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吕蒙正,赵光义的心腹宠臣,命运由天定,半点不由人_宰相_真宗_开封

吕蒙正

一、官宦世家

公元944年,吕蒙正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

他的家庭是官宦世家。

官宦世家

他的祖父吕梦奇官至户部侍郎。

他的父亲吕龟图官拜起居郎。

他的叔叔吕龟祥官拜寿州知州。

展开全文

寿州——安徽寿县

二、撵出家门

吕龟图宠爱小妾,而厌恶妻子刘氏。

一次争吵后,吕龟图不仅将刘氏休掉,而且将刘氏和吕蒙正一起撵出了家门。

洛阳龙门山下有个寺庙。

龙门山

寺庙的主持看出无家可归的吕蒙正有大贵之相,便安排他们在寺庙附近的石洞住宿。

这一住,就是九年。

刘氏为人缝补衣服,吕蒙正则潜心读书。

石洞

从衣食无忧,骤然跌落到生活艰难,让年幼的吕蒙正迅速成熟起来,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感触颇深。

穷苦人生活的艰辛,让吕蒙正深有体会。

和寺庙比邻而居,则让吕蒙正养成了性格豁达,宠辱不惊的性格。

三、高中状元

公元977年正月,登基仅仅三个月的宋太宗赵光义,开科取士。

吕蒙正参加考试,并高中状元。

赵光义

这一科,赵光义录取进士一百零九人。

而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开科十五次,总共才录取进士一百八十人。

不仅录取人数多,而且赵光义将这些进士全部授予四品以上的高官。

宋太宗赵光义

四、天子门生

朝廷官员都反对赵光义这样做,哪能一下子录取这么多人,还都授予高官?

而赵光义则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得位不正,所能信任依赖的只有他担任开封府尹时的下属。

宋太宗赵光义

而治理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就必须尽快培养更多的亲信。

所以,他才会在登基仅仅三个月,就开科取士。

这些被录取的进士,从一开始就是因为他,改变了命运,登上了仕途。

因此,他们会死心塌地地追随他,成为“天子门生”,成为他的亲信。

天子门生

对于自己的亲信,再怎么好,也不为过。

五、圣眷优渥

吕蒙正刚中状元,就被急需亲信的赵光义视为心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吕蒙正被赵光义任命为江苏省南京市通判,地位仅在知州之下。

江苏省南京市

吕蒙正向赵光义辞行,赵光义勉励道:“到了任上,好好当官,如果有什么不便处理的事情,可以直接上报于朕,朕为你做主。”

得知吕蒙正家境贫寒,赵光义还赐予他二十万贯钱,作为安家之用。

赵光义对吕蒙正的好,超出了文武百官的想象。

于是,吕蒙正带着赵光义的绝对信任,离开开封,前往南京上任。

赵光义

而此时吕蒙正的父亲吕龟图年老体衰,无人照顾。

于是,吕蒙正便将吕龟图接至家中,亲自赡养。

当时的人,都夸赞吕蒙正有孝行,以德报怨。

吕蒙正

六、推心置腹

公元980年,赵光义钦点吕蒙正为知制诰,负责起草皇帝诏书,成为天子身边的近臣。

三年后,赵光义又破格提拔吕蒙正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从高中状元,到担任副宰相,吕蒙正仅仅只用了六年时间。

吕蒙正像

诏书下达之时,赵光义不仅赐予吕蒙正皇宫附近的大宅院一座,而且还对吕蒙正说道:“我虽然是皇帝,但是你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担任参知政事后,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尽管提,朕能接受。”

如此眷顾情深,如此推心置腹,让吕蒙正心存感激,深受鼓舞。

赵光义

七、气度雅量

三十九岁的吕蒙正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初次登上朝堂。

朝臣们分列两旁。

有大臣愤愤不平地说道:“凭这个人的资历,也能做参知政事吗?”

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径直上殿。

吕蒙正

同行的大臣,为他鸣不平,当即便要追查愤愤不平者。

吕蒙正制止他道:“假如知道这人是谁,肯定终身不能忘记他,不如不知道为好。”

如此气度雅量,让人叹服。

八、宰相赵普

公元988年,四十一岁的吕蒙正正式成为宰相,和宰相赵普一起辅佐赵光义。

赵普

赵普,虽然是北宋开国宰相,但是是前朝旧臣。

吕蒙正,虽然是新任宰相,但却是赵光义的心腹,是赵光义钦点的状元,亲自栽培的宰相。

论和赵光义的关系,无疑吕蒙正更为亲近。

其中关节,吕蒙正自然心知肚明。

赵普

多年的读书心得和生活阅历,让吕蒙正谨慎从事,自甘居后,发表意见,坦然说出,尊重赵普,绝不冒犯。

因此,不但深得赵光义器重,而且还获得赵普的夸赞。

赵普

九、直言敢谏

一次宫廷宴会,赵光义看着热闹繁华的开封城,自满道:“五代乱世,生灵涂炭。后周太祖郭威率军进开封,无论官员,还是百姓家中都遭乱兵劫掠,人间大火不绝,天上彗星横现,真是一片乱象。自朕登基以来,现在可谓是万事粗理,天顺人和,开封一派繁荣盛世景象,看来治乱还在人为!”

