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平台”遭家长投诉,一正规平台,为何会有此遭遇?_学校_家长_安全教育

近日,“学校安全教育平台”遭群众投诉,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换一句话,这一平台,是经ICP备案的一个正规的平台,旨在推动全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那么家长为何举报?

原来是家长质疑安全教育的意义。这个平台上相关的安全教育内容确实非常好,老师要求家长学习,且要把学习或考试的作业发布到家长群内,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安全问题,家长同样需要学习,但问题是,家长学习的安全视频或完成的安全相关作业,是替自己的孩子完成的。家长就质疑:发给家长学,孩子在学校难道不学?不学,安全教育的意义何在?如果孩子在学校已学,又发给家长学,又有何意义?如果是针对家长的安全问题还可一说。

家长反馈代替孩子学习考试发截图一事,应该是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实际上,由学校督促学生完成学习教育的相关平台并不少,家长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这种情况家长有怨气,班主任和学校呢?估计也有。这可能是上级的要求,学校或班主任有不得不做。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干扰的学校教育。

展开全文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学校内部的安全教育平台建设不到位,才使用外部的资源,或者学校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有问题。

首先,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普遍缺乏“双向”技术支持,有些学校采用的学生心理测评技术,体现的是单向的“学校-家长”模式,仅能帮助家长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对比类型的分析,而孩子的心理支持系统,却缺乏建构者的中介引导,并不足以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缺乏强大的资源库供教师、家长及学生阅览,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以及解决学生干扰他人、持枪抢劫、打架斗殴、网络暴恐等问题的救护站,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渠道也比较单一。

还有,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宣传相对比较薄弱,大多是通过学校发布的文告实施督导,而没有政府机构做具体的帮助和解答,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缺乏对安全事件真正的理解和了解,不能对孩子更好的发现、识别和处理问题,也不能彻底建立起学校孩子家长监督联系。

至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受到群众投诉,我首先要提醒学校,要认真履行好维护学校社会安全的职责,充分发挥协调统筹的作用,以及在全校教育的衔接跟踪中合理把好每一个环节的权利关系等,制定出完善的校园安全体系,各方据其性质,按照权责及职责,履行各自的义务。

当然,社会、政府也要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经常向学校安全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添加新的动力。当然,学校也要尽快完善各项支撑机制,并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内部规章和配套措施。

综上所述,“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缺乏双向技术支持,以及社会及政府的支持缺乏,这也是这一事件受到群众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应当承担起真正的责任,加大对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强化教育及管理,把教育平台建设得更加规范有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社会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维持学校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当然,国家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持续促进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政府的不竭任务,因此,还是要提醒各个学校要牢记责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为维护学校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