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碗桂林米粉看中国制造困局,发人深省!_米粉_大碗_米粉店

一个故事

昨日我到深圳核心区域福田区某机关办事,办完事已接近七点了,很饿,找到一家很干净的桂林米粉店吃米粉果腹。米粉店招牌上标价:小碗12元,中碗15元,大碗18元。于是要了一个小碗锅烧桂林米粉,也就是几口就将这12元小碗米粉吃完,感觉也就三分饱。

小店生意很清淡,顾客加我只有三个。我跟老板攀谈起来,说:“你这福田区最旺街道开了一家装修这么好的米粉店,怎么生意那么差?顾客那么少?而且米粉质量虽然数量很少,但是质量和味道确实不错的,这到底是为什么?”

老板听后答:“我的产品太贵了,米粉应该卖8元价格一碗合适,而且应该是8元中碗。”

我反问:“你为何不卖便宜呢?”

老板答:“无法便宜,我开这米粉店等于被绑架了。每一个月租金是2万5千元,我顶下这店面转让费花了50万,装修花了13万。我的实体经济产品——米粉,经过计算只能卖小碗12元,中碗15元,大碗18元。我等于是被击鼓传花栽倒了,在苦苦挣扎。”

老板听后答:“我的产品太贵了,米粉应该卖8元价格一碗合适,而且应该是8元中碗。”

我反问:“你为何不卖便宜呢?”

老板答:“无法便宜,我开这米粉店等于被绑架了。每一个月租金是2万5千元,我顶下这店面转让费花了50万,装修花了13万。我的实体经济产品——米粉,经过计算只能卖小碗12元,中碗15元,大碗18元。我等于是被击鼓传花栽倒了,在苦苦挣扎。”

米粉经济学

展开全文

大家听了我的故事有什么感慨?这小小的米粉店正像是中国经济的缩影,本应该以合理价格出售的米粉,被一堆虚拟绳索绑架;经济虚拟经济很像是店面转让费,装修费,政府的介入和各种税费和吃闲饭的公职部门就像是每一个月2万5千元的房租。把本来想开一个米粉店赚一点钱,同时方便市民的米粉店逼到了小碗12元,中碗15元,大碗18元。

于是,这样的价格客户无法承受了,一碗最最普通的桂林米粉卖不出去了,同时老板还要承担空调、照明、电风扇、燃气、人工、卫生、自来水、餐具、清洁等等诸多费用。

米粉店老板想产业升级了,他把米粉的质量做到极致好,口感超一流,但是小碗米粉价格会抬升到18元,中碗25元,大碗30元。

悖论产生了,这样的产品到底是最最普通的桂林米粉呢?还是为了米粉而叠加多重商业利益的“商业包装精细化米粉”呢?这样的产业升级可以持续多久?这样的产业升级是否有意义呢?

反推之,假若把米粉品质做到极致化,价格最合理化,每小碗售价8元,中碗10元,大碗12元,那么客户一定很多。但是低于成本的产品质量再高,顾客再多也是无法持续的。

最后的结局只要关门了事,除非每卖一碗米粉政府均给成本补贴,但是政府不会给米粉店补贴,政府在给租房子的老板们补贴,政府害怕地产经济被刺破,还在抗着地产经济大旗,继续劫贫济富。

于是我们在深圳找不到物有所值的中碗6元的桂林米粉,我们只要忍着饿吃一碗小碗桂林米粉,回家再继续补上一餐。

像我这样高收入的人以这种方式来对抗虚拟经济强加我们的物价,那么中低收入的呢?请问内需如何拉动?

倘若我昨天一定要在米粉上纠结下去,非要一次性吃饱,那么有两种选择:

第一,找一个大排档吃地沟油做的炒米粉。

第二,花18元吃一个大碗桂林米粉。恰好这两者我都不会选择,因为桂林米粉就是小吃,小吃就应该是小吃的价格,何况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我仅仅顶一下肚子而已,让我花18元去吃一碗所谓大碗米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产品,我不买,所以不干!至于吃地沟油的炒米粉,为了健康,我还是不干!

倘若我昨天一定要在米粉上纠结下去,非要一次性吃饱,那么有两种选择:

第一,找一个大排档吃地沟油做的炒米粉。

第二,花18元吃一个大碗桂林米粉。恰好这两者我都不会选择,因为桂林米粉就是小吃,小吃就应该是小吃的价格,何况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我仅仅顶一下肚子而已,让我花18元去吃一碗所谓大碗米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产品,我不买,所以不干!至于吃地沟油的炒米粉,为了健康,我还是不干!

故事讲完了。顺便交代一句:昨天离开米粉店的时候,发现这开张不久的崭新米粉店已经挂出一块招牌:旺铺转让,价格面议!

哈哈哈,既然已是旺铺,你转让个什么呢?可悲的桂林米粉店,可悲的中国制造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