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多元化整合 开展主题式教学_课程_教师_整合

进行多元化整合 开展主题式教学

——《人·自然·社会》教材使用策略的探索

椒江实验小学 阮歆婷

《人·自然·社会》是根据浙江省地方特色编写的课程,计划满足区域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致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民族精神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但现实中,地方课程的教学并不乐观。如何轻松教,快乐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采用整合的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如此,能激发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优化已有课程资源,提高地方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整合学科内容

地方课程大单元理念以及注重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的课程性质,要求教师基于单元教材内容,着眼学科教材内容,进行教材有机整合,达到教学动态平衡。

1.立足单元,设计主题

地方课程教材各册都分不同单元,单元有着不同主题。教师需立足教材,基于单元视角,设计主题学习。

2.打通学科,盘活主题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地方课程包括了浙江资源、民间艺术等十多项专题教育内容。这些专题教育也被国家课程所重视,部分内容重复分布于国家课程中。教师可整合各学科中的同一主题,实现最优教学。

二、整合教师资源

教师的指导是开展主题式教学的关键力量。若仅仅是地方课程的专任或兼任教师来指导学生学习,教学中难免会有活动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主题教学中形成一种新意识:整合教师资源——抓住同年段不同老师的特点,学校里不同学科的教师的特长,联合他们开展主题教学,进行多维度指导。

1.整合年段,设计板块

可联合同年段的教师资源,由不同的地方课程教师分板块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料,进行交换使用;甚至可让教师承担一个主题式教学任务,分别在年段各班级中指导活动,做到资源共享,奔向轻负高效。

2.整合特长,互补优势

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学中,适时联合教师的兴趣特长与学生的学习,能拓宽学生学习的接触面,让他们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三、整合学生资源

有道是教学相长,在小学中高段学生中,很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研究,已经超过了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整合年段学生的资源,服务课堂。

四、整合学校活动

每个学期,各学校会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合学生的丰富的活动。教师可以乘学校活动的东风,燃学生学习的热情,点亮地方课程的教学。

五、整合当地资源

地方课程的课程性质和理念,决定了课程教学离不开地方特色。当地人尽皆知的时事热点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是家门口的资源。教师恰如其分地整合当地资源,能够让地方课程教学事半功倍。

主题式的地方课程整合教学,不是简单相加,更不是勉强拼凑,而是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融会贯通,是教学的变革。期待这种教材使用策略,这种教学理念,能助力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推动地方课程蓬勃生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