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我们以一篇《暂时的告别,是为了更好重逢》,挥别那些耳熟能详的咖啡店们。
2023年春天,在多数人觉得一切生机将回,一片向好之时,“再见”、“闭店”、“转让”等字眼再一次集体出现。除了咖啡行业之外,复合空间、艺术空间成为今年初闭店高发地。
2月9日,半山·林和罚站同天发布关闭信息,先于其两天前,寅识画廊也以长信告别。再见总是伤感,经历3年的休眠期,人们也更愿意将原因向不言而喻上靠近,而对于商业周期来讲,再见或许并不是坏事。
起落有时,欢喜自得,闭店背后的故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坏。
半山·林,位于干槐树街11号,对面是很久都不开门的买手店耍杉。
2021年8月半山·林正式营业,空间主要用于展览与艺术分享,第一个展览是何博的「冷记忆」。
展开全文
大概在画廊开业前半年就听闻半山要来成都开店,临近开业前才知道,原来画廊就开在公司楼下。又因与何博相识,一对外开放,就抽了个午饭时间走过去看了一看。
还记得那天出了太阳,从爵版街穿过去的时候墙上有好看的树影,看完回来发现店铺前身是我入职公司第一天吃的那家绵阳米粉店。
第一场展览本身没有太多记忆点,何老师的作品看过太多遍,倒是画廊里面有厕所这件事让人印象深刻。
以为是「半山Gallery」主理人张钰操持的产业,后经介绍,成都的半山由董林经营,于是有了半山·林。
董林本人算是让人有记忆点,开业那天留着个寸头,在吧台,也是咖啡角站着,身边摆了不少手冲壶,说后面可以过来喝咖啡。戴个眼镜,看上去有点“生人勿扰”,实则羞涩,却也成为画廊关闭的重要原因。
年前还因美学大赏海报展和他沟通,农历新年后不久就看他结了个婚,再没多久,就是一则突然出现的《再见,半山·林》。对于画廊的突然关闭,艺术行业的朋友们都有些吃惊,想约他聊聊,刚回成都的他却用第二天要过情人节推脱了,这个结果也不让人意外。
认识他的朋友的理解为,画廊本身不设门票,喝咖啡呢,以他的性格又不爱收钱,再加上客观现实的不确定性,能保证交上房租就已经很不错了。好在房租不算贵,但也基本上是自己贴钱在做。
空间本身的制约性也算是画廊发展阻力之一。老居民楼底商的结构约等于一间两居室,客厅不算大,房间更小。相较大型美术馆与画廊来说,这样的空间注定不能拥有大体量的展览。小型展览如其本人个展,及其他青年艺术家展览,输出成本并没有降低,却被空间限制没有好的观展路径,观展体验也被大幅压缩。
或许在几次征集展中,非业内人士就应从“参展个人输出,画廊甄选展出”的机制中窥见其生存压力。
而对于一条没有艺术氛围的街区来讲,输出+装裱的付出也并不能为参展人带来流量与关注。甚至在以“致力于影像相关,与艺术家合作,推动艺术发展”的「半山Gallery」公众号中也并无对参展人及其作品的介绍与展示,征集展成了一场极小范围的无声自嗨。
较好的是,因为卖咖啡的Prometheus,因为半山·林,这条街开始变得年轻。有便宜好喝的精酿,有古着屋,有烘焙店,有甜品好吃的八乜,还有把一整干槐树街都耍转的森也。
而现在,Prometheus关门,半山·林关门,八乜关门,耍杉不开门,精酿也只做了一个月不到就易主,干槐树街成了同事口中“不太适合做生意”的街道。
唯一从董林口中确定的回答是,后面准备回云南,找找工作。也挺好。
相较之下,寅识画廊的关闭原因就确定且简单——因为租约到期及物业原因,主理人小菲决定关闭画廊。
2020年初,编辑部曾集体到访过寅识,“一间蛋糕店与快递点之间的艺术空间”,是主理人想要把艺术做进社区里的初衷与定位。
近300平的空间,大半划给了画廊,以一层厚布帘隔开的另一边是咖啡与茶空间。
自19年11月起,画廊共举办20余场展览及对谈,收获数百位会员,即使在去年最严峻的时期,展览停滞,咖啡仍为周围人输送能量。
附近的居民和办公者习惯花一天里的一两个小时在寅识喝杯咖啡,在这里办公,邻里间逐渐熟络,熟到了“有些客人刚走到窗外,就知道他想喝杯什么”的程度。
遇上困难,身为医护人员的老熟客会主动送来口罩与抗原,去年最严重的那阵,店上的医疗物资大多来自他们的帮扶。
所以闭店会觉得难受吗?投入巨大心力与时间的空间亦如自己创作的作品,关闭肯定是有感触的,但并不会觉得难过,小菲说,在商业体系中,总是会起起落落,这很正常。
画廊关闭之前,小菲的另一个作品,Aroma书香,于去年底在青城山亮相。
由90年代农村自建房改造而成,以“一本书”为策划意向的的现代民宿,仅收录9间房。从「page1」到 「page9」,分别代表9种不同风格,服务于9类不同入住需求。
整栋民宿仅有三层,改造而非重建的难度与局限性被隐藏在建造过程中,如今呈现出的漂亮与大方,合理与舒适,让人对这间背靠青城后山飞仙观的民宿赞叹不已。
民宿右手而上的二楼公共空间,被主要用于就餐,应时而食,青城山的笋子与鸡汤被应季呈现。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整面书架,直通三楼。
二楼置放更便于快捷阅读的书籍,如画册、杂志,及轻量化读物,这样在下午茶或小坐时可以随手拿起来加入阅读,也可以随时撤离阅读。
三楼则更偏向深度阅读,依照主理人喜好,也开设了木心专区,不仅是书本,画作也被上墙展示。许多书籍套装可以被找到,顾客可以在民宿入住时间内阅读,成为会员也可以低于书本价格的押金带走,阅后邮寄回民宿。
以此,书香不仅在民宿内,更循环至远方。
民宿内,其他的细节还有很多。如步梯走廊墙上目前展示的电影系列海报及摘录句,一层电梯旁规整展示的以小菲为主编的杂志《寅识》,房间内的精巧布置及用品选品,整件民宿被控制得当的湿度与隔温......处处细节共同组成一间能让人慢下来,融入山间的格调住所。
寅识撤出的家具部分被带到Aroma,如来自YEPOM的组合设计家具,如开业前期被顾客说“太小,配不上这么大的店”的咖啡机等等。以后,Aroma也将会有更灵活的展线与墙面,来继续展出艺术家的驻地作品,当然,分享会与文艺活动也将在此继续展开。
现在的小菲将每个周末归给青城山,像大多数到节假日就远离都市的成都人一样。而Aroma,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不必大费周章打扫清洁但只为了小住,却一样像家一样温暖舒适的住所。
一处空间,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情感,纵有不舍,但也总是祝福。
谈话间,罚站之外,画清池亦宣布其最后一次活动,不常开门的风马,和看似平静实则顶住巨大经营压力的其他小型艺术空间,难以估摸下个倒下的会是谁。
惋惜之余也应明了,艺术空间亦非慈善机构,加入商业体系的空间也随着商业周期沉浮。有起有落,并非坏事,而是下一次更好的出发。哪怕从另一条路出发。
编辑丨小都
图源丨半山·林、寅识/Aroma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