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日报 | 豆香飘千里 产业促振兴——沧州银行驻盐山县后陈村工作队的故事_沧州_工作队_万元

沧州日报 | 豆香飘千里 产业促振兴——沧州银行驻盐山县后陈村工作队的故事

《沧州日报》全文发如下:

豆香飘千里 产业促振兴

——沧州银行驻盐山县后陈村工作队的故事

春暖花开时节,一派生机盎然。近日,盐山县小营乡后陈村王福奎家的豆腐坊开张了,远亲近邻争相前来捧场,充满豆香的小作坊门庭若市。

王福奎和妻子身体均有残疾,曾是村上的贫困户。王福奎行动不便,妻子双目失明,但他们天生乐观,身残志坚,经常义务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还学会了做豆腐的手艺。“开个豆腐坊,一直是我们的心愿。如果没有驻村工作队的帮忙,恐怕我难以如愿。”王福奎说。

沧州银行驻后陈村工作队队长张庆江一直关心着王福奎,多次帮他跑办开店手续,却始终没有看到王福奎把店开起来。经与王福奎座谈,张庆江了解到王福奎家的老房子破旧不堪,已无法维修,夫妻俩把准备开店的钱全部拿来翻盖新房,开豆腐坊的计划不得不中断。王福奎说:“建制作豆腐的操作间、添置设备需要不少资金,只能重新攒钱再筹备。”

“不能让眼前的困难压倒群众的创业热情。”张庆江和工作队成员商量后,决定把节省下来的经费全部支持王奎福,并得到了上级支持。最终,将1.2万元资金送到王福奎手中,豆香弥漫的豆腐坊开张了。

后陈村素有养殖牛羊的传统,群众在肉牛养殖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优势,从幼牛、饲料的购买到成牛的销售都有较为成熟的渠道,群众基础较为雄厚。其中,最大的养牛业主马占林,拥有肉牛260头,养殖经验丰富。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产业,成了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张庆江走访全村养殖户,形成调查报告并第一时间向乡党委和县农业农村局汇报,最终争取帮扶资金600万元,建起后陈村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3万元。张庆江又向所在单位沧州银行申请了10万元,用于硬化通往养牛场的道路,改善周边环境。养殖户马占林借此机会,扩大经营。但资金不足掣肘发展,成为众多养殖户面临的难题。张庆江了解情况后,立即与沧州银行相关部门对接。沧州银行以后陈村养牛项目为试点,调整优化信贷业务产品,与养殖户对接,为马占林发放了100万元贷款。马占林成了沧州银行的第一位农民信用贷款客户。

后陈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相继完成了村“两室”建设、修小桥、筑边沟、道路硬化、铺设自来水管道、安装智能水表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变了后陈村以往的生活环境。如今,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安装了照明路灯,建设了老年幸福院,购置了垃圾箱,过去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舒适、整洁、明亮的模范村。

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刘 昊 赵明新

发布权威资讯 关注民生话题

欢迎关注【盐山快报】

县委、县政府唯一官方公众微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