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马援列传》翻译?上联:因囚囨团四囡困,有什么合适的下联可以推荐的吗_权臣_康熙_鳌拜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囚欢 权臣 康熙 鳌拜

本文目录

  • 《后汉书·马援列传》翻译
  • 上联:因囚囨团四囡困,有什么合适的下联可以推荐的吗
  • 历史上被权臣架空的皇帝都是怎么反抗的
  • 皇位被传胤禛是否康熙本意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
  • 汉宣帝刘询曾经被“囚过”吗
  •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
  • 为什么皇帝不找机会,一剑刺死权臣
  • 中国历史上,权臣,宦官,外戚,后宫乱政哪个危害更大
  • 当古代皇帝被权臣架空时,除了隐忍等待时机反扑,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 乌克兰亲俄的州很多,为什么只有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闹独立

《后汉书·马援列传》翻译

原文节选: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王莽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荐之于莽。莽以涉为镇戎大尹,援为新成大尹。及莽败,援兄员时为增山连率,与援俱去郡,复避地凉州。世祖即位,员先诣洛阳,帝遣员复郡,卒于官。援因留西州,嚣隗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他的先祖赵奢为赵将,爵号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迁到茂陵。曾祖父马通,以功封为重合侯,因兄长何罗谋反遭连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及父辈不得为显官。马援的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员都有才能,王莽时都为二千石。马援十二岁时就成了孤儿,年少而有大志,几个哥哥感到奇怪。曾教他学齐,但马援心志不能拘守于章句之间,就辞别兄长马况,想到边郡去耕作放牧。马况说:“你有大才,当晚些时才能成。好的工匠不告诉人以大木材,暂且听从你所喜爱。”适逢马况去世,马援身着丧服一周年,不离开墓所;敬侍寡嫂,不结好发戴好帽就不进庐舍。后来作了郡的督邮,解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有重罪,马援可怜他将他放了,就逃亡北地。

赦免后,就留下牧畜,宾客们多归附于他,于是拥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因从事耕作放牧致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又叹道“: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将财产尽分散给了哥哥和故旧。身上穿着羊裘皮裤过日子。

王莽末,四方兵起,王莽从弟卫将军王林广招英雄豪杰,就征马援及同县原涉为掾吏,推荐给王莽。王莽以原涉为镇戎大尹,以马援为新成大尹。等到王莽败,马援的哥哥马员这时为增山连率,与马援都离开郡,又逃避到凉州。世祖即位,马员先到洛阳,帝遣马员回去仍为增山连率,死于官。马援因而留在西州,隗嚣很敬重他,以他为绥德将军,与他共同筹划决策。这时公孙述称帝于蜀,隗嚣派马援去蜀观察。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素来相好,以为他去后公孙述会与他握手像过去一样高兴,而这次公孙述却盛陈御林军,引马援相见,交拜完毕,把马援引至馆舍,再为马援制都布衣,给他帽子,会见百官在宗庙中,立上旧交的座位。公孙述拥着皇帝用的銮旗和旄骑,左右侍卫之人全都像皇帝一样上车,屈身如磬而入,掌管仪礼和宴会的官员都很多,想授予马援以封侯大将军爵位。宾客们都乐于留下,马援晓示众人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殷勤礼让以迎国中有才能之士,以共商成败,反修饰边幅,像木偶一样,此子何足以久留天下的人才呢?”因而辞归。告隗嚣说“:公孙述只不过是个井底之蛙,而他却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

上联:因囚囨团四囡困,有什么合适的下联可以推荐的吗

出联:因囚囨团四囡困;

出联1:崎岖峰岭峻峥嵘;

