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作为刘邦的首席谋士,在刘邦的心目中是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当然张良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多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
出生贵族,却逢灭国
张良,总给人一种长得非常帅气,又有仙风道骨的感觉。字子房,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张平去世后二十年,韩国被秦所灭。张良当时还年轻,没有在韩国朝廷任职,韩国破灭后,张良还有私家仆从三百人,他在弟弟死后没有办理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四处寻找刺客行刺秦王赢政,为韩国报仇。
得大力士,刺秦始皇
终于张良找到了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公元前218年,张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今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原本秦始皇的车是六匹马拉的,但眼前的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120斤的大铁锤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然而,被大力士击中的只是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因此没有刺杀成功。
展开全文
偶得兵书,举兵反秦
后来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经过老头的考验之后,得到了《太公兵法》,张良日夜研读兵书,最终学有所成,终于成为一个深谙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大才。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一心想为韩国报仇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但自己势单力薄,后来遇到了刘邦,和刘邦一见如故,张良多次给刘邦讲《太公兵法》中的策略,刘邦都能够领会,而且刘邦非常赏识张良,张良就归附了刘邦。
拥立韩王,封为司徒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项羽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并召集各路义军首领在薛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开会,商量大事。 张良对项梁提议立韩王成为韩王,早在下邳的时候,张良和项梁就有旧谊,项梁便一口答应。于是,他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相当于丞相)。
多次献计,封成信侯
公元前208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后来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张良跟随刘邦一路进军关中,过程中张良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先是攻取宛城,再智取峣关,进入咸阳之后,劝谏刘邦不要贪图享乐。
再后来又智斗鸿门宴,让刘邦安然逃离。又献计烧毁栈道,打消项羽的疑虑,让刘邦能够在汉中有喘息的机会,并让韩信乘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又帮助刘邦平定三秦。后来,项羽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
下邑奇谋,制定战略
公元前205年春,刘邦接连收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卬五个诸侯,得兵56万。这时候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紧接着项羽攻打彭城,击溃刘邦。刘邦狼狈逃到下邑。可以说是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后来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张良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现在与项羽有了隔阂;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结果未成。这二人可以利用。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
出谋划策,明哲保身
后来在张良的战略之下,刘邦如愿大败项羽,最终项羽自杀。天下初定,劝谏刘邦定都长安。本来张良的身体就不是很好,也随着刘邦的帝位越来越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刘邦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张良基本没有参与,当看到韩信、彭越的悲惨结局之后,张良深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
后来,张良自动请退,专心修道,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说在最后的话
张良的一生让人感觉非常的洒脱,最后也完成了毕生的心愿,拥立了韩王,最后虽然被项羽所杀,最后也制定战略杀了项羽。从白衣到封侯,最后又辞官修行。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路,在追寻的路上更没有迷失自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