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浮躁的社会有人说要先学会自私才能去博爱,你认同吗?什么是博爱_博爱_的人_自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博爱 社会 博爱 的人 自私

本文目录

  • 这个浮躁的社会有人说要先学会自私才能去博爱,你认同吗
  • 什么是博爱

这个浮躁的社会有人说要先学会自私才能去博爱,你认同吗

自私还用学吗?

自私不用学,一个人自私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生长环境促成的因素。你永远不要指望一个自私的人会学会博爱!

我家独子兄长从小就很自私。记得小时候城镇居民粮食定量,粗粮(红薯、红薯干、包谷面)占85%以上,剩下的百分之十几是米和面粉。那点面粉基本上给去山里砍柴的哥哥做成锅盔当干粮了。记得我婆锅盔做熟后会悄悄切一小块分给眼巴巴看着锅台的其他孙子,这瞒不过他,他把切好的锅盔重新摆好,对不圆一个饼子的形状就会大闹。那时候没油水的我们一个月的定量粮指标不够半个月吃,长身体的我们只有一个感觉,饿!差不多我们一天只吃一顿饭,饭做熟了由我婆给每个人分,遇到吃米饭我们都得从自己碗里分给他一些才行!结婚后的他变得更自私,所有家里的财物都往自己小家划拉,闹得家里几十年不得安宁!父亲强势,母亲懦弱,母亲为维护她这个独子利益没少跟父亲闹矛盾。到死也没享受到这个宠子回馈半点爱给她。在他的小家他是个好厨子,可以伺候老婆、儿媳妇吃喝。回到家里就等八十多岁的老母伺候他吃喝,到母亲临去世这个春节由于身体不支是求着他走的。

先学会自私才能去博爱,可能吗!自私的人可以轻松侵占别人利益,人心不足,又怎会良心发现去爱别人!

什么是博爱

谢谢您的邀请。

这个话题有点宽大。

因为很多人都会挂在嘴边,实际真正切实去践行,真正落实去做的人,很少很少。

为什么呢?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嘛。

所谓博爱,意旨宽广,《弟子规》云:泛爱众,而亲仁。

就是说,广泛地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崇尚的仁爱之道,《弟子规》里都有讲到。

所以博爱一词和“泛爱众”是一样的意思,都是叫我们广泛地爱众人。

单纯从字面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

心,是根源。

我们的心念是大还是小,决定了博爱的范围是大还是小。

比方说,有的人,他(她)的心量很小,他(她)所爱的人范围圈子也小。

他(她)只爱他的家人,亲戚,或三几个朋友,这个是普通人普遍的博爱。

如果要他(她)扩展到爱整个社区,甚至整个省的人,全国的人,全世界的人,他(她)会说,“臣妾做不到啊”。

的确,每个人的心量不同,观待人事物的角度不同,我们是不能强迫别人非要去爱所有人,这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做不到。

比如众所周知的已逝德兰修女。

人性的仁爱,慈悲,怜悯之光,在她的身上发挥到极致,和我们大众所知的佛陀的教育不谋而合。

“泛爱众”。她的博爱是真正做到宽广无边,对世人的悲悯,缘于一颗柔软善良的心。

在她心里没有贫富的差别,没有高低之分。一切众生平等。

因为她的心量平等,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这是你想要的博爱的答案。

一个人的心做到时刻装载他人,而没有自己,尽自己一切能力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求其回报,也不奢望因此而得到什么名利地位,仅只出于初心,无怨无悔,不计报酬的付出,这就是博爱。

战争,抢夺,虏掠,等等,世间一切的丑恶,皆缘于人心的贪念。

贪欲无穷无尽,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永远被物欲牵着鼻子走,沦为物欲的囚徒而不自知。

这类人永远不知道如果真正去爱人,在他(她)心里,所有人都可以利用,只要能达到他(她)的目的,无论是牺牲别人,还是戕害别人,统统可以视而不见。

比如间接害死江歌的那个女的。

我们当前的社会的确有病。因为这一类人现在是层出不穷。

大仁大爱的博爱之人,是凤毛麟角。

所以,你问我,什么是博爱。我仅凭自己的理解给你一点粗浅的解答,希望能让你满意。

又及,其实,国家对民众的爱也是博爱的一种。

你想,国泰民安这四个字,我们老百姓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安居乐业。

如果我们的国家是战事频仍,骚乱不停,试问,我们还能安居乐业吗?

国家强大,民众才更自由。外人不敢欺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机器(政府部门,公检法机构,军队,军工科技等)对国民的保护,也是博爱。

十四亿中国人,一呼一吸全仰赖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能正常运作,强而有力的力量保护着我们免受荼毒残害,流离失所。

因此,在这里,我感恩伟大的祖国,给予我们创造的这个和平环境。

学着去爱你身边的人,和你有缘相见的,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吧,你会从中收获前所未有的快乐的。

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共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