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飞机起火,还有很多旅客在偷偷冒险_充电_锂电池_客舱

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精神航空一航班在飞往佛州途中突发客舱火情,飞机紧急降落。

据悉,险情因客舱内的锂电池起火引发。乘务员及时发现并将电池放入水中,机组处置过程中还得到了机上一名退休消防员的帮助,火势得到及时控制。

飞机降落后,驾驶舱内仍有烟雾,部分机组人员和乘客陆续出现不适症状,共有10人被送往医院接受检查。

展开全文

引发事故的锂电池

事实上,这已经是美国近几个多月来发生的有新闻报道的第四起因锂电池失火导致的民航不安全事件。

2022年12月24日,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捷蓝航空航班一名旅客充电宝失火,导致客舱火情,飞机落地后机上167名乘客通过应急滑梯从飞机上疏散,5人受轻伤。

2022年12月26日,德国汉莎航空一架客机从美国洛杉矶飞往德国法兰克福,因一名乘客的笔记本电脑起火,客机中途紧急备降在芝加哥。

2023年2月7日,美联航一架飞机从圣迭戈国际机场起飞后,一名旅客的笔记本电脑电池突然冒烟,客机紧急返航,航班机组人员阻止了火势蔓延,有4人因吸入烟雾被送往医院救治。

实际上,不论国外还是国内民航,旅客携带的充电宝锂电池发生冒烟爆炸、货舱锂电池起火,已是近年来多起机上烟雾、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7年2月18日,从哈尔滨起飞前往日本名古屋的航班在起飞半小时后,行李架上的行李突然冒烟。后经查明是旅客的充电宝放在包内,且仍在给电子产品充电,导致充电宝自燃。

2018年3月份,南航的某广州至上海虹桥的航班上,在旅客登机过程中,一名旅客所携行李(内含充电宝)在行李架内冒烟并出现明火,机组配合消防和公安部门及时进行处置,未造成进一步损害。

2019年9月份,从南京至厦门的东航某航班在飞行中旅客充电宝发生自燃,后航班返航,无人员受伤。

那么,对旅客而言,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一、锂电池不托运!

二、上机不用充电宝!

如今,国内民航全面复苏,有的航司国内航班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高上座率也伴随着日益增加的客舱安全风险。

在客舱座椅前口袋里配备的安全须知卡片、客舱播放的安全须知录像以及乘务员的广播里,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告知旅客不要用充电宝给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

但我们注意到,有些旅客上机后趁乘务员不注意,偷偷给手机接上充电宝,然后放进自己的包里或座椅前口袋里,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

这种自以为是耍小聪明的做法,真的很危险。

锂是极不稳定的金属,含锂的电池或者充电宝在摩擦或者碰撞中很容易产生高温、火花。锂电池在行李里受到挤压和碰撞,极容易发生自燃。

锂电池一旦起火,目前常用的液态灭火器也束手无策,只能起到隔离火势的作用,等到锂全都消耗,火势才能熄灭。所以国际民航组织一直规定“锂电池应该作为手提行李且要做好防护措施携带登机”,而充电宝相当于超大容量的锂电池,更易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各航空公司都是禁止托运的。

同时,为保证安全,民航系统制定了十分完善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处置客舱烟雾和起火是机组成员必经的训练科目,而且每年都要进行十分严格的应急复训,这是每名机组成员取得上岗资格的必要条件。

但作为旅客也需要明白,对于充电宝锂电池,哪怕没有出现在货舱,仅是随时携带放在客舱,也同样可能产生危险。所以,千万不要偷偷冒险,以身试险。

因此,如果你或你的亲友要带充电宝锂电池乘机,那请一定要听从机组人员的提醒,坚决做到:

不托运!不充电!

来自:停机坪

本文转载自:停机坪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无法溯源的文章,我们均在文末备注了来源;如文章视频、图片、文字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