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轻骑兵”争当发展排头兵_企业_倍增_东莞市

东莞富华电子生产车间,工人在岗位上装配产品。

东莞富华电子生产车间。

展开全文

东莞拓斯达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在企业培育体系中,有一支擅长快速移动的队伍,他们个个都是“轻骑兵”,前进速度令人惊叹。

比如,成立仅6年,专注于高性能膜材料、不干胶材料等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广东友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友华新材料”),在2022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40%,其中出口业务达1.2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2是友华新材料开辟海外市场的头一年,取得如此成绩,公司副总经理邱钟坤既惊讶又惊喜。

像友华新材料这样势头十足的企业,东莞还有上千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莞市“倍增计划”企业。

2017年,东莞出台“倍增计划”,选取一批试点企业,配置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增资扩产、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营收和效益倍增。到现在,东莞形成了服务倍增企业的多项制度机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立并完善企业走访制度机制,包括建立稳(促)增长制度、制定企业走访工作制度和倍增办服务专员定期走访制度。

据东莞市工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东莞倍增企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8.36%,同比增长2.9%,快于全市平均水平,这是优化服务、创新管理办法的结果。现在,倍增企业对东莞经济的支撑作用正日益凸显。

采写:唐卓 郑家琪 实习生 叶锦隆 策划:叶永茵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倍增企业发展动力十足

三月春潮涌,项目建设忙。作为东莞上市企业,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事特”)从全国各地传来好消息,喜迎一季度“开门红”。在湖南,易事特服务维也纳国际酒店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在新疆,易事特成功交付巴州能源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储能系统……

成立于1989年的易事特是一名储能行业的“老将”,持续维持着较高幅度的增长。今年初,易事特旗下全资子公司中能易电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获评2022年度松山湖高新区高成长中小工业企业。据了解,该子公司于2014年成立,不到10年时间已成为中国充电桩头部企业,在网运行充电桩超过5万台,服务车辆充电超过5000万次。易事特集团本身的增速也表现不俗,据易事特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7.55亿元,同比上升38.92%,做到了“倍增”有名有实。

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表示,过去一年,易事特依托“双碳”国家战略赋能,在光伏、储能、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等新能源业务上取得累累硕果。未来,本地数字化、新能源等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大有可为,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将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和易事特不同,资本行列的“新兵”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做起,到如今已成为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骨干企业。十余年来,拓斯达一直维持着较快增长速度,根据拓斯达年报显示,2022年,企业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10.75%。

这个春天,友华新材料也喜事连连,2022年首次开辟国际市场尝到甜头后,今年友华新材料对国际市场寄予厚望,正积极参加欧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地的行业展会,以期开拓市场销路。公司副总经理邱钟坤说:“我们对于再次实现倍增有比较大的信心。”

疫情发生以来,受国内外各大不利因素影响,东莞不少倍增企业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为稳住这批“轻骑兵”,保住经济增长的大盘,东莞市工信局于2021年梳理编制了《市工信局工业促增长工作制度》,完善“短、中、远”期工作衔接,明确稳增长工作组责任分工、完成稳增长走访的时间节点、走访情况报送等具体内容,构建稳增长工作闭环。

到2022年底,东莞市“倍增计划”企业实现了园区、镇(街)全覆盖,企业规模涵盖大、中、小型企业,对全市经济“稳增长”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企莞家”引来好评如潮

近年来,东莞以“企莞家”、企业市长直通车为平台,做倍增企业发展的“贴心人”。2022年12月,企莞家3.0版正式上线莞企供需对接行动,搭建了企业对接的资源池。不难发现,从1.0到3.0,“企莞家”不断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一键申报”“一张清单”“一网式”管理等关键词成了一抹亮色。

东莞市工信局制定企业走访工作制度,通过“企莞家”平台在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奕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东电子”)是受益者之一。

在奕东电子东莞先进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的工地上,工程作业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奕东电子却为此发愁。原来,奕东电子项目总投资额6亿多,目前已投资1亿元,但由于项目地块存在国土红线的问题,有12平方米面积不符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而建筑红线因已有建筑物形成无法退让,如无协调解决方案,企业将面临管理费用追溯与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

东莞市倍增办在走访企业时获悉奕东电子存在困难,主动保障重点产业服务,立即采取行动,联动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东城经发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反复的打磨、协调,最后,项目完成调容,用地规划也已完成变更手续,项目正常施工建设中,将企业心中压着的“大石头”搬掉。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2023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重点提出,要完善企业市长直通车机制、“企莞家”、12345热线三大服务品牌,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优先窗口。

东莞的雨季,一连几天都不见放晴。东莞市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富华电子”)在自建的雨棚下进行忙碌的内部物流运输工作。这个雨棚将富华电子的新旧厂房连接,若无法使用该通道,将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增加生产成本,甚至直接导致新厂无法运作。

2022年4月,“企莞家”平台收到富华电子关于协助补办物流雨棚手续的诉求。东莞市倍增办在经过多方调研后,将诉求流转至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以及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回复办理意见,并提请东莞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双管齐下,为企业补办物流雨棚手续撑起“一把伞”。

