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民兵们在海边开展海防巡逻训练
女民兵一身戎装,英姿飒爽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隐伏于云澳山,活跃于大海滩。钢铁的阵地,随时可建……”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羊城晚报记者跟随汕头警备区组织的媒体采访团走进南澳县人武部时,这首传唱了60多年的“南澳女炮连歌”正在猎猎海风中回响。
当天,得知曾经的“女神炮班”再获殊荣,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喜讯,南澳女子民兵连老一辈的4名“女神炮手”林耀希、蔡仕宜、蔡婵丹、李舜端专程回到连队,与数十名年轻队员在熟悉的旋律中共同回忆起连队60余年来的荣光,共话连队赓续不辍的优良传统。
渔家姑娘勇扛守岛职责
梦一般的年龄,花一般的容颜,却不爱红装爱武装,不恋都市恋海岛。这是数代南澳县女子民兵连队员身上共同的标签。
据悉,南澳县女子民兵连的前身是1958年12月在云澳镇荖园村组建的女民兵炮班。1958年12月,南澳县积极响应毛主席“全民皆兵”的号召,组建由云澳镇荖园村12名海岛渔家姑娘组成的女子民兵炮班,操练迫击炮,成为第一代南澳女子民兵海防力量。
展开全文
南澳县荖园村女炮连首任连长林耀希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因军民联防尤其是荖园女民兵炮班成绩优异,炮连指导员谭爱云等3位同志还曾光荣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并受赠两支半自动步枪。1964年,女炮班参加军民火炮射击比武,与男民兵同台竞技时,一举夺魁,被原广州军区授予“女神炮班”荣誉称号,林耀希与姐姐林耀丹等4人则获得“女神炮手”荣誉称号。
文化素质高还有“海归”
现任女子民兵连连长的林佳静,于2019年加入连队,训练时特别刻苦。“我家里的很多亲人都先后参加过民兵。”林佳静说,她自小就经常听长辈们讲起民兵和军营里的故事,耳濡目染之下便在心里种下了一个“军旅梦”,后因身体素质不达标,参军不成,便毅然加入了连队,“南澳女子民兵连给了我一个圆当兵梦的机会。”
事实上,与当年成分单一的海岛渔家女相比,如今新组建的南澳县女子民兵连,队员成分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女民兵们来自南澳县不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镇、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年龄大多在20岁至35岁之间,学历基本为大专以上,甚至还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
能文善武巾帼不让须眉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恰逢女子民兵连正在开展集中训练。数十名女民兵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地练队列、学格斗,在无人机操控、枪支分解结合、匕首操演练、橡皮艇操作、海上紧急救护、海岸巡逻等环节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据悉,南澳县人武部打破了以往入队训练仅组织基本队列、政治教育等科目的传统做法,专门协调军地力量,组织女子民兵连接受普训抗眩晕、海上救护等基础课目,编写《保障作战英语手册》,组建智能无人机、外语翻译向导等与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相匹配的新型民兵队伍。
除了做好日常的国防训练,女民兵们还组建文艺轻骑队,走基层、到村镇、进街道,参加征兵宣传、双拥晚会等活动;重要节日到景区义务讲解、重大赛事到现场志愿服务,脱贫攻坚到一线积极作为;在疫情防控、交通文明执勤、爱国卫生运动、志愿献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捐款济困等活动中也经常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精神传承“女神”再获殊荣
“老一辈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一定会把优良作风、优秀素质保持下去,新征程上有新作为。”女子民兵连指导员林夏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曾任南澳县荖园村女民兵炮班班长蔡婵丹说,女子民兵连传奇式的经历一直以来在南澳被传为佳话,也是连队引以为傲的光荣历史。“其实好的成绩都是刻苦训练的结果,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能丢掉,要在连队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蔡婵丹说,得知南澳女子民兵连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看着新一代女民兵脸上的坚定和自信,她倍感欣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