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书院”从未消失,改头换面继续招生,仍有家长送孩子去改造_豫章_家长_学生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是在每个家庭里面都会遇到的难题就是教育,尤其是当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家长的管教就变得更加艰难,最后只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忙。

“豫章书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从开始招生以来,不少学生被家长送到了这个“书院”实施改造,而结果也让家长十分满意,学生确实变得乖巧了许多,只不过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当豫章书院的恶劣行径被揭露后,很多家长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遭受了多么大的伤害,而这些伤害将伴随学生一生,本以为豫章书院关门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现实往往很残酷,愚昧的家长总能被人蒙蔽,从而陷入了新的“圈套”,也让自己的孩子过上了地狱般的生活。

豫章书院在设立之初,目的是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或者是改变不良习惯,而且在初期还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因此很多家长将其看作是“叛逆期”最好的改造之所。

但是豫章书院却打着教育的旗号,对学生的身心进行着巨大的摧残,面对这群“不服管”的学生,他们有很多残忍的手段,包括殴打、电击,虐待等极端手段,还断绝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致使学生求助无门。

这些招数放在成年人身上都难以招架,更何况是学生,所以很多学生都因受不了找机会向家长求救,但家长却觉得是孩子在“耍花招”,对他们的求救充耳不闻,从而酿成了不少悲剧。

展开全文

很多学生确实改好了,但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这些伤害历久弥新,不少学生现在回想起来还瑟瑟发抖,可想而知他们都经历了些什么。

本以为豫章书院的恶行被揭发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书院存在,但实际上这种团体从未消失,他们改头换面,换了个名字和说法,继续在网上进行招生。

甚至有的还主打三个月就能让叛逆学生重返正途,主要的治疗项目包括叛逆、厌学、辍学和早恋,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正规,美其名曰行为矫正,还为学生提供文化课辅导,其实说到底是换汤不换药的,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豫章书院”。

被叛逆期的孩子折磨到崩溃的家长,在愚昧的思想影响下,仍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机构身上,甚至有的明知道豫章书院带来的影响,但依然送孩子去改造,可想而知孩子有多么的无助。

春期学生叛逆心重,家长的难处可以理解,但不能“一送了之”

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自主意识开始增强,对于家长的管教就会有些反感,产生很多的叛逆心理,处处和家长对着干,此时家长的苦楚也就只有过来人能懂。

但是家长要明白教育学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难管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之外,是不是也有教育方法不得当的原因呢?

很多家长信奉“孩子是外人教的”,自己管不了那就送到“专业人士”手里管,看似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好,想要纠正他们的错误言行,但实际上就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最终还是想甩手不管。

而家长的愚昧与放纵,才让这些“豫章书院们”有生存的余地,所以只有家长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想法,承担好自己的教养之责,从自身做出改变,才能避免让学生遭受无妄之灾。

青春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想要学生不长歪,家长要找到教育之法

让很多家长不解的是“都从青春期走过来的,怎么就他们那么难管”,其实这与时代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外来影响很多,学生的自主意识也更强,家长还按照老套路去教育学生自然是行不通的。

因此当学生步入青春叛逆期后,家长不要急于数落学生的不懂事,还是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保持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叛逆,要学会主动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成长空间,只在一旁做好监督者和引导者就好。

当然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还需要家长的监管,只不过家长要转换自己的身份,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走入学生内心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理解,一味靠家长的威严压制只能起到反作用。

【笔者寄语】“豫章书院们”隐藏在教育阴暗的角落里,只有家长有所警醒,才能不让有心人钻了空子,青春期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要指望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真的能帮你教育孩子,该自己承担的就不要假手于人,家长与其寄希望在外人身上,倒不如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话题:你如何看待家长送孩子去改造的现象?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