对联2:国园因田回围圆。

历史上被权臣架空的皇帝都是怎么反抗的

一般有四种反抗方式。


第一,隐忍权臣,待其死后夺权。比如汉宣帝刘询,面对权臣霍光一直隐忍。直到霍光去世之后,汉宣帝才以霍家谋反为由,将其满门抄斩,并极力肃清霍光的影响。

第二,隐忍权臣,待其羽翼丰满再夺权。比如清朝的康熙帝,最开始他对鳌拜几番忍让,并寻找机会,终于通过布库游戏,一击命中,生擒鳌拜,夺取权力。

第三,正面硬刚。比如曹魏皇帝曹髦,率领侍卫和奴仆,企图讨伐司马昭,但却被成济持戈杀死。

第四,隐忍权臣,但背后较量。比如汉献帝刘协,他表面顺从于曹操,但背后也有反抗,比如他曾秘密策划“衣带诏”,令董承等人除掉曹操,但未能成功。

皇位被传胤禛是否康熙本意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

康熙早年最为中意的当然是他的太子了,不然也不会纵容太子,对他做错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在废太子之后复立太子,导致几个儿子们都心痒痒的。但是随着第二次废太子之后,康熙真正对太子死心了,也就开始考虑其他的儿子。

康熙选继承人还是有他自己的原则的,没有能力的不要,结党营私的不要,兄弟之间使阴招的不要。这么一算的确只有四阿哥胤禛合适,不信我们仔细分析分析其他的几位皇子吧。

康熙长子胤禔就是犯了兄弟不和的大忌,而且这个儿子十分没有眼力见,明明康熙自个儿还对太子抱有希望,他竟然在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凑上去怂恿康熙杀死太子,还有魇阵太子之事真是宫中的大忌讳。且不说太子到底有没有犯了该死的大罪,就是胤禔这心思也够恶心他老子的了。嫡子一死,老大怎么着也有了夺权的底气,看起来当仁不让啊。这么蠢的儿子,康熙也不想要了,马上被处革爵囚禁。

再说三儿子胤祉吧,就是他将大阿哥用巫蛊之术的事情告诉了康熙,康熙当场对这个三儿子还是比较嘉奖的,心里面却对他格外嫌弃起来。太子失势,大阿哥被囚禁,这个三阿哥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以为换位就轮到自己了。只是康熙老了,却不糊涂,心中早早就将胤祉排除在外。

八阿哥胤禩伙同老九、老十已经暗地里了朝中许多臣子的支持,八阿哥被称为贤王,情商颇高。只是树大招风,当时的康熙还没有彻底放弃太子,老八已经蠢蠢欲动,利用群臣举荐来为自己争取王位。可康熙看多了朝中争斗,最是讨厌这种拉帮结派,胤禩此举已经被康熙厌弃到家了,明确表示不会让胤禩继承王位。

所以,最后能和四阿哥一争的只有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而十四阿哥明显是不可能的,后人传闻的四阿哥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抢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这明显是有人在恶意污蔑雍正。至今这封诏书一式四份还保存完好,分散在四处展览,满汉双语书写,书写十分严谨,不可能出现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的情况,更何况繁体“於”笔画复杂,不好随便修改。

最后再看看康熙老爷子在生前所做的几件事,都曾经暗示过四阿哥才是他心目之中的继承人。康熙十分喜爱雍正的儿子弘历,曾经将弘历亲自接到身边教育抚养,甚至和军机大臣商讨国事的时候也不避讳这个孙子。这种待遇只有曾经太子的儿子才有过,康熙诸多皇孙之中,几乎没有让康熙这么喜欢的。后来雍正传位给弘历也是看在康熙的面子上,到了祭拜康熙的日子,也是第一个想到让弘历去祭拜皇爷爷。

而且在康熙觉得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将十四阿哥派去西征,做了大将军王。不会有皇帝会在临死之时将自己中意的继承人调到偏远之地,而且十四阿哥军队的后勤全部被安排在四阿哥手上,京中防务也给了和四阿哥关系走得很近的隆科多,可以说康熙已经在尽力为四阿哥铺路了,传给四阿哥是他的本意。

汉宣帝刘询曾经被“囚过”吗

是的!

