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爹大赛是什么鬼?看了看人选,别太荒谬…_父亲_爹地_孩子

最近刷到一个美国综艺让羊大开眼界!

你们听过吗?居然有着选爹大赛的综艺,看完这个cut,就知道这个离谱的比赛从何而来了...

男主持人是马特达蒙

大赛的主旨是评选出最棒的爹地,爹地的定义不同于父亲。

任何男人都能成为父亲,但只有发愤图强的性感中年男子可以称之为爹地。

来吧,话不多说,有请各位爹地上场~

第一个上场的是一款运动型高尔夫爹地,来自美国的富人天堂,西棕桐滩。

上场后裁判先掰开他的嘴检查牙贴面,检查过后他开玩笑地说,至少自己的前妻拿不走这玩意。

健康程度⭐⭐⭐

展开全文

幽默系数⭐⭐

下一位是穿着粗呢外套的优雅爹地,看似斯文的他却无视规则,在其背景调查里发现他平时对服务员的态度很恶劣。

他在现场不尊重裁判,还没等进一步展示,直接被淘汰了。

最后出场的是最受欢迎的华尔街商务爹地。

在比赛的时候还沉迷于处理工作信息,一个钱包鼓鼓的工作狂爹吖~

BUT!看完这一小段评选发现,原来选爹大赛只是戏谑,赛程中没有从任何家庭成员的角度或者是社会标准来进行评选。

这只是一个关于对选狗大赛的玩梗罢了,大失所望

选爹大赛vs选狗大赛

以上截图来源:@炸鱼嘿

讲真,如果真有选爹大赛的话,谁能摘取桂冠呢?

之前羊写过很多分析母女关系以及母职绑架的文章,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父亲的存在和子女的关系。

夏东海太稀有

李玩爹才是常态

选爹大赛要是存在的话,夏东海势必能名列前茅。

谁在小时候看《家有儿女》的时候,没有幻想过能拥有一个夏雪的同款爸啊?

他简直就是现实中大多父亲的相反面。

父亲在家里承担着经济来源的重任,与此同时他是权力上位者,经常会以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决策家庭的大小事,拥有着绝对的决策权。

而夏东海在北京担任编剧,体面高收入的工作,但他却有着极强的换位思考能力和同理心,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在他眼里是基本的事情。

他不会将成绩视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分界线。

教育孩子时,更多时候会选择去引导,而非强硬地灌输道理。

夏东海关键时刻可以给予帮助,懂得换位思考,爱讲道理,但能让人听得进去。

既能提供经济的供给,又能够给家庭提供情绪价值。

但在现实中,夏东海这样的父亲犹如凤毛麟角,更多的是《狗十三》里的李玩爸。

《狗十三》的影评

李玩因为喜欢天文学,继而喜欢物理,因为有点偏科,英语远不如物理成绩好,爸爸就把她的物理小组强行改成了英语小组。

看到李玩因此生气就撂下一句,等你长大,你就知道我是为你好。

太典中典了,李玩爸所有的动机都来自自己的主观判断,无非就是希望改变孩子来达到自己看到的结果而已。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唯结果论。

让孩子好好学习,拿到好的成绩,这是证明孩子优秀和听话的唯一标准答案。

但他深谙拉拢孩子的心还得靠一些手段,比如打个巴掌给个甜枣。

等到矛盾激化,父女二人起冲突时,父亲会利用上位者的身份对孩子施暴。

李玩爸看着手一直流血的李玩有点心疼,过后为自己的行为找补,“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相信很多人在童年时期都听过这样的话。

羊想到露比·考尔在《奶与蜜》中的诗。

每一次你告诉你的女儿,你吼她,是因为爱她,便是教她混淆了愤怒与好意。等她长大后便会信任伤害她的男人。因为,他们看起来跟你好像。

与夏东海作为反义词的父亲,有严父,有撒手爹。

偏执的严父要将自己思想强行加在孩子身上,从学业到生活中都定下铁律,主导着孩子的生活,有时看似给孩子极大空间,其实处处受限于他。

比如马原给孩子建造了一个他自认为像天堂一样的城堡,他认为星星是幻想的,火星不存在,把自己单方面认定的事情告诉孩子。

图源《人物》

撒手爹的特点则是宣扬散养孩子,主打四个大字,活着就行。

说是撒手爹是想通过散养来历练他们的性格,但其实无形中给母亲带来很多育儿工作量,说白了,只不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辞罢了。

而作为父亲,对于儿子和女儿这两种身份的培养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父亲和子女的关系

性别之差,天壤之别

从古至今,父亲对于子女的区别对待一直存在着。

在金庸过往作品中,《天龙八部》里慕容博给儿子起名慕容复,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儿子能够完成复国大业。

慕容复也将父亲视为榜样,也决心为了父亲的夙愿为之奋斗一生。

图源网络

在金庸另外一部作品《鹿鼎记》中,女性的未来是为了服务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不让女性角色练习武功,去学习刺绣。

在家庭中不同性别的孩子,存在的价值导向不同。

再看如今,父亲对儿子和女儿的期望依然是不一样的。

吴京在采访中中说希望儿子能够在25岁之前学会拳击、散打、赛车、摩托车、游泳、足球、滑雪,开飞机的话,再说。

你以为吴京只是说说?

看看他儿子练得这肌肉块,真就从小开始抓起是吧...

对儿子的期望是要喜欢男人该喜欢的东西,喜欢玩枪,愿望得是开坦克、开飞机。

关键词就是有血性,坚强,这也是父亲和儿子们常常强调的一点,爷们点。

比如陈小春在节目中经常对儿子没有耐心,吃饭交流都很敷衍。

而面对一旁的女孩小泡芙,则是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教育体系。

和小泡芙在一起会说可以自己吃饭就很厉害了,一直夸奖她的可爱,和她玩幼稚的对话游戏。

归根结底是另外一种性别歧视。

所有很多时候,在父亲的不自知中,悄然将孩子的性别做划分后,继而分类他们的人生走向。

他们对男生的期待是向外的开拓性,比如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要鼓励他们坚强,要求性格上的坚毅。

对女生而是向内的保护型,比如女孩子需要漂漂亮亮的,不用那么要强,长大后,她也会自然而然认为自己再成为甜美乖巧的某太太就好。

传统的父权思想下,这种观念影响着每一代的父亲,女儿乖巧贤淑就好,男生要阳刚,有泪不轻弹。

在此羊想举一个正面例子,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的康康吗?因为霸气的性格被成为康总。

可是他在节目中哭鼻子时,一向以大总攻著称的铁血硬汉胡军绝对不会说儿子的这一行为不够“男子汉”。

他先是询问儿子原因

得知儿子是因为嘉宾石榴姐要离开后不舍落泪,一直在安慰他,并且称赞他的行为。

“没关系,有聚就有散,情感的流露是好样的,证明你是个重情义的人。”

父亲表达的爱意是内敛式的,就像常常讲的父爱如山,沉默无言。

而母爱大多体现在方方面面,母亲时常唠叨着要按时吃饭,天冷多添衣服。

一旦控诉从未感受到过父爱时,他会比孩子更委屈,怒气冲冲地说“我给你养了这么大。”

父亲的地位不可动摇,尊严不可被挑战。

现在如何和母亲相处的讨论很多,也有很多影视作品讨论着母女关系,《孤味》、《春潮》、《关于我妈的一切》等...

而如今如何和父亲相处,或者和父亲进行和解,成为了一个更加巨大且艰难的问题,只能在前进中寻找答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