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妈妈、顺义妈妈送孩子到昌平,她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_妈妈_顺义_海淀

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是怎样的物种

都说北京是中国教育的高地,而京城教育圈有两大知名的物种: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共同特点是“鸡”娃有方。

火遍北京教育圈的《海淀家长不配有梦想》写道:“海淀家长从来没有诗和远方,他们的苟且,是孩子的试卷和陪读的课堂......没有梦想,但有信仰。”

为了孩子上好学校和优质补习班,海淀妈妈将自己的中年人生,投入绞肉机式的教育竞争中。竞争与淘汰带来的焦虑感,将伴随海淀家长至少12年甚至更长。海淀家长的鄙视链,并不是学区房,而是精力甚至智商。

在黄庄的“圣地”,刷题的队伍,一半是他们的父母。在海淀上学,不是孩子的竞争,是一个个家庭的竞争;不仅是财力的比拼,更是家长精力、毅力甚至是智商的比拼;即使拥有金钱,除非富可敌国,也未必能走向胜利的终点。

曾经流行的一句话说“海淀没有时尚”。对海淀妈妈来说,陪孩子学习就是最潮流的时尚,把时间和钱花在刀刃上,都值了!

紧接着顺义妈妈高调登场。如果说海淀家长在争夺清北这个中国教育高地,顺义妈妈圈就是要占据世界教育高地的节奏。如果说海淀妈妈代表了传统的鸡血妈妈形象,那么顺义妈妈则代表了中国新一批与世界接轨的高知妈妈,因为她们不仅“鸡”血、鸡娃还鸡自己。

《海淀家长对不起,只有这样的妈妈才真的“不配有梦想” 》文章中说,真正的顺义妈妈,必须是世界级的教育专家。她们成为一个全职老母亲之前,都曾经横行职场、风云叱咤,半数以上都带着世界五百强企业光环。她们的学术水平,也是横贯中西。

展开全文

据说每个真正的顺义妈妈,都是“甘特图”能手,项目管理资深专家。她们深谙,如何能通过项目管理,设计出一个完美方案,最大程度上提升时间利用率,提高教育效率,以及,更大地增容教育项目的种类。

她们带着孩子奔赴世界各地,不仅学术成绩要遍刷英美的超级学霸,还擅长游泳、网球、棒球、花样滑冰、高尔夫......

在顺义妈妈这里,你可以GET到各种入学法门,了解全球最小众考试的前世今生,你甚至会知道每个海外的学校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她们的战斗永远都是世界大战。

在两大派超人妈妈的碾压下,其他区的妈妈似乎只有感叹的份了:

在顺义和海淀夹击之下,身居CBD的朝阳妈妈打出了佛系宽松牌,“他强由他强,我们在朝阳。”

真的就是这样吗?

其实,一个隐形大咖还没出场,她们就是——低调养大才的昌平妈妈。

昌平妈妈的下午茶

如果说,朝阳妈妈和顺义妈妈的下午茶可能是在咖啡馆或者酒楼会所。

那昌平妈妈的下午茶可能是在山里。对,你没看错,就是在山里。

昌平妈妈的山中茶舍

海淀有清华北大,顺义有国际别墅区,朝阳有CBD,昌平有啥?昌平有山,有水。

这里曾经被称为是教育洼地。但这里有一些神秘的学校,有一群和海淀妈妈、顺义妈妈、朝阳妈妈都不同的特殊物种:昌平妈妈。

令人惊奇的是,她们当中很多还是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的变身。

昌平妈妈低调,低调到看不到她们的画像,听不到她们的声音,但昌平妈妈不鸡娃?如果这么想,你就跑偏了。

从海淀顺义的“教育高地”跑到昌平,昌平妈妈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顺义妈妈”变身“昌平妈妈”

不论是海淀妈妈还是顺义妈妈,她们或者从前纵横职场,或许也曾叱咤风云,但变身昌平妈妈之后,她们身上看不到那种精英名媛的痕迹,她们个个衣着素净,神色淡定。

果妈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传媒达人,影视圈的明星大腕们都曾是她的座上客。两个孩子都送到昌平这所简朴的学校,既非高大上的国际化硬件配置,也非名校,她的选择却师出有名。

果妈有一儿一女,儿子从小个性很强,还是个计算机编程高手。

“我一直想找一个让孩子生发创造力的学校,其实学校的简朴也恰恰吸引了我。”也许是看尽人世繁华,反璞归真的她,更看重教育最真实和本质的东西。

“顺义的国际学校很多,外教也非常多,但看到的人文很少,很多事情更格式化。而我更愿意孩子在一个有中文环境里得到更好的滋养。”

“海淀妈妈”变身“昌平妈妈”

“其实在海淀上学的时候,我们也不去报补习班”,来自海淀某名校的颖妈对我说。颖妈颖爸是清华出来的“学霸”级家长,但他们把孩子送到昌平这所学校恰恰由于对学术高度的预期。

“学术不是补习出来的,也不是刷题刷出来的。思维力的培养需要一套教学模式和课堂模式,还需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探索。”这是颖妈一直坚信的。她不仅把孩子送到昌平读书,还让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寄宿,让孩子学会和周围的各种人相处。

回家后她和孩子讨论的不是分数,而是孩子学习生活上的收获。

昌平妈妈的三头六臂

谁说昌平的妈妈没有教育规划?有三个孩子的德妈已经把两个孩子送到了美国,还进了常青藤名校热门(计算机)专业。高知家庭背景的她拥有北京名校的上好教育资源,她也曾遍访京城名校,把各校的底细摸了个透透的。

不用甘特图,也不用九宫格,对各校特色她如数家珍,“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和这里的很多家长一样,德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的村子,租下一个农家小院,开始了最接地气的陪读生活。

昌平妈妈是一群见山开山、遇河架桥的妈妈,学校偏远,孩子小不适合住校?没关系,搬家过来。附近没有公寓社区?那就一头扎进村子里。

租农舍,装房子,甚至盖房子,自己烧暖气,甚至种菜,没有她们不能的。

昌平妈妈的诗和远方

谁说昌平的妈妈不会自我UP?

当海淀的妈妈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昌平的妈妈们在疯狂地自我成长。

昌平的妈妈爱读书,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读书会沙龙热度不减。家长群里,继《准备》《家庭的觉醒》之后,《园丁与木匠》已经开读。读书,分享,一起成长是她们永远的主题。

昌平的妈妈爱艺术,《名家讲堂》上,她们跟随名师学书法,学文化,学艺术,她们在合唱团学声乐,在国乐班学古琴。她们组织太极班,她们办心智社团,所以身体强健,心理也强大。

昌平的妈妈善养生,喜欢茶道花道香道,她们不仅要眼前,更要自己跟孩子的诗和远方。

昌平妈妈的教育蓝图

谁说昌平的妈妈没有教育梦想?她们对孩子有更长远的“大计划”。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能说她们不焦虑,只是她们要的不是眼前,是孩子的未来。她们要孩子有向善利他的品格,还要孩子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和合作的能力,她们要孩子有中国文化的根基,还要孩子有世界人才的格局。

所以她们敢说:

我们不是鸡娃,我们养娃。

先赢不是赢,我们在昌平!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昌平妈妈养娃的学校在哪里?

她们的教育梦想如何实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