1.因蛊惑之祸,刘询被关进了监狱。

公元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戾太子刘据被汉武帝宠信的奸臣江充等捏造事实,诋毁陷害,由于不能面见父皇自证清白,刘据被逼起兵,杀死江充等一邦佞人,受到蒙蔽的汉武帝认为太子起兵谋反,于是命令自己的侄儿,宰相刘屈氂率军镇压,追击太子等人,刘据兵败后自缢身亡,刘据的母亲卫子夫皇后也自杀身亡,刘据的太子妃及其儿子、儿媳皆被都死于非命,这次动荡导致约四万余人先后被杀。

刘据一脉,侥幸活下来的只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当时只几个月大,却也被当作罪人关进了大狱,这个孩子就是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他后来成为大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即汉宣帝刘询,从嗷嗷待哺起,他就在邸狱中度过了人生中险象环生的四年。

2.丙吉是刘洵的守护神。

巫蛊之祸后,熟悉律令的丙吉调到长安监狱,处理此案的犯人。丙吉清楚地看到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非常同情太子一家的遭遇,他是个善良的法官,他在监狱里挑选了两名叫胡组、郭征卿的女犯人来照顾刘病已,还挑选最卫生的房间给刘病已居住,尽最大的努力让刘病已健康成长。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他听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即命郭穰带人把长安监狱中的犯人全部杀光,当郭穰到丙吉面前宣读武帝圣旨时,丙吉拚死守住监狱大门,不让郭穰进入,他还高声呼吁:“这里住着皇帝的亲曾孙”。双方僵持一夜,郭穰只好回去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左思右想后说:“也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吧!”。于是命令释放监狱的囚犯,大赦天下。

3.认祖归宗,为坐北朝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刘病已出狱后,丙吉托人供养了数月,又安排人把刘病已带到他的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进抚养,武帝驾崩后,昭帝继位,按武帝遗诏,刘病已又被招到中央,送入掖庭抚养,这时,刘病已是汉武帝皇曾孙的身份也被官方承认,并记录在案。

刘病已在监狱中能存活下来,完全是丙吉不畏艰险、秉持正义、勇敢保护的结果,在人性的善良光焰的照耀下,刘病已终于长大成人;这里,在丙吉的斡旋下,刘病已能认祖归宗显得非常重要,彰显了丙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为刘病已后来成为大汉天子创造了条件。

4.励精图治,成为中华历史上的贤君。

公元前74年,昭帝驾崩,权臣霍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继位,而刘贺在位27天却干出了1127荒唐透顶,不符合皇帝身份的事,霍光等废黜了刘货;被废,这时已经是光禄大夫的丙吉向霍光推荐了流落到民间的汉皇帝的皇曾孙刘病已,霍光等经过一番商议,权衡后,终于拥立刘病已继位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矛盾缓和,经济繁荣昌盛,四方外夷臣服,使西汉的综合国力进入了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孝宣之治” , 因政绩显著,刘询还成为了西汉拥有正式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

在康熙和众大臣的眼里,班布尔善的罪过可比鳌拜大多了。

首先,班布尔善无功,鳌拜有功。

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的第四个儿子,论辈分,他是顺治的堂哥,康熙的堂伯。虽然他对大清也有贡献,但功劳不大,否则他以近支皇族的身份,但凡是立有大功,也不可能仅仅只是辅国公爵位。

并且,班布尔善最恶心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无功,还有负皇恩。孝庄看他是皇族,就让他当领侍卫内大臣,负责掌管康熙的警卫工作。结果他接管警卫工作后,立马就跟外臣勾结,先是投靠苏克萨哈,后来又背叛苏克萨哈投靠鳌拜,实乃两面三刀之人,做事太没有底线,辜负了孝庄和康熙对他的信任。

相比于班布尔善,鳌拜的功劳就大了,完全可以功过相抵。皇太极时期,鳌拜在战场上就救过皇太极的命。而皇太极死后,鳌拜对顺治、康熙两父子的功劳更大。

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暴毙,由于他没有留下传位诏书,于是满洲亲贵在由谁这个问题上就产生了矛盾。当时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的是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多尔衮的实力比豪格略强。

