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魏宣武帝废除“子贵母死”的旧例,然而却酿出了更大的祸乱,子被母杀,百官集体被屠杀,尽出一些荒唐之事。
权倾朝野,再现“傀儡”皇帝
上篇“河阴之变”尔朱荣掌权,与之一起谋事的孝庄帝元子攸结果并不如他之意,自己反倒成了傀儡,政令皆由权臣尔朱荣所出。
为什么尔朱荣权利如此之大呢?仅仅是因为拥立元子攸登上皇位吗?
实则不然,在胡太后临朝称制时期,大肆劳民伤财,祸乱朝政,毒死孝明帝元诩,更甚者把皇位继承当成儿戏。
在这种情况下,以葛荣、万俟丑奴等为首的少数民族纷纷起义,加上还有其他宗室同姓王一起谋反,都由尔朱荣率兵平定。
也正因如此,加上尔朱荣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孝庄帝元子攸为皇后,其权利以及威望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满堂文武百官无不对其信服(当然不信服也不敢表达出来,否则河阴之变就是他们的下场)。
实力:孝庄帝VS尔朱荣——败
谁敢说尔朱荣对皇帝之位没有非分之想?我们肯定都知道是有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孝庄帝元子攸当然也深知这一点,那么他又将采取什么行动呢?
首先,军队不可能听从皇帝的调遣,军权肯定牢牢地把握在尔朱荣手中;其次,朝堂上百官大臣只要身担要职的也全部听从尔朱荣;最后,像山东、河北等重地也全在尔朱荣的把控下。
展开全文
影视剧孝庄帝
这样对比下来,一是孝庄帝没兵,二是没联络之人,三是即使开战,自己只有居住的洛阳,如此,想要翻盘,何其难矣。
即使如此,孝庄帝手中为数不多的权利还在不断地紧缩,尔朱荣利用自己的权利,逼迫孝庄帝授官给忠于自己的人。
想来这样下去人尽皆知跟着尔朱荣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做官,岂不是支持尔朱荣的人越来越多?
孝庄帝:宁死也要守住底线
针对上述情况,孝庄帝坚决不同意。洛阳乃天子脚下,等于是自己就是靠着这一片地打翻身仗呢?岂能接受尔朱荣所举荐的官员?于是多次拒绝。
这边尔朱荣也觉得是丢了面子(拿了人家的钱,或者前来支持自己,却连个求官的小事都办不到),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协商”(这能是协商吗?这明明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尔朱荣的儿子多次进行“所谓的劝说”,孝庄帝就是表明态度除非把我给杀了,否则此事不成,在孝庄帝严厉的拒绝之下,这对父子倒没有进一步采取行动。
难道此时就此作罢?孝庄帝倒想此事就此作罢,然而他尔朱荣能答应吗?
尔朱荣形象
又求“九锡之礼”
于是尔朱荣向朝廷传达赐予自己“九锡之礼”的赏赐,此前多篇文章也都提到过“九锡之礼”,就是一份尊容,乃对江山社稷有大功者方能赏赐,表示最高的礼遇。
之前桓温专政时期死前多次请求赏赐“九锡之礼”,均没同意,其子桓玄专政也请求赏赐“九锡之礼”。他二人都是一时的权臣怎么能受此礼?实则是为了迷惑百姓,让百姓认为自己能担此殊荣,有个好的名声。
尔朱荣如此专政,岂能授他此殊荣,若授他此礼,便相当于昭告天下肯定尔朱荣的一切功绩,以及对国家的贡献,相当于有了官方的认可,这是一位代表着皇家形象的臣子,届时,谁又会在意他是否真的专权而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呢?
孝庄帝当然也深知求此礼的目的所在,于是委婉且不失威严地拒绝了尔朱荣的请求。
试想尔朱荣三番五次请求授官你孝庄帝不允,此番又多次请求授予自己“九锡之礼”,你孝庄帝还是不允,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说:你分明是没把我看在眼里。
这次,尔朱荣真的是怒了,那么权臣VS“傀儡”皇帝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呢?“头铁”的孝庄帝又如何应对暴怒的尔朱荣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小末故事君 冰心文学活动一等奖
图片‖ 网络侵删 读史明智 以正衣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