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顺治帝废除南京国都地位(有明一代,南京始终是法理上的国都),原南直隶地区改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后布政使司改为行省,江南省随之诞生。1661年(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东部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部称"江南左布政使司"。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右布政使司改名为江苏布政使司,取江宁(南京)、苏州二府首字,江南左布政使司改名为安徽布政使司(实际上安徽官员们赖在南京100多年),取安庆、徽州(今黄山市)二字,这便是江苏、安徽省的由来。乾隆二十九年《清会典》修成,法理上明确了江南分家的结果。有清一代,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几乎保持不变(地理面积不断增加),江苏下辖江宁府、苏州府、徐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今上海)、扬州府、淮安府, 两江总督署驻南京,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
江南省
1927年,蒋介石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为特别市,上海县、宝山县设置上海特别市,上海开始从江苏分出。沪宁两位大哥不在,镇江成为江苏省会,直至1949年江苏解放。
1949年江苏解放后,分设苏南、苏北行政公署,苏南行政公署驻无锡,苏北行政公署驻地泰州,南京作为重要城市,此时依然是直辖市,属于中央直管。1952年,江苏省恢复建制,南京取消直辖市地位,为江苏省会。同年,由山东代管三年的徐州回归江苏(仅此一次代管三年,徐州自古以来----)。1953年调整完毕,此时江苏包括徐州、淮阴、盐城、南通、苏州、镇江、扬州、松江8个专区,以及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徐州、南通这6个地级市。1958年,江苏省上海、宝山、嘉定、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10个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因松江专区九个县全部划归上海,因此松江专区撤县。1961年,为发展苏北港口,新海连市改名连云港市,升格为地级市。整个70年代江苏省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直至1983年。
展开全文
苏南、苏北行署
1983年响应中央号召,率先实行地改市。我们先来看看苏北地区的变化。
徐州地区撤销,成立地级徐州市,下辖铜山、丰县、邳县、沛县、睢宁、新沂5县。
成立地级连云港市,原属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两县和淮阴的灌云划归连云港。
淮阴地区撤销,设立地级淮阴市,下辖宿迁、沭阳、灌南、泗洪、泗阳、涟水、淮阴、淮安、洪泽、盱眙、金湖11县。
盐城地区撤销,设立地级盐城市,下辖建湖、射阳、阜宁、大丰、东台、响水、滨海、盐都(后撤县设区)8县县。
南通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南通市,下辖南通、海门、启东、如东、如皋、海安6县。
扬州地区撤销,设立地级扬州市,下辖江都、泰县、邗江、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县。
1983年的江苏
这次调整,对苏北地区影响整体不大,徐州损失最大,划出两县,淮阴划出一县,管家兄弟和赣榆均非经济强县,因此徐州和淮阴的实力损失微弱。长江以北的调整整体中规中矩,而长江以南的调整,则可以称为一顿操作猛如虎。
镇江地区损失最大,高淳、溧水划归南京管辖,南京并没有得到多大便宜,高淳、溧水地理位置过于偏南,直接导致今天南京全市南北纵深极长,而东西又非常窄,不规则的行政区域大大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经济实力较弱,尚且需要南京去扶持。镇江地区的溧阳、金坛划归常州管辖。镇江仅仅剩下镇江丹徒、扬中、丹阳、句容三县,其中扬中是沙洲,面积狭小,句容则为江苏不常见的丘陵地区,丹徒为郊区,变成了今天的丹徒区,仅仅丹阳实力尚可,丹阳又属于吴语区,和属于江淮官话金陵片的镇江大部格格不入。
接下来就是“八邑名都”常州了,原常州府八邑分别是:无锡、武进、阳湖、江阴、宜兴、金匮、荆溪、靖江。常州最终仅分得武进和阳湖,无奈地方太小,从镇江那边薅来了金坛和溧阳。这一顿操作直接导致了固然拥有武进市(后来的武进区)这一足以和江阴、无锡县竞争百强县榜首的强县,却始终在苏锡常中居于末尾。直至今天,常州的经济贡献也几乎全靠武进以及武进分出去的新北区支撑,溧阳虽美,确是山区,金坛也是半丘陵地区。
常州府
无锡从常州地区获得江阴、宜兴两大强县,成立地级无锡市,常州府八邑中,无锡独得其五(荆溪算进宜兴、金匮算进无锡),同时因为宜兴的加入,无锡获得了太湖沿岸最好的一片地段。无锡曾经一顿排名江苏第二,力压省会南京,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级市,与苏州可谓一时瑜亮。传说中最初方案是张家港和靖江给无锡,但当时的无锡话语权极高,经济实力强大,无锡对自己的定位也是一个纯粹的苏南城市,希望拥抱太湖发展,靖江因为地处江北,未被80年代笑傲全国的无锡看上,而在有江阴这个当时已经全国前三的强县(第一是无锡县),对于当时还是一片沙洲,工业基础薄弱的张家港,自然就不那么需要了。
苏州基本恢复了原苏州府的区域,今天的眼光看来,苏州获得的地方最多,且下属县级市一个比一个厉害,因此垫底了苏州江苏第一的地位,其实在当时,苏州所获得的吴县、吴江、昆山、太仓、沙洲、常熟这五县一市(常熟此时已经是县级市)中,当时的沙洲(张家港)平平无奇,昆山还被称为“小六子”,这些地区在当时远远无法与无锡县(今惠山、锡山二区)、武进、江阴相比。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张家港与昆山不甘人后,奋发图强,才有了现在的县域霸主昆山,张家港也是常年位居前五。
苏南地区的一波操作中,南京带回来两个需要帮扶的欠发达(与苏南其他县相对而言),镇江几乎被拆散了,常州仅靠武进勉强维持经济发展,无锡分得了当时苏南地区最发达的区域,今天的无锡依然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苏州不亏不赚,但在平原众多的江苏,地大人多即为硬道理,依靠苏南地区最大的地盘,苏州成长为现在的最强地级市。
今日南京
1983年的地改市调整,基本奠定了今天江苏的经济格局,尤其是对苏南五市几乎是进行了重新洗牌。历史的如大江大河般滚滚向前,不可阻挡,以今天的眼光看,南京依靠城区强大的科教文卫实力和历史文化底蕴,在21世界第二个十年里,逐步王者归来,作为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会,在没有吞并周边城市(合肥、济南、郑州、杭州:你说谁),没有靠强省会政策的情况下,重返全国前十,并且人均GDP仅次于无锡和北京,位列全国第三。并且成立南京都市圈带动兄弟省份发展。苏锡常三兄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80年代“苏南模式”盛极一时,90年代招商引资独领风骚。镇江虽然光芒没有其他四位耀眼,但丹阳的眼镜和镇江香醋依然遍布全国,总量虽然不高,经济发展质量却不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