面对两白旗恃强凌弱的问题,当时身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没有墙头草两边倒,他坚决站在了豪格一边。因为他知道如果让多尔衮当了皇帝,两黄旗和先帝皇太极一脉子孙的利益必然受损。

当然,豪格当了皇帝,两黄旗的利益也一样会受损,但相比让多尔衮当皇帝来说,豪格当皇帝,两黄旗的损失要略小一些。

为了不让多尔衮继位,鳌拜就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如索尼、谭泰等人密谋,拥立肃亲王豪格为帝。誓要与多尔衮争个高低。

到了正式议事那天,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再次盟誓于大清门外,坚决拥立皇太极之子继位,不让多尔衮得逞。而且鳌拜还密令两黄旗的精锐护军全副武装,作好了跟多尔衮火并的准备。

会议开始后,多尔衮见鳌拜等人不吃素,便不得不做出让步,表示自己可以不当大清朝的皇帝,也可以拥立皇太极之子称帝,只要不让豪格当皇帝就行。于是乎,皇太极第九子,当时只有六岁的福临登基继位。

顺治继位,不符合豪格利益,但符合两黄旗的利益。所以他继位后,鳌拜等人就转而开始支持福临。因此可以这么说,鳌拜之于顺治,有拥立之功。如果当时没有鳌拜的拼死力争,皇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当时才六岁的顺治来坐的。

并且,鳌拜的功劳还不仅于此。顺治登基继位后,多尔衮仗着摄政身份,党同伐异,擅权自重。他首先打击他的争位对手豪格,接着又打击两黄旗,最后连顺治也不放在眼里了,各种欺凌,把顺治气的够呛。鳌拜当时也被多尔衮整得很惨,多次受到迫害,有两次差点被多尔衮弄死,但鳌拜至始至终没向多尔衮屈服,一心护卫顺治。算是当时敢于跟多尔衮硬钢的代表人物了。

多尔衮病死后,顺治亲政,鳌拜和索尼等人因为忠心护主,自然得到了顺治的重用。有一次鳌拜因战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还亲自去府上慰问。这足可见顺治与鳌拜的关系不一般。

所以说,鳌拜在政治上支持顺治,这是他不可忽视的功劳。若是没有鳌拜的卖命,顺治很难登基,很难坐稳皇位,而康熙也不可能接过老爸的帝位。鳌拜的这一份功劳,顺治心里一直记着,他病死前委任鳌拜为四大辅臣之一,就是对鳌拜功劳的最大肯定。

第二,鳌拜和班布尔善的罪过性质不同。

鳌拜专权,杀害苏克萨哈,这是事实,没法跟他洗白。但是鳌拜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专权跋扈而已,还上升不到谋逆的地步。因为苏克萨哈为了迎合康熙,与鳌拜较劲,赢得一个贤臣的名号,这只是鳌拜倒台后,政治宣传的结果。其实在当时,鳌拜和苏克萨哈之争,在当时人看来仅仅只是八旗内部的利益之争。鳌拜是镶黄旗的代言人,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代言人,两人只是争夺利益才掐架,没有上升到要篡康熙皇位的地步。

并且鳌拜杀苏克萨哈,也并无不妥。因为苏克萨哈其实就是个墙头草,他早年见多尔衮势大就投靠多尔衮,多尔衮死后,见靠山倒了,又改换门庭,站在了顺治一边。因此备受多尔衮欺压,差点被多尔衮整死的鳌拜很瞧不起苏克萨哈的为人,觉得他就是个政治投机分子,小人一个。如果他活着,康熙前期指不定会更乱。

所以康熙除鳌拜,属于正常的政治斗争。中国历史上这种先帝指定的托孤大臣被继任皇帝批斗的例子多不胜数,远的如霍光,近的如张居正。人家专权确实有罪,但人家帮小皇帝把政权稳住了,也是有功的。

