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代表委员面对面|全国政协委员刘玉婉:保护传承民族音乐,弘扬发掘中华传统文化_民族音乐_中国_曲艺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薛艳丽)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刘玉婉做客中国青年网联合今日头条举办的线上“2023代表委员面对面”微访谈活动,和大家分享文化艺术领域相关提案。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青年网: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您今年将主要关注哪些问题?

刘玉婉:大家好,我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刘玉婉,很高兴能够和大家进行交流。继续推动民族音乐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我是亲历者与践行者。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全民艺术素养。我关注:一、中国民族音乐(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二、尽快修订出台《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中国青年网:曲艺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您提议将民歌、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并进行数字化传播,具体将整合哪些基础性文化资源?如何在后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推广?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哪些好处?

刘玉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是国家和民族传承与发展之根本。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一曲一调,流韵千百年。

我建议,在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将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让中国民族音乐走近大众,尤其是在青少年一代中产生良好的共鸣。在更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的同时,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优异答卷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积极实践,对全民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建议成立专项工作组,为戏曲曲艺中包含名著、名人、名胜的精彩片段与教育部教材中相应内容编写配套教材,科目包括语文、历史、地理等,采用多种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拉近古老艺术与青少年的心理距离,实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性、系统性、规模化传承。

中国青年网:您曾提出筹建中国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平台,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哪些民族音乐数字平台?能否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对未来的民族音乐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刘玉婉:目前已建立的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记忆”项目、中国民族音乐数据库三大平台。其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无线通信网等载体进行保存、传播。在民族音乐的数字化工作方面,该工程广泛整合各类民乐资源,拥有众多名家经典作品和地方特色优秀内容,并建设了大量与民乐交集广泛的、以民族器乐方式演绎的传统戏曲资源。

我建议,持续推动民族音乐数据库、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非遗曲艺记录工作等相关成果的转化利用,进行“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移动化产品开发,对已掌握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中国民族音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好,提升服务效能,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

中国青年网:近些年国家极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您有什么样的想法及感受?

刘玉婉:3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民族音乐、戏曲、曲艺的收藏整理工作。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播最直接有效的语言之一,将这一特殊语言运用好、发展好,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推动力,也可以让世界更容易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青年网:可以分享下您在未来有哪些新的工作计划?

刘玉婉:我会继续弘扬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加快文化创新创意平台的建设,摸清文化遗产底数,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我将继续努力做好中国民族音乐的公益普及课程和讲座,促进传统文化资源高效共享。

更多代表委员精彩内容,欢迎通过今日头条客户端搜索关注#代表委员面对面#热点话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