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大成6500亩春茶开采,茶旅融合促振兴_大成_茶叶_茶园

“茶以春为贵,春因茶而忙。”

春分至,茶农采茶忙。

3月21日,春分节气。走进信宜市大成镇大雾岭,满目青山翠绿,上百名茶工错落有致地穿行在丛丛茶树间,春茶已进入采摘期。只见他们手指一张一合在茶尖翻飞,一掐一送,一颗颗嫩绿的茶芽便收入茶兜。

茶农指尖飞舞,将春茶采至茶兜。

“我们早上5点多就过来采茶了。”茶农何叔说,他就住在附近的村子,每年春分前后是最忙碌的时间,过来采茶能获得不错的收入。交谈间,何叔利落地将一筐筐新鲜茶叶搬上轨道机车,运回车间进行制茶。

展开全文

采好的春茶放上轨道机车,运回车间进行制茶。

粤西第一高峰大雾岭毗邻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山茶是大雾岭的特有茶树。而大成镇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信宜茶叶种植的主产区。

信宜大成泰洪源茶场。

近年来,大成镇充分利用大雾岭的优势自然资源,将农户经济林改造为高山有机茶园,已发展了30多个茶园,并孵化了多家茶叶产业合作社和农场农庄。目前,大成镇共种植了8500多亩大雾岭高黄酮茶,其中6500亩已进入采茶期。

在泰洪源茶场,高高矗立的摄像头、智慧气象监测站、匀速旋转的喷滴灌设备等新鲜“面孔”十分醒目,处处展现“数字科技”的力量。

茶园里的智慧气象监测站。

“过去的农业是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可以充分依靠科技,来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大雾腾云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林松介绍,泰洪源通过打造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发挥土壤墒情监测、茶产品溯源等功能,帮助茶园实时监控茶叶生长环境数据,将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上传云平台建立茶叶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和全流程科学管理。

宽敞明亮的10万级的洁净车间,工人将已萎凋的茶叶放进揉捻机组。

上午11时,笔者走进泰洪源10万级的洁净车间,多台茶叶加工机器隆隆作响。在茶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几个制作流程中仅需要数名工人操作即可,基本实现了产品全自动可控化生产。

春分当天,大成镇举办了第四届“春分采茶节”,并携手阿里巴巴开展直播拍卖、云逛茶园直播等系列活动,对茶园生态、数字农业落地成果、现代化制茶技艺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与展示,擦亮了大成镇茶叶产业品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大成镇举办了第四届“春分采茶节”。王庆珍 摄

“大雾岭高黄酮茶在去年已进入‘信字号’优质农产品名录。”信宜市大成镇党委书记朱均权说,今年大成镇将在高速公路白石、大成交界处,打造工业产品、农产品示范展示区,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同时,大成镇将结合“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思路,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开创建设和美大成新局面。

【撰文】李阳诗

【作者】 李阳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