因此,站在康熙这个胜利者的角度说,他没必要赶尽杀绝。鳌拜是有罪,但不能因为鳌拜有过就否定他的功,否则会让人寒心。后来鳌拜的弟弟,儿子未受牵连,该当官还是当官,该授爵还是授爵,并未因为鳌拜的事情受牵连。

相比于鳌拜,班布尔善的性质就严重了。前面说了,他是康熙堂伯,爱新觉罗氏,是正儿八经的宗室成员。

像他这种身份要搁在明朝,是要永久禁锢在封地的。虽然生下来就衣食无忧,但是相应的代价就是一辈子会遭到猜忌。也就是清初因为宗室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给他上蹿下跳,勾结鳌拜专权的机会。

也就是说,鳌拜只是外臣,他顶多就是专权乱政,他不可能篡位,否则就是找死。其它势力一定会宰了他。而班布尔善是皇族,康熙能坐皇位,他当然也能坐。

当年顺治病重时,就曾想把皇位传给安亲王岳乐(也是努尔哈赤孙子),这件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导致康熙对宗室非常不信任。班布尔善是撞到枪口上了。他在康熙眼里,威胁比鳌拜大多了。

这里顺带一说。其实历朝历代,皇帝对宗室专权和大臣专权,处理态度都是一样的。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处理咸丰托孤的八大臣,也是把宗室都宰了。

比如郑亲王七世孙爱新觉罗肃顺被处死,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和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被赐自尽。怡亲王和郑亲王都是铁帽子王,慈禧觉得他们威胁大,照样宰了。而其他五个非宗室身份的托孤大臣:景寿、穆荫、焦佑瀛、匡源和杜翰。慈禧一个都没杀,只是罢了他们的官而已。并且后来他们还又出来做官了。

这就是所谓的皇家,无亲情可言,有的只是利益而已。

总的来说,鳌拜确有专权之举,但他还达不到篡位的地步。康熙之所以要抓捕鳌拜,一方面是因为鳌拜思想保守,跟不上大时代趋势;二是结党营私,成为满洲保守派的利益代表,威胁到了康熙的至上皇权。

这种罪过可杀,亦可不杀,不是一定要把人弄死。康熙抓了鳌拜后,念及鳌拜曾经救过皇太极,拥立过顺治,对上两代皇帝都有的功绩的情分下,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

班布尔善则因为身为皇族,有谋逆之举,逼得康熙不得不借他人头震慑宗室,让宗室不再有非分之想。

为什么皇帝不找机会,一剑刺死权臣

没有权力的皇帝一旦杀了权臣,下场是很惨的……因为权臣自己的命不重要,可怕的是权臣背后经营多年的庞大势力……

杀死权臣最经典的案例,属于皇帝北魏皇帝元子攸杀一代权臣尔朱荣了……尔朱荣借助出色的军事才能,平叛北魏暴动,击败南朝陈庆之,掌握了军权,还把女儿嫁给北魏皇帝元子攸……

只可惜元子攸想杀了尔朱荣,因为尔朱荣生性残暴,不得民心,皇帝以为自己杀了尔朱荣就能一呼百应,独揽大权,于是密谋杀尔朱荣的事情,尔朱荣事先得到密报,但傻乎乎的还不相信,于是问皇帝元子攸,有人说你要杀我,真的吗?元子攸说,没有的事,你是我岳父呀,于是单纯的尔朱荣相信了他,某天,听说外孙出生了,高兴的只带少量随从进宫,结果元子攸趁机杀了他……

但是元子攸杀了尔朱荣后,并没有换来天下归心,三个月内,尔朱荣的势力对包括皇帝元子攸在内的部分元氏族人进行报复血洗,可怜元子攸还没当几天父亲,就身首异处,而整个北魏进一步衰弱朝政落入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手里……