文武百官都站起来夸赞赵光义道:“陛下真是盛世明君!”

赵光义

吕蒙正走到赵光义面前,奏言道:“开封,是大宋国都,群英荟萃,自然繁盛。但就在开封外不远处,臣就亲眼看到许多因为饥寒而亡的百姓,其他地方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臣希望陛下能把天下治理的都如开封一样,这是天下百姓的幸事啊。”

一盆冷水泼下,赵光义脸色骤变,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气氛紧张到顶点。

赵光义

如果是其他大臣进谏,赵光义肯定会让人拖出去砍了,但是是吕蒙正,赵光义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虚心接受了吕蒙正的劝谏。

此事,让百官们都十分佩服吕蒙正的直言敢谏,更佩服的则是赵光义对吕蒙正的包容信赖。

十、罢相

赵元佐

赵元佐,是赵光义的长子,也是赵光义的太子。

他深受赵光义器重,和赵廷美关系亲密。

赵光义谋害三弟赵廷美,致使赵廷美忧愤而亡,赵元佐惊恐而疯。

赵廷美

悉心培养的太子疯了,这让赵光义心如刀绞。

言官宋沆趁机上奏请立赵光义次子赵元佑为太子。

赵光义大怒,下令将宋沆罢免贬黜。

因为宋沆是吕蒙正妻子宋氏的族人,赵光义怀疑吕蒙正是幕后推手,便将吕蒙正罢相。

宋太宗赵光义

十一、君臣情深

吕蒙正虽然被罢相,但是赵光义依然时常想念他,后察觉宋沆之事与吕蒙正无关,便于公元993年10月,重新起复吕蒙正为相。

当时,赵光义已经54岁了,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而储君未立,内心十分忧虑,便向吕蒙正询问储君的人选。

吕蒙正因为宋沆妄议储君被罢过相,因此闭口不言。

赵光义

赵光义知道吕蒙正不愿参与储君之争,便在公元995年,罢免吕蒙正宰相之位,贬为西京留守,让他前往洛阳,远离开封。

这是赵光义对吕蒙正的保护,也是赵光义最后一次对吕蒙正的关怀照顾。

公元997年3月,赵光义病逝,第三子赵恒即位,赵恒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

朝廷为赵光义修建陵寝,吕蒙正主动捐献家财三百余万钱,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后一次回报赵光义。

赵光义虽然杀兄自立,但却是吕蒙正人生的贵人。

若不是赵光义提拔重用,吕蒙正大约会在山洞里贫困终老。

下葬当日,吕蒙正匍匐在陵墓前恸哭不已,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赵光义

十二、不出所料

赵恒登基称帝后不久,再次任命吕蒙正为宰相。

吕蒙正第三次担任宰相。

纵观整个宋朝,能够三次担任宰相的,只有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和吕蒙正两个人。

公元1005年,吕蒙正辞官归隐。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依依不舍地握着吕蒙正的手问道:“爱卿的几个儿子,谁可以重用?”

吕蒙正十分诚实地回答道:“臣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但臣有个侄子名叫吕夷简,刚刚从政不久,具有宰相的才能。”

自此,吕夷简开始被宋真宗关注。

吕夷简

富弼,是吕蒙正门客富言的儿子,自幼聪颖。

吕蒙正让富弼和吕家子孙一起读书,并摸着富弼的头说道:“这个孩子,以后会做宰相,而且建立的功勋,在我之上。”

后来,不出所料,吕夷简、富弼都官拜宰相,成为北宋名相。

富弼

十三、心怀百姓

宋真宗赵恒路过洛阳,向吕蒙正询问治国的方法。

吕蒙正答道:“和他国和平相处,停止战争,节约开支,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只希望陛下时时刻刻想着百姓。”

公元1011年4月,吕蒙正病逝,享年68岁。

宋真宗追赠吕蒙正为中书令,赐谥号“文穆”。

吕蒙正《寒窑赋》

十四、《寒窑赋》

纵观吕蒙正一生,几经波折。

年少时,父亲将他撵出家门。

他潜心苦读,志存高远。

高中状元,被宋太宗赵光义依为心腹。

他老成持重,心怀百姓。

吕蒙正《寒窑赋》

他晚年创作了《寒窑赋》,通过描述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来表达命运的无常,穷苦人的无奈,警醒世人遵守天道规律的同时,坦然面对人生的磨难。

《寒窑赋》,是千古奇文。

吕蒙正,是北宋名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