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文史 第10辑 回忆六十年前故乡泗泾的风味小吃_三星_芋艿_赤豆

松江文史 第10辑

回忆六十年前故乡泗泾的风味小吃

作者:张联芳

看到本刊第八期陈大年同志的《松江的风味小吃》一文,想起了我童年时的故乡泗泾镇,也有特出的风味小吃多种,距今六十多年,仍是念念不忘,想起时还有些馋涎欲滴。

当时的泗泾镇,人口不多,商店也老是这几十家。可是有好多种小吃:

1、爆鱔面。我每次回乡探亲,老邻居开篮箩农具店的张翁,总要向茂林馆叫一碗爆鱔面“过桥”,所谓“过桥”者,就是一大碗阳春面,另外一小碗爆鳝,上面有几根韭芽和火腿丝,色香俱佳。这种鳝丝首先经过油爆后待用,需要时再度下锅油爆加料而成,口味特佳。现在上海各帮的鳝糊只爆一次,嚼时不够松。无锡的爆鳝丝又觉爆过头,我总觉得茂林馆的好。而且当时中午要吃面,上午去通知一声,他们就按址送来,服务周到。

2、烧卖。在中市桥龙泉园茶馆内附设点心铺,烧卖有咸、甜两种:咸的春季肉糜里加些算丁;甜的,赤豆细沙加些小粒猪油,真是最好的点心。

3、大肉汤团。在龙泉园对门没有招牌的单间点心店,店主姓陆,大家叫他陆娘舅。他家的汤团馅多皮薄,独一无二。

4、粽子。在中市道院弄口,有一家某某斋(已忘其名),专包粽子,也分鲜肉和豆沙,肉多米糯,风味特殊,驰名于松江全县。人们探亲访友,大都以此为上等礼品。

5、菰包豆腐干。市中心的三星斋,生产一种扁圆型的五香豆腐干,是用特制小菰包为工具,成型后,再用上等酱油和茴香等入锅煮成。每块三个铜币,一元银币可买一百块。我随母赴松江拜访亲戚,总是以此为入门礼物。

6、熏蟾蜍。张泾桥北有一家野味店,午饭前,店员携带特制的有盖竹篮,到市中心出售。有野兔、野鸭、雉鸡、竹鸡等等。其中最好吃的要算熏蟾蜍,俗称熏田鸡(田鸡就是青蛙,当时是劝禁捕杀的),拿它下酒或闲吃都好。

7、白切羊肉和冻脚肉。张泾桥北羊庄弄内,有一家专烧白切羊肉铺,煮好后,挑往市中心固定摊位上切售,包肉用荷叶。每届冬令,另外有冻肉摊,是用咸猪腿煮酥、出骨成冻肉后,象上海卖熟火腿一样的用快刀切成薄片。大家叫它“脚肉”,确是下酒佳肴。

8、软香糕和肉饺。东市的王正兴食品店,在春、秋两季的早点,用糯米粉、白糖,蒸成软香糕,现蒸现卖,买回家还是热的,糕质软糯而甜。午后,用平底锅以面粉焙做的肉饺,仿佛上海的鲜肉月饼,现做现卖,不过,味道要比鲜肉月饼胜过十倍,现在想起,还回味无穷。

9、赤豆糕和绿豆糕。在春、秋两季,龙泉园的烧买铺,用赤豆或绿豆蒸酥后,用方格木盘压制而成,上面铺一层白糖桂花,划块出售,是应时的佳点。

10、糖芋艿和釜底山芋。东市张泾桥上每到秋季芋艿上市时,有一老媪在桥上设一糖芋艿摊。我放学回家往往要去吃一碗,风味别饶。糖芋艿结束后改卖热山芋,卖到釜底的几只,又甜又酥又香,非比一般。

其他如浇切糕、熟幺菱、白糖粥、豆腐花、赤豆汤等等,几十年来无一不留脑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