所以权倾朝野的有军权的权臣不能随便杀,杀了还不如不杀……

这点汉献帝做的非常好……和曹操之间也算是君臣和睦,各取所需……

汉献帝登基时,已经没有了实权,先是被董卓绑架了,从洛阳迁都到长安,后来王允联合吕布刺杀董卓……

然后然而杀死董卓后,并没有天下人服拜归降,恢复大权,而是汉献帝被董卓几个手下争来抢去,被人呼哧打骂,饥寒交迫,而山东那群以拥立天子的豪杰们,打个不停,谁也不理落魄的天子,眼看堂堂天子就要饿死了……

这时候曹操发现奇货可居呀……赶紧派人,哦,不,亲自去迎接汉献帝,以天子礼仪待之……

自从遇到曹操后,惊魂未定的汉献帝生活总算是有了保障,曹操还把女儿嫁给了汉献帝,虽然满朝都是曹操的人,自己就是个吉祥物,都心知肚明,各安其分吧,假如杀了曹操,还真不知道天下几人称孤,几人称王……自己也无法落得善终……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是杀不了权臣的,曹操这样的权臣一般侍卫很多,就连皇宫里伺候汉献帝的人都是曹操的手下,下手非常困难……

前面说的尔朱荣,毕竟是蛮人出身,性格太简单鲁莽,假如他稍微加强戒备,元子攸也杀不了他……所以后人说尔朱荣是军事天才,政治庸才……

曹髦杀司马昭就是这个道理,曹髦发现自己根本杀不了司马昭之后,忍不下这口气,叹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于是组织太监和少数忠于自己的人,去杀司马昭,以卵击石,少年意气,身败……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名言,“陛下何故谋反?”也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事情,权臣高澄发觉皇帝元善见想逃出宫去,然后召集兵马对付自己,于是问元善见:“陛下何故谋反”,幸运的是,高澄没有杀元善见,只是软禁了,软禁期间,高澄被厨师杀死,元善见很高兴,以为自己可以掌权了,结果高澄的弟弟高洋带兵十万篡位,结束了北魏,建立北齐……

从以上案例可以认定,一个皇帝如果没有实权,那么杀死一个权臣,是很危险的,毕竟权臣家族已经几代经营枝繁叶茂,势力庞大,不如依赖权臣,大家各取所需,反而结局更好一点……

后来的,李渊立“杨侑”为傀儡皇帝,实际上就是个招牌,杨侑软禁起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李渊……更无法杀他……

当然如果权臣势单力薄,而且忠心耿耿,那么控制权臣确实对自己有好处……

比如康熙擒鳌拜,但是问题是,鳌拜根本不是权臣,他也没有控制大清军权,而且是忠心耿耿……

应该类似于康熙长大了,想亲政,鳌拜觉得康熙太小,所以不愿意放权,就像父母对待孩子差不多,所以鳌拜才会独自一人面见皇帝……

真正的权臣,就算自己愿意一个人见皇帝,他手下团队也不会允许的,到了那个地步,他所有的手下都和权臣在一条利益线上,权臣已经身不由己……

所以康熙并没有杀鳌拜,康熙,雍正两朝都优待鳌拜子孙,这就是后话了……

中国历史上,权臣,宦官,外戚,后宫乱政哪个危害更大

从宋朝开始,权臣、宦官、外戚、后宫全部失去了威胁皇权的可能性。

有的人可能会想到明朝的宦官专权,但大明的太监和内阁一样,都是皇权的延伸,其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心情,其能否待在那个位置上也取决于皇帝的态度,而汉唐时期则完全不同。

汉朝主要被外戚所困,到东汉又加入了太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世家大族的天下,也就是权臣的天下,当然,外戚也可以成为权臣。

至唐朝,由于宰相人数的扩大,由此形成的群相制抑制了权臣的出现,但唐朝后期由太监掌握神策军却时刻威胁着皇帝的安危。

1、为何会这样呢?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早期可供皇帝选择的人才不多,皇帝最信任的人无非是亲戚和太监,在没有大量人才出现在朝堂的时代皇帝只能在这里面选择。

外戚和太监对帝国来说一定就是危害吗?也不尽然,卫青、霍去病是外戚,长孙无忌也是外戚,高力士是太监,郑和也是太监,关键还是皇帝所信任的外戚和太监的能力如何?是否有谋逆之心?

