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光谷汇聚八方人才 解决更多“卡脖子”技术_光谷_激光_光纤

新华网武汉3月21日电 题:聚焦高质量发展|光谷汇聚八方人才 解决更多“卡脖子”技术

连迅、吴文华、李昌硕

激光,是20世纪以来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在武汉,胸怀梦想的追光人从零起步,前赴后继,砥砺奋进。几代追光人不断探索光的世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技术,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点亮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1971年,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原华中工学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办激光专业。学校将一群中青年教师集中起来,跨学科进行攻关研究,培养专业人才。8名青年教师从《激光》这本书入手,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最早一批“追光者”开展激光研究(右二为黄德修)。新华网发(资料图)

已经离世的黄德修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最早的一批“追光者”之一。1972年,他调入学校刚成立的激光科研团队,从事固体激光器研究。黄德修生前说:“我也只是听说过激光,学校30几个老师基本上都不懂激光。但我们下定决心,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追光之路,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黄德修和团队成员在激光研究中,经常忙到半夜12点后才回家休息。一个又一个寒暑交替,华中科技大学激光科研团队逐渐收获硕果。他们先后研究出红宝石脉冲激光、钕玻璃脉冲激光、Nd:YAG连续激光等,攻克了诸如激光调Q、激光锁模等一批激光技术,并将激光焊接、激光医疗应用于实践。特别是随着1978年后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研究的不断突破,华中科技大学在能量光电子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建设在国内逐渐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在武汉,光纤、光电子技术产业等也开始蓬勃发展,一束耀眼的“光”在江城闪亮。

展开全文

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最早一批“追光者”开展激光研究。新华网发(资料图)

如今,虽然黄德修等第一代追光人相继离世,但他们追光逐梦的拼搏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后人奋勇前行。

勇力产业发展潮头,建设中国光谷

20世纪90年代,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蒸蒸日上。2001年,体现一座城市时代决心的“武汉·中国光谷”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建设,一个个追光者来到光谷逐梦未来。

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科研人员开展技术研究攻关(右一为王瑞春)。新华网发(资料图)

坐落于中国光谷的长飞光纤光缆公司成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它引进了全球最主流的预制棒制备工艺,让我国光纤产业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但当时,长飞公司所有原材料和设备都依赖进口,这极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得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2001年,长飞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开始自主研发。

2002年,王瑞春从浙江大学材料系研究生毕业,成为长飞研发团队的一员。一切要从零开始,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去摸索尝试。时光飞逝,随着经验慢慢积累,长飞公司研发团队也越来越成熟。“最艰难的时候,大家也有过犹豫和退缩。不过,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在无数次失败中不断进步和突破。”王瑞春回忆说。

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新华网发

2010年,王瑞春与团队攻克了光纤预制棒设备的设计研发,实现了光纤光缆整套设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这成为光纤行业一个质的飞跃。2013-2017年,王瑞春带领团队开发了公司战略级项目VAD/OVD工艺装备平台,实现了VAD/OVD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了先进VAD/OVD技术的国际封锁。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完成了智能高速大尺寸光纤拉丝装备、光纤筛选机装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速拉丝设备的完全自主可控,实现全球最高拉丝速度(3500m/min)。

现在,长飞公司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跟随长飞公司的成长,王瑞春也成为第二代优秀追光人中的一员。“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王瑞春感叹,作为科技工作者,唯有不懈奋斗,解决更多“卡脖子”技术,才能不负伟大时代。

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新华网发

在湖北省的大力支持下,在追光人的努力奋进下,中国光谷一批批光电子信息企业蓬勃发展,力求从“产业最完整”到“产业链自主可控”。中国光谷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全国最大光电器件和设备基地、全国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连续多年销量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中国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已达6000亿元,加速向万亿级规模冲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与合作的主力军。

年轻追光人汇聚,逐梦世界光谷

汇聚八方人才,成就追光梦想。中国光谷成立之初就多方揽才,为产业发展蓄积澎湃动力。

追光青年在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咨询创新创业事宜。新华网发 张璨龙摄

2009年,光谷启动实施“3551人才计划”,在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6月,光谷成立招才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目前,光谷已聚集多名诺奖得主、70多名中外院士、超过30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7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平均每年有10万名年轻大学生来光谷创业就业。越来越多的年轻追光者来到光谷“追光逐芯”,在青春的赛道上奔跑。

华工科技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新华网发

1999年上市的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激光“第一股”。借力全球一流人才,在两代追光人的努力下,华工科技创新能力迅速跳跃至激光产业的世界前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推动着我国汽车、消费电子等相关领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在人才政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第三代追光人加入华工科技。单在2022年,华工科技引进的青年技术骨干就超过100人。年轻追光者在这里快速成长,成为创新骨干。

华工科技高功率激光装备软件研发部经理蒋威出生于1988年,今年34岁。蒋威介绍说,华工科技高功率激光装备软件研发团队拥有14名团员,90%毕业于“985”“211”高校,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个团队开发的一系列编程软件,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对比进口软件,我们自主研发的坡口套料软件效率提升了15%,成本降低了90%。”

新一代追光人在华工科技公司追光逐梦。新华网发

追光逐梦,中国光谷将眼光定格在未来的光世界。湖北省及武汉市出台多项政策,调配各种资源,支持中国光谷走在世界前沿。中国光谷提出,将勇担科技自立自强新使命,突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核心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天的中国光谷,正努力向“世界光谷”迈进,加快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努力实现“科技、产业、人类、城市”深度融合,建成世界著名科技新城,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光谷正在向世界光谷迈进。新华网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