自离开天津一事,包括小凤仙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蔡锷都未曾说起。

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曾向小凤仙说,还算什么红颜知己、算什么知音难觅?可笑的是,在蔡锷走后,小凤仙还痴痴的等着她的如意郎君能够踏着七彩祥云来娶她。殊不知,此一别,即是永别。

在梁启超、蒋百里等人的协助下,蔡锷离开北方是非之地之后,辗转来到云南,开始了新的讨袁战争。这一场战争开始之后,蔡锷和家人便是聚少离多,直到病逝在日本。

蔡锷之死,对于他的两个妻子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尤其是他的结发妻子刘侠贞。刘侠贞虽然是蔡锷的结发妻子,二人在结婚之后,却是聚少离多。以至于蔡锷身死之时,刘侠贞都不曾见过他一面。

蔡锷死后,刘侠贞一直照顾着老人孩子,为他守着这个已经破碎的家。

蔡锷生前,刘侠贞更像是一位贤内助,有她在,家便是安全的;有她在,自己无需分心内务。比之于刘侠贞,蔡锷的第二任妻子潘蕙英则更像是蔡锷的一位知己。
杨度与蔡锷

潘蕙英少年时期便接受女子私塾,长大之后,更是到西方进行了深造。相对于保守的刘侠贞,潘蕙英更加温柔贤淑、达理通透。

他二人一见面,便有了相见恨晚之感。繁忙的战事已经使得蔡锷疲惫不堪,他也只能在潘蕙英这里,才能寻得一丝慰藉。

然而,这终究是一对苦命鸳鸯,自1911年结婚至1916年蔡锷去世,潘蕙英并没有享受过几天爱情。

最悲剧在于,蔡锷去世时,潘蕙英才21岁,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年纪,她却终身未再嫁。

潘蕙英之所以肯为蔡锷守寡,全是因为两人都对彼此用情至深。

也正因此,蔡锷以“护国讨袁”之名挥师北上时,唯一放心不下的,也是这位小他十多岁的妻子。为此,蔡锷在战争前线,多次挤出时间,为他的这位妻子写出书信,而对于潘蕙英的称呼,更是甜蜜蜜的“吾妹”、“贤妹”。

在给潘蕙英的信中,蔡锷曾如此写道:

“别经三月,想念弥笃。余于疆场中,万事猬集,无暇致书通问,日来稍安闲,兹特以书告…”

如此情意绵绵的信笺,这哪里像一名战场杀敌的将军?分明就是一位儿女私情的小男人嘛,张口一个吾妹,闭口一个贤妹,三军将士若是看到如此统领,会不会丢盔而逃?

或许正是蔡锷的情深,才让潘蕙英为蔡锷终生未再嫁吧。蔡锷死后,潘蕙英一直帮蔡锷抚养着两个儿子和女儿,期间,她一度靠教书养活一家子。

蔡锷一生虽只短短30载,却能有如此痴情的两位佳人相伴,真真值当。自古美人爱英雄,大抵如此!

蔡锷将军逝世后的四川大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916年5月22日,四川督军陈宧在四川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于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旋蔡锷病情恶化,于9月离川东渡日本治病。1918年,熊克武自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省之军、民两政。1919年4月,四川防区制形成,各个防区军阀割据,相互混战近十五年之久。其中逐渐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和刘存厚等八个主要军阀派系。1921年6月熊克武辞职,推举刘湘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1924年刘湘任川滇边防督办,四川善后督办。1929年国民政府授于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932年,刘湘、刘文辉交战。1933年刘湘邀蒋介石入川平叛。1934年12月刘湘任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文辉任西康省主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