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师带徒,便民服务亭聚人气_服务_居民_便民服务

一个月前,杭州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有两个“小修小补”便民服务亭亮相了。

这两个服务亭由核酸小屋改造而成,可提供缝补衣服、配钥匙、磨刀、小家电维修等一系列服务。

濮家社区的便民服务亭是其中一个,它面积不到10平方米,位于社区桂花苑公园一角。旁边的大屏幕上,会滚动播放服务亭每天服务内容,让居民们一目了然。

昨天,这个便民服务亭放出大招。志愿者在给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把技能传授给社区里的残疾人、困难人员以及热心居民,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上岗。

便民服务亭里

师父手把手教徒弟

上午9点不到,63岁的谢师傅就来到便民服务亭。

谢师傅的腿脚不太好,走路需要借助拐杖。他家就在距离100多米的居民楼里,步行一两分钟就到。

正在服务亭里进行志愿服务的,是一家眼镜店的负责人葛华波。当天,葛华波为居民提供清洗眼镜、更换鼻托等服务的同时,还要当谢师傅的老师,教他一些基本技能。

谢师傅在旁静静看着。只要稍有空闲,葛华波就会手把手地教谢师傅如何清洗眼镜。

谢师傅的悟性很高,学了一段时间,就可以上手给大家清洗眼镜了。

“很多居民都是认识的,他们看到是我给他们清洗眼镜,都有点惊讶。”谢师傅说。

除了清洗眼镜,谢师傅还学会了简易调整眼镜螺丝。

“今天是第一课,以后会教一些更换鼻托等技能。谢师傅来学习三四次,基础技能都可以学会了。”葛华波说。

眼镜服务很受欢迎,一个上午先后来了二三十位居民。

谢师傅说,自己之前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基础,完全从零学起。

“老师很耐心地教我,我通过服务得到居民认可,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谢师傅说,自己平时有不少空闲时间,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等我学会这些技能,就可以帮助大家了。”

一侧,志愿者祝女士正在教居民高大姐学习缝补技术。

高大姐说,自己喜欢缝缝补补,也会一些基本技能,但都是手工,从没有用过缝纫机。

当天,老师通过制作储物袋来手把手地教高大姐缝纫技术。

“学下来,用缝纫机踩直线已经没有问题了,和手工针线比起来,效率要高很多。”高大姐说,等技能学到手,以后有时间会来服务亭给大家提供服务。

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保障便民服务亭长久运行

昨天是该便民服务亭第一次推出“师带徒”学习,接下来会根据情况不断更新学习项目。组织方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志愿者,一起来服务亭给大家提供服务。

据悉,便民服务亭推出一个月以来,已陆续向居民提供磨刀、理发、配钥匙、小家电维修、清洗眼镜等服务。

“居民对服务亭的评价越来越高。大家觉得,服务亭实实在在解决了很多生活小事。”濮家社区副主任张妍宁说。甚至有人从远处慕名而来,“上午就有人专门开车过来,说来这里剪个头发。我们告诉他,理发服务在明天,他有点小遗憾。”

为什么服务亭要开展“师带徒”活动?

张妍宁说,在服务亭刚亮相时,就计划和第三方沟通,为辖区内的残疾人、困难人员以及热心居民提供技能培训,最终让他们上岗。“一方面可以更多更好地服务居民,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通过劳动增加一份生活保障。”

社区希望,能孵化出更多项目,在引入第三方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吸引广大居民参与服务,保障便民服务亭长久运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