汉末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兴起,皇帝能做的选择只是任用哪一个家族而已,焉能没有权臣?

2、那么为何从宋朝开始,只要皇帝愿意,权臣、宦官、外戚专政等等都可以避免呢?

因为科举制度的大兴、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对宰相的分权。

  • 科举的大兴,使帝国几乎有了用之不竭的人才;

  • 文官制度的建立,使帝国不再依赖世家大族,也不再困于武将造反;

  • 对宰相的分权(以枢密使分军权,以三司使分财权)基本杜绝了权臣篡位的可能,从朱元璋开始更是废除了宰相制。

权臣也好、外戚宦官也罢,其专权的本身是因为拥有了宰相统领百官的权力,而从宋朝开始,宰相其实已经不具备统领百官的能力了。

那为何直到宋朝这一制度才完全建立呢?

因为科技的发展,造纸术使知识的书写变得便利,而印刷术则使普通人有了学习知识的可能。否则,在汉晋时期即使实行科举制,大约也没多少人能参加,因为知识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的,普通人根本没有学习知识的机会。

3、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权臣,宦官,外戚,后宫乱政哪个危害更大?

我想,对帝国造成危害的并非其外戚、宦官本身,而是这些人的能力和对皇帝的态度,因为他们之中本身就有好有坏。

如果一定要区分的话,太监和后宫对王朝本身危害相对要小一些,毕竟他们只是废立天子,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继承人;而外戚和权臣专权则不同,他们想的是改朝换代。

比如从汉朝禅让于曹丕开始,直至赵匡胤篡位止,皇位的更迭都是通过禅让(篡位)完成的,篡位之人可以是权臣,也可以是外戚,还可以是武将。

而从宋朝开始,再无篡位的可能。

当古代皇帝被权臣架空时,除了隐忍等待时机反扑,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人类对权利的追逐是永无止境的,相权和皇权存在很大的矛盾,但又相互约束,帝王应该深知权谋之术,和平衡之道。

乌克兰亲俄的州很多,为什么只有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闹独立

乌克兰亲俄的州很多,顿涅斯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之所以闹独立,我个人认为都是俄罗斯国家战略考量选择的结果,但不仅仅限于这两个州,其实还是留了后手的,从当前俄罗斯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试看我的粗浅分析。

众所周知,乌克兰是1991年从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国家,面积60万平方公里,人口4100万人。人口主要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乌克兰东部几个州都是俄罗斯人占主要人口,中部和西部以乌克兰人为主。从乌克兰东部地理位置来看,东部几个州临亚速海,是进出黑海的主要交通要道。

俄罗斯作为三位一体的核大国,黑海舰队是其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黑海舰队进出必经亚速海。如果亚速海这个交通要道自己不控制,就像人的脖子和咽喉被别人掐住一样,随时都可能失去反抗力。控制了亚速海,俄罗斯的舰队就可以自由出入黑海。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宣布独立,实际上已经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了,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

2月24日,俄罗斯采取特殊军事行动,定点清理乌克兰重要军事设施,实现乌克兰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从俄罗斯军队进攻方向来看,俄罗斯从克里木岛和顿巴斯进攻,一个小时就秒了乌克兰空军和海军。之所以从这里发起主进攻,初级目的就是将乌克兰南部全部纳入势力范围,进一步解决黑海舰队的后顾之忧,将乌克兰变成内陆国;更高一级的战略考虑就是将乌克兰去军事化,扶持代理人,巩固与北约的缓冲区。个人认为,从战略层次考虑,俄罗斯肯定会把乌克兰东部靠亚速海和黑海的几个州全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