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记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_党史_中队_官兵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当年,伴随着这首《八连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1982年,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勤务。“接过八连的枪,也接过了八连的魂。”中队全面建设过硬,2021年被确定为“学党史铸忠诚的模范中队”全国典型。

图说:十中队官兵在南京路步行街巡逻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下同)

去年春天,习近平主席给中队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中队官兵牢记习主席的嘱托,坚持传承好传统好作风,赢得驻地群众的赞誉。

“兵哥”视频“圈粉”

站在十中队营房的顶层望向远方,一座红色基调浸染的石库门建筑,在现代都市建筑群中格外醒目。那里,正是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

图说:十中队官兵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自1998年起,中队官兵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毗邻驻地的党的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党史,累计讲解7.6万余场次、听众450余万人次。

展开全文

下士李昊杰在部队的成长,与中队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密不可分。2020年9月,大学生李昊杰携笔从戎。在新兵自我介绍中,他的发言真诚坦率:“我是奔着入伍优惠政策来的,当兵只为体验生活。”

新兵训练结束后不久,李昊杰跟随中队战友踏上“寻根之旅”,赴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参观见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看着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李昊杰感悟到了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年轻的共产党人追寻真理的执着。“以前,我总觉得理论枯燥乏味,研读党史、用心感受才发现,真理的味道特别甜!”他说。

去年9月,李昊杰义务兵2年服役期满,多家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一边是唾手可得的优厚待遇,一边是中队的挽留,李昊杰面临选择:退役还是继续留队?

“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走与留不能只想着个人得失,关键要看组织需要。”经过慎重考虑,李昊杰敲开指导员的房门,郑重地递交了留队申请。

此后,李昊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党史学习教育和宣讲之中,他主动请缨担任中队党史讲解员队伍小队长,带出4名新讲解员;把学到的党史故事和创新理论融入一大纪念馆义务讲解之中,连专业讲解员听后都连连称赞。

坚持学党史、讲党史,让李昊杰更加深刻懂得了人民军队由谁缔造、听谁指挥、为谁打仗,更加坚定了爱党报国的志向,增添了奋斗强军的动力。去年,他凭借优异表现当选武警部队第一届军人代表大会代表。

“你们发扬‘南京路上好八连’光荣传统,坚持学党史、铸忠诚,连续20多年在党的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党的历史、传播党的理论,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习主席回信中的话,让十中队官兵备受鼓舞。

“不论时代怎样变化,‘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是红色的。”杨泽楠告诉记者,置身闹市,中队官兵坚持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引导大家学好党史、坚守信仰高地。

走进中队营区,处处都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大课堂。操场两侧橱窗里,官兵学党史、研理论的心得体会周周更新;楼梯走廊里,党史主题展板月月更换;每天繁重训练任务结束后,战士们都会雷打不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兵哥说党史第二季’又上新了!”近日,杨泽楠带领中队党史讲解员们穿梭在申城座座红色场馆,录制了多期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兵哥说党史”网络微视频,受到广大网友好评。杨泽楠介绍,“兵哥说党史”是他们开展线上党史宣讲的特色品牌,第一季推出后网上点击量破4亿次。过去一年,官兵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第二季拍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网友被“圈粉”,加入到学党史的队伍中来。

去年,中队官兵在做好一大纪念馆义务讲解工作的同时,先后为驻地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党史知识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20余次。中队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中队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撑起爱民帐篷

“‘武警雷锋’来了!”今年2月20日上午,南京路附近的居民惊喜地发现,他们熟悉的红色帐篷和“橄榄绿”又回来了!

自1982年起,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官兵的带动下,130多家单位、千余名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其中。每月20号,军地单位撑起的爱民帐篷绵延近200米。

“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在南京路街头集中组织为民服务,而是以小群多路的方式,深入社区、企业开展为民服务,尝试探索出了‘点对点’‘菜单式’服务模式。”“雷锋班”班长汪凯睿说。

居民们在活动现场,拉着官兵嘘寒问暖,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家住成都北路的阎大叔理完发后,还即兴为官兵和附近的群众来了一段舞龙表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去年以来,我们的为民服务项目也在与时俱进。”汪凯睿介绍,如今,他们的服务内容由刚开始的修鞋、理发、磨刀“老三样”,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咨询等20多项,装备也从缝纫机、工具包、理发箱“三件宝”升级为超声波眼镜清洗机、多功能血压仪等现代化装备。

岁月更迭、初心不改,几十年来,十中队官兵接力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将人民军队的宗旨本色,深深印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空中训练”比武

晨曦微露,外滩的钟声由远及近传来,中队长陶然带领哨兵走上南京路,开启新一天的巡逻任务。

陶然说,中队官兵警卫重要目标、巡逻繁华区域,履行使命任务时刻面临复杂考验。一次,哨兵赵鑫识破了一名企图混进执勤目标的男子,谁料男子突然抽出一把匕首刺向赵鑫胸部。赵鑫躲闪不及被利刃捅伤。剧痛之下,他凭借肌肉记忆,一招制敌。

“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习主席的嘱托,中队官兵铭记在心。他们深知,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不仅是赞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图说:十中队官兵进行擒敌对抗训练

入伍时,体型偏胖的新兵林泽尧怕苦怕累,训练成绩门门垫底。“只有军事过硬,才能为祖国站好岗。”林泽尧不断向自己的极限发起冲锋。新兵连结束时,他捧着“爱军精武好战士”等6本证书,迈入中队大门。

聚焦打赢目标,中队官兵敢于攻坚克难。驻守在中心城区,中队训练场地有限,官兵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中队楼顶打造了一块集搏击馆、器械场、健身房于一体的“空中训练场”,广泛开展创破纪录群众性比武活动。去年,中队军事训练优良率相比上一年,提高了20%。

保持敬礼姿势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这是中队现任国旗班班长温华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去年寒冬的一次升旗任务中,当温华建像往常一样扬起国旗时,一块棒球大小的冰块突然从20多米高的旗杆顶上掉落,重重砸在温华建正在敬礼的右肩上。温华建强忍剧痛,保持敬礼姿势纹丝不动。回到营区时,他的右肩已经脱臼满是瘀青,后背被汗水浸透。

战士张闯虽在国旗班,却从未走上过国旗台。他的战位,在9平方米的地下操控室。一旦电动升旗装置出现故障,张闯就要在无法看到国旗的情况下,凭借反复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分秒不差地升起国旗。只能当个“备份”。

一段“人墙”短视频曾在网上刷屏:人流如织的南京路上,武警官兵用身体组成“拉链式人墙”,引导游客有序通过路口。2014年,首次执行“拉链式人墙”任务的就是十中队官兵,此后每年的“人墙”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随着直播平台兴起,不少“拍客”“播主”把镜头对准中队执勤官兵。一次执勤,战士何俊的照片被群众传到网上。一米八五的个头、英俊的脸庞、挺拔的军姿,让何俊迅速登上热搜。

谈起当时的情景,这名年轻战士脸“刷”地红了:“网友‘围观’,是因为这身戎装。”意外“走红”,让何俊更知肩上的责任之重。每次训练,他都给自己“开小灶”;每次执勤前,他都反复检查着装;遇到群众求助,他和战友们总是热心伸出援手。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冯来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