“企莞家”平台24小时接收企业问题诉求,提供专项资金申报平台,2022年,推动企业获得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超30亿元,全年累计收集并发布省、市惠企政策1600余条,同时为市镇两级部门提供项目跟踪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全市超2000个工业投资项目,为东莞市工业投资提供信息化保障。

依托“企莞家”平台,政府对企服务好评如潮。截至2022年12月“企莞家”共收到930条诉求,办结诉求922条,诉求办结率约99.1%,企业满意率近100%。

完善倍增企业问题闭环处理机制

经济发展涉及部门多,事项杂,一不留神就容易发展出“九龙治水”的局面。如何让倍增企业“找得着、用得上”政府政策,东莞设计出一套跟进处理企业问题诉求闭环机制,设立倍增企业服务专员组织架构,打造企业市长“政企直通车”,确保倍增企业减少对接成本,切实解决问题。

去年11月,市长“直通车”信箱里多了一条留言。vivo将全球总部设于长安镇,建成后将有7000名科研人员入驻办公,4000人入驻居住。但是,随着竣工日期逼近,一件困扰企业职工的事浮出水面。该条留言称:“步步高实验学校是vivo、OPPO、小天才三家企业为解决公司职工子女教育问题而办的。项目投用在即,莲湖路、信垅路作为主要的交通通道,非常拥堵,项目投用后通行压力剧增,必将更拥堵。”若不能完成两条道路的改造升级,将会对步步高实验学校和vivo全球总部的运营造成较大影响。

获悉这一情况,东莞迅速组织调研并召开了协调会。据悉,这一诉求牵涉交通、自然资源、长安镇等多个部门业务,处理难度较大。经由东莞市领导高位统筹,最终,该事项由长安镇按照“全段立项、分期实施”的思路制定两条路分期分段的实施方案,预计在2023年8月前完成信垅路工程步步高学校路段改造,在2024年底前完成莲湖路工程vivo全球总部路段改造工作,实现诉求实质解决。

截至今年1月,“直通车”平台共收到企业留言68宗。从企业参与度看,279家重点企业中,已有55家留言,总体占比19.7%。目前,68宗留言均已办结,办结率、响应率、满意率100%。

为制度化地落实倍增企业问题闭环处理机制,东莞市工信局下发《东莞市工业企业问题诉求闭环跟踪服务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企业问题诉求线上线下实现闭环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该制度被证明既能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又压实各方责任,愈发成为东莞经济稳增长、培育新动能的有效手段。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动态和多维度地发展倍增计划,让东莞的产业活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持续培育倍增企业方面,林江建议,倍增计划不是只有一个维度,对于东莞企业而言,它们需要不同维度的优质企业存在,如何将一个企业不同维度中最优秀的一面体现出来,将优秀的企业吸收到倍增计划中,这是倍增计划不断调整进步的参考标准之一,也要始终严格执行“严出宽进”的标准,杜绝出现“松手”的情况。同时,倍增计划要发挥支持企业发展的功能,成为企业的“贴心人”,精准地洞悉企业需求。

■数读

2022年1—12月

倍增企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8.36%,同比增长2.9%,比全市规上工业水平高4.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79个百分点。

2022年1—12月(错月)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倍增企业实现营收96亿元,同比增长14%。

2022年

已开展13场负增长试点企业视频座谈会,重点了解158家负增长试点企业上半年倍增目标完成不理想的原因、企业下半年发展计划和遇到的困难问题;累计走访收集共624条企业诉求,现已解决621条,仍在进一步推动解决3条,办结率达99.5%。

2022年

依托“企莞家”平台,完善企业问题闭环处理机制累计处理企业问题诉求930条,线上办结率约99.1%。

2022年

推动四批共277家重点企业纳入企业市长直通车,企业诉求直达市主要领导,进一步服务保障重点企业。

2022年

企业市长直通车共收到56家企业提出68条问题诉求和建议,已办结68条(其中跟进涉及市工信局牵头主办的企业诉求15条,目前15条诉求均已办结)。已提请市经指办和市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20多场企业经营问题专题协调会,分批调度解决,有效推动会议现场协调100多项问题。

2022年

全面梳理出2399家“保链”重点服务企业,推出全链条保障服务,制定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方案,指导企业做好保障方案,向全市620多家企业发放市内物流运输车辆通行证8311个和省通行证276个,累计8587个,全力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2022年

政策“一站享”平台,自动收集分析省、市惠企政策,全年累计收集并发布政策1600余条。

2022年1—12月

倍增企业完成工业投资228.6亿元,

占全市工业投资的21.22%;

完成技改投资198.9亿元,

占全市技改投资的31.05%。

截至今年1月

“直通车”平台共收到企业留言68宗。从企业参与度看,279家重点企业中,已有55家留言,总体占比19.7%。目前,68宗留言均已办结,办结率、响应率、